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主编谈小平生活:为省钱曾吃馊饭菜
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
《邓小平传》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央批准出版的邓小平传记。也是国内第一部基于大量内部档案出版的邓小平传记,可以说是这部传记最大的特色。内部档案材料,包括未发表的邓小平讲话手稿、谈话记录、指示、电报、信件等。中共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保管的中共中央有关文件和有关会议纪要;相关人员回忆录或采访记录。整本书引用的档案材料数量真的无法统计。我们尽最大努力根据详细可靠的材料写下信件历史。
这本传记并不是邓小平的完整传记,从他的少年时代到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推翻后于1974年正式复工。邓小平人生和事业的巅峰无疑是他领导党和人民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然而,没有他的前70年,新时期也不会超过20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这是他后来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前提。如果我们真的想了解这样一个伟人,我们必须了解他的一生。这部传记全面描述了邓小平前半生的经历、活动和成就,清晰勾勒了他前半生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前七十年也可以说是他达到事业巅峰的跋涉和铺路,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这在古今中外可能都不多见,但这就是邓小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传记也可以说是一部人生启示录。
邓小平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是什么?
写这本传记的难度显而易见。经过多年的努力,几份草稿完成了。写作组的同志多为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文献研究和党和国家领导人思想生活研究的专家。他们在某些方面对邓小平的思想生活做了专门的研究,但写他的前70年传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务完成后,我们掂量了一下这本沉甸甸的书,觉得这本传记的主人邓小平就是这样一本厚书。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对如何打开这本书的每一页都相当犹豫。写这本书有什么困难?难的不是写他做了什么,而是写他不同时期的思想及其发展。如果不写邓小平的思想,邓小平的传记是什么?邓小平长期担任党内重要领导人,成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党内经常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这也被称为党内矛盾。没有这种积极的思想斗争,党就会失去活力。因此,要写邓小平的思想,就要把他放在党内思想斗争和党内矛盾之中。不言而喻,写党内思想斗争和党内矛盾是很难的。写邓小平传记必须正视困难,因为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有很强的党内思想斗争和矛盾。不搞思想斗争,不搞党内矛盾,怎么写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党内思想斗争和矛盾最突出、最集中的有两个历史时期,一个是民主革命阶段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时期,一个是社会主义阶段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来没有做过,大家都是从零开始探索,所以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有时候你可能是对的,他是错的;有时候有可能他是对的,你是错的,难免会有思想上的对抗,甚至激烈的对抗。在邓小平的一生中,正是在上述两个探索时期,他的思想最为活跃,经常处于党内意识形态对抗的中心。不然他怎么会有“三起三落”的经历?这部传记非常细腻地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内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交锋。包括“反冒进”问题、反右斗争和反右斗争后的阶级斗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等。《邓小平传》写这些东西,当然是为了描写和刻画大师的传记。该传记清晰系统地梳理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和探索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和认识成果。他的一系列思想成果可以说是在党内,特别是在与中央最高领导人思想的碰撞中形成的。比如他提出要不断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兼收并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哪种生产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选择哪种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要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我们的政策是“让农民富起来”等等。如果回避党内思想斗争和党内矛盾,邓小平的思想就写不出来。可以看出,这些是邓小平思想的独特之处,是他的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改革观的基本观点,是他改革开放思想的源头。这是人物的“灵魂”。如果传记也谈形神结合,这就是人物的“神”!
我们写邓小平的传记,不用说,是带着对邓小平同志真挚的爱和深厚的感情。邓小平至少被爱了好几代。30年前国庆阅兵上展示的“你好小平”的旗帜,难道不是代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声吗?写作组的许多同志因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定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对邓小平的爱和感情更进一步。当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时,他一定没想到,30多年后,当时的考生会为他写传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曾说,没有爱恨情仇,没有情感倾向,就写不出有血有肉的历史。然而,情感因素确实不能阻止我们对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历史和历史人物作出公正的评价。如何避免情感因素影响对人物的评价?是一、尊重史实,用材料说话,真正守住根据。写作团队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没有写作,而是埋头于收集、阅读和研究档案史料,可以说是在咀嚼档案史料。写作过程中,写作团队始终坚持在没有史料和物质基础的情况下,绝不轻易下结论。举个例子,我们写1961年经济调整的时候,都记得当时邓小平调查京郊农村的公共食堂问题。他曾经说过“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于是就写了下来。这句话不平凡,体现了邓小平重要的思想倾向。但当最终稿修改后,这句话的确切出处就找不到了。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好话。我们准备忍痛割爱。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终于在一个县整理的内部资料上找到了一个坚实的记录,终于保住了这句话。这句话有邓小平思想和性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