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体操70岁!70后、80后、90后分享那些年那些事……
现代快报讯(记者李楠舒越)提起上学的时候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回答“广播体操”。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问世,至今已发布九套,走过了70个年头。后来,随着体操的发展,广播体操也更加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更加青春和时尚。直到今天,在大课间做广播体操这一活动,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回忆。“雏鹰起飞”“时代在召唤”“舞动青春”……哪一套广播体操陪伴了你的青春?
△南京市大光路小学课间操
70后
喜欢站在后排,看到同学们三年身高的变化
黄先生出生于1975年,他上初中时学习了第七套广播体操。“我记得最清楚,课间做操,同学们都是按照身高排列,我长得高,就能站在后面。”几个小伙伴站在一起,可以看到前面同学做操是否认真和标准。“大家爱开玩笑,看到做得不好的,就喜欢揶揄几句。”提起这些往事,黄先生还有点不好意思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黄先生眼中,他也清晰地看到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的变化。“刚入学时的小个子,慢慢蹿成了大高个儿。”
对于同为“70后”的张先生来说,广播体操的记忆是“机械”的。“大家做得多了,听着节奏,跟着指令,脑子不用想,肢体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身体有了肌肉记忆。”
张先生感慨地说:“同学们趁着课间操,就凑在一起聊天。同时,还要留意老师有没有发现,满满都是回忆。”
80后
学校为广播体操录像,当选后表演超卖力
1980年出生的周女士,小时候在扬州江都一小学就读。“我们当时是学习了第七套广播体操,每天下课都要做操,蹦蹦跳跳,活力满满。”周女士说,那会儿没有具体的名字,就只是跟着广播的指令,“伸展运动、四肢运动……”一一做出相应的动作。
周女士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5年级时,学校要录制学生做广播体操的视频。“那会还叫录像,同学们听了这个消息都很激动,当时我被选上了,还感觉很荣幸。”周女士清晰地记得自己穿着蓝色运动衣,袖子边还有2条白色的边,再加上一双小白鞋。“家里人看到还说,这个XIA子(孩子)蛮好看得哎!”
“因为第一次出镜,我做得特别卖力,也特别认真,现在回想起来,反而觉得自己用力过猛了,还有点羞涩。”年少的勇敢和幽默,蓝色的运动服,这些都成了周女士少年时期的独特记忆。直到今天,当和记者聊起那段单纯时光,她的脸上是止不住的笑容。
90后
做广播操的课间,是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
对于出生于1996年的龚佳俊来说,他的学生时代学习过两套广播体操,分别是“雏鹰起飞”和“时代在召唤”。“小时候,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上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要去操场做广播体操。”
龚佳俊说,男孩子聚在一起打打闹闹特别有意思。“做操的时候,装作漫不经心地踢小伙伴一脚,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特幼稚。”于年少的龚佳俊而言,男孩子的友谊与快乐,就是在这样的小插曲中慢慢建立起来。
小学时,龚佳俊学习的是“雏鹰起飞”广播操,到了中学时期,则变成了“时代在召唤”。“上学后还学了好久,每天上体育课就是在学做广播体操。”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龚佳俊还情不自禁地演示了一番。
△逸仙小学学生在学习广播体操
喊口令、韵律操再到特色校本操,越来越时尚有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流行文化的改变,广播体操也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逸仙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夏静从1995年开始任教小学体育,经历了广播体操的26年的变迁。她回忆,中国最早的广播体操要追溯到1951年,而在她刚工作的时候,学校普遍使用的是第八套大众广播体操(成人版)。“现在只要听到第八套的口令一出,都觉得很有年代感,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什么配乐,只是“一二三四”的口令。”
夏静告诉记者,2001年前后,教育部开始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学校每天体育活动固定化,广播体操也开始变得时尚起来,比如第二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初升的太阳》,青春活泼,负荷适中,同时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一推出,就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2007年,当时教育部还推广了“集体舞”,是一种男女生合作式的舞蹈,在形态、仪表包括节奏、乐感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全面的锻炼和健身效果。2008年,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希望风帆》诞生,优美新颖,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我们学生大课间也在做这套操。”夏静说,同年推出的还有武术操《旭日东升》,供学校选择使用。
△逸仙小学的哑铃素质操
夏静介绍,现在学校会根据体育特色开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负荷适中的特色操,比方说逸仙小学的快乐体操、哑铃素质操,科利华小学啦啦操和少年体能操。
“这么多年,从广播体操变迁史,能看出形式越来越活泼、新颖,从喊口令变成韵律操,再到校本特色操,审美在提升,也更能体现孩子们的欣欣向荣、青春阳光的气息。而不变的是,国家始终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关注。”夏静表示。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体育教研组长、鼓楼区中学体育中心组成员张红军告诉记者,现在初中也普遍使用特色校本操,比如树人结合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和学校啦啦操团队,重新编排形成校本操,运动量有所增加,也更有趣味性,学生们接受度也更高了。
从全民运动到观赏性和趣味性,广播体操也在推陈出新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操教师陈晶在学校进行体操教学工作,在上学时,他学习的是第八套广播体操,成为一名老师后,陈晶也在不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陈晶在体操教学
“在第一套广播体操面世之前,国内大众体育发展较为滞后,我国就向国外学习,改编了一套简单的体操让全民锻炼。”陈晶指出,当时,从部队、学校、工厂到机关单位,听到电台播放广播体操的音乐,全国人民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在街头巷尾开始统一做操。“这也成为了一段难忘的时代风貌。”
陈晶表示,随着对体育运动认识的提高,我国也将广播体操列入有计划性的工作之一,并有专人负责广播体操的编排工作。直到现在,体操的内容也更加符合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健身、趣味性、观赏性、表演性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前,广播体操仍在不断推陈出新。”陈晶说,广播体操的种类丰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需求。“《雏鹰起飞》《时代在召唤》《舞动青春》等,都是从广播体操中衍伸而来。”
那么,为什么广播体操能够延续70年?陈晶介绍,当前,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国家发布的九套广播体操,是针对全民的一项运动,也是其他运动无法代替的。“广播体操运动所需空间小,不受时间限制,只要有空,可以随时随地动起来。”同时,从预备节到后面八节操,广播体操可以锻炼全身。
此外,经过专家编排,广播体操兼具科学性和针对性。陈晶说:“比如,运动量、动作幅度、运动后的心率变化,都经过研究,普及性强。”直至今天,一些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仍以广播操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