糯卡 给《湄公河行动》挑几根刺
湄公河行动海报
《湄公河行动》大热,说实话挺开心。首先,自从周星驰的《美人鱼》横扫票房之后,今年的电影市场开始萎靡不振。不仅没有高票房的电影,就连引起广泛话题的《疯狂动物城》和《魔兽》都是外国电影。中国制造的《大鱼海棠》和《路边野餐》都失去了口碑和票房。国庆节前,甚至有业内朋友寄希望于《爵迹》能够“救市”,可见今年电影市场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颓势。然后“湄公河行动”来了。虽然由于今年电影市场整体的衰退,《湄公河行动》的票房不及去年同期的电影,但它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逆袭成国庆档票房黑马,雄居第一。湄公河行动就像一个强大的代理人,给市场带来了很多希望和可能。二来因为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这也是网络上关于《湄公河行动》谈得最多的内容。谈到优秀的主旋律片,往远了看有1956年的《上甘岭》、1964年的《英雄儿女》等,稍近一点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决战》三部曲,近几年有《风声》、《集结号》和《智取威虎山》等。相比其他电影,主旋律电影更难出彩,因为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市面上有很多作品,比如《我的战争》《南口1937》《古田会议》。偶尔,一部好的主题电影会引起广泛的掌声。前一年的“虎山智慧”和这次的“湄公河行动”如出一辙。“智取虎山”海报
事实证明,爱国主义电影只要拍得不错,很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共鸣;事实更证明,越不特地强调爱国主义,所起的效果反而越大。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的“奇点”很明显,无论是政治尺度的放松、暴力程度的尺度,还是公安人员的形象,都有很大的突破,很多朋友都详细描述过。国庆节假期结束了,关于这部电影的热议却依旧如火如荼,那么不妨谈一谈它的缺点。首先,关于人先说三个主要人物。张涵予饰演的高刚被判定为陈饰演的公安部部长和饰演的禁毒局局长对话中的一根刺。作为体制内的刺头,刘慈欣《三体》里形象鲜明的史强算一个,他的特征是:不走寻常路,不完全遵循规则,偶尔会为了目的“铤而走险”。张涵予饰演高刚
影片中,除了第一起营救事件中高刚没有完全遵从十五分钟规则、事后飙了几句脏话外,其他几起事件中,他都严格按照规定。假冒地下赌场的老板、深入金三角地区山脉这两起大事件中,他的行动有板有眼,并不符合“刺头”形象。可以看出,影片中人物的设计略显扁平,与以往主旋律电影中的主角高大全形象颇为相似,几乎没有什么突破。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喜爱,大多源于张涵予的魅力和电影中主角的气场。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相较于高刚有着明显的人物层次,从一开始的浅显合作,到中期遇到敌人以及手刃仇人,再到最后心愿已了后甘愿牺牲,人物形象随着三场大事件层层递进,有血有肉。彭于晏于晏饰演方吴昕
美中不足的是,方新武女友这条线颇有些不伦不类。一个男人因为相爱十年的女友被人害死,为了报仇甘愿潜伏敌国,把对仇人的恨意转化为动力,这是符合戏剧结构和真实背景的。方的女朋友
但电影中女友这一条线却较为薄弱,只在开头出现了女友注射毒品的画面,以及方新武遇到仇人后对当年事件的前因后果的回忆,除此之外,对方新武女友的描述几乎没有。这就使得观众观看这条线时,逻辑上可以认同,但情感上却难以感同身受。影片若是穿插一些方新武对女友的思念的细节,这条暗线或许会更出彩。比如《无间道》中,陈永仁在街上遇到了前女友和孩子。前女友说孩子五岁了。陈永仁走后,孩子说他“不到六岁”。没必要说太多的话,光是留白就能让观众回味无穷,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无间道剧照
可惜《湄公河行动》里,这条爱情线只用来串起逻辑链了,颇为可惜。第三个主角是诺卡。现实中,诺卡的形象在电影之外,观众看的时候了解背景就好,不了解也没关系。电影需要一个合适的逻辑关系来塑造反派形象,这是最基本的。可惜的是,《湄公河行动》中,糯卡的形象只停留在单纯的反派层面上,而且还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糯卡的动机问题。诺卡是金三角地区最大的毒贩。他和他的手下靠卖毒品和用黄金把毒品藏在山洞里来获取巨额利润。这一系列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然后呢?然后就进行不下去了。一个常年躲在深山里的大毒枭,不和外界接触,唯一的儿子也在身边,对黄金的处理方式不是囤起来不让人看就是做成看起来就很重的金枪。这个逻辑是说不通的,就好像是农夫在想象皇帝家的金锄头。湄公河行动剧照
抛开一切外在和内在的动力,似乎只能推测出一个不那么令人信服的原因:糯卡只是本性贪财。如此武断的诺卡,似乎是历史书上万历皇帝的形象,显然无法说服观众。电影似乎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或许反派的形象必须要刻画,不然有些事情目前还不能公开。总之,这个反派角色的塑造是不成功的。除三个主要人物外,影片中还有几个次要角色。陈宝国和孙淳扮演的角色的限制性在那里,让这两位演技精湛的老戏骨难以充分发挥。要知道,陈宝国扮演过贪婪阴险的徐铁英,而孙淳扮演过正义凛然的瞿恩。碍于角色设置,这二位的表演显得不那么走心,这也无可厚非。陈和这两个角色的局限性是存在的,这使得这两个高超的老戏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要知道,陈饰演的是贪婪阴险的,而饰演的是正气凛然的瞿恩。由于角色的设定,这两个人的表演没有那么走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湄公河行动剧照
但缉毒大队里的其他几个角色,则有些鸡肋的味道了。尤其在高刚向方新武一一介绍几位队员后,在接下来的两起大事件中,他们屡屡让位于高、方二人,最后的河上追踪,更是只剩下高刚和方新武的“个人秀”。这种配角的“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美国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也是中国大片和美国大片最有区别的地方之一。此外,为数不多有戏份的兄妹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观众的情绪,但缉毒大队尤其是办理这种重大事件的缉毒大队里出现亲属关系,是不合常理的,偏偏兄妹设置又是占据一定篇幅的重要设置。先说人,后说哮天。警犬之死是这类影视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情感手法。但影片显然没能充分渲染情绪,让它死在了一个非常突兀和不必要的地方,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节奏。而且,警犬死后,高刚疯狂扫射,然后继续逃跑。这个情节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说,哮天的死是不成功的。二、关于情节湄公河行动剧照
谈了人物,再谈情节。《湄公河行动》的情节是单线:中国船员被杀——中国联合他国一同办案——高刚抢人——高刚扮富商——深山擒敌。场景从最开始的小房子、小巷,搬到后来的街道,再到商场,最后是山地剧。航拍在拍摄中多次使用,山川一览无余。每一个场景都比另一个场景更加激烈和宏大,枪战场景非常漂亮。但正如上文所说,这三场戏里,除了对方新武的人物形象有不同层次的递进外,以高刚为首的缉毒大队则自始至终坚持坚守,人物形象单一。按照成熟的故事,高刚应该会因为某件事而产生动摇心理等,最后完成了人物思想境界的升华,才有最后一场戏。观众看得过瘾,故事也更有张力。但是,可能会受到警察形象的限制。三大事件没有一个一个的进展,而是在感情上深入,只浮于表面,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盛大的枪战。而如果高刚等人有所动摇,下面这场突兀的戏才能自圆其说——糯卡派小孩去炸四国联合总部大楼。这部剧的角色我想了很久。唯一的角色似乎反映了诺卡对原始部落的洗脑控制和儿童天性邪恶一面的释放。它并不能促进整个故事。糯卡为什么要炸大楼?炸了对他有什么好处?大楼为什么这么容易被炸?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没有重兵把守?大楼炸了之后对情节的作用是什么?炸不炸缉毒大队不是都要进山吗?湄公河行动剧照
这场戏的设置颇为突兀,而且对整个故事平滑的单项叙事起了割裂的反作用,在不具有足够说服力的逻辑之前,这场戏更像是一场废戏。还有他哥哥郭旭断腿的情节,和上一篇文章中哮天之死一样突兀,难以引起情感共鸣。除此之外,电影开头和结尾的情节也确实过于主旋律,不过考虑到故事的主旋律性质,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部电影,或多或少都有细节上的漏洞或逻辑上的空白。细节上很难“挑刺”,因为我只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但粗略看了一下,经过事后思考就能清楚理解的人物和情节的缺点却可以回忆起来——有些不够好,有些对主线故事有害。结语湄公河行动剧照
说到这里,倒可以下个结论:这部电影在大的方向上逻辑自洽,场面精彩,是一部较好的主旋律商业片,但人物往往让位于情节,观众看到的更多是为了推动情节而让人物做一些事,并非由人物性格来推动故事发展,有些死板。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湄公河行动》是一部优秀的题材电影。其次,要抛开“主题”的光环,只从电影的角度去思考。不是我们不支持国产片。相反,当我们对一部国产电影更严格时,我们希望它更好。反例是,我们觉得花钱看京兆国电影不会伤害国产电影。很多年前,我们批评《英雄》、《荆轲刺秦王》这样的电影,把它们叫做烂片,现在这样的电影也不见了。市场由观众决定。当观众越来越对自己想看的东西漠不关心时,市场就会越来越累,随便带出一道菜;但是,当观众开始认真、严格、细致地品尝,并对每一道菜给出正确的反馈时,市场自然会进行调整,从而源源不断地贡献出一道又一道美味佳肴。市场是有惰性的,观众如果无所谓,市场就会完全惰性下去。所以面对《湄公河行动》这样的电影,我们不仅要用行动去支持它,让它打败《爵迹》等,更要在为它叫好的同时尽可能对它进行“挑刺”,以让它变得更好。因为我希望它会变得更好,我希望湄公河行动只是下一个良性的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小小的开始,而不是短暂的结束。湄公河行动剧照
也许上述批评对于一部刚起步的主旋律国产电影来说较为苛刻,但这是基于对中国电影的热切期望。最近市面上诸如《爵迹》等电影,我更希望大家就算看了也一言不发,骂都不用去骂,彻底让它冷掉。至于像《湄公河行动》这样的电影,我们可以说它的缺点,或者我们想指出它的缺点,正是因为我们对这部电影充满了爱和希望。而不是《我的战争》,我连提都不想提。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书林斋 ;微博账号:孔鲤。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