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改革 调查:全面深改关键年 出租车改革能否迈开腿
2015年第一年,部分地方部分出租车停运引发社会各界关注;xi和上海的出租车价格听证会也引发了热议。在司机抱怨和消费者不满打车的双重压力下,出租车行业成为舆论焦点。
据业内人士透露,多年来各方都在呼吁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但始终没有进展。今天的矛盾是多年慢性病的爆发,但也是行业改革的契机。与人们出行息息相关的出租车行业,不应该在舆论和围观者的期待下被耽误。
垄断“三大罪”
最近,出租车停运频繁发生。虽然诱因与燃油附加费、“专车服务”的影响有关,但不少舆论认为,病的根源是出租车行业长期垄断经营造成的弊病。“一罪”:不顾市场需求增长,严格控制出租车数量。
中国出租车行业多年来一直受到垄断经营的质疑,各城市出租车运营牌照总数由政府部门控制。在车牌难找的情况下,出租车车牌的价格也在上涨。记者发现,上海出租车号牌转让价格超过50万元,沈阳出租车车标价格涨到80万元,依然供不应求。
在一些地方,出租车牌照没有有效期,所以“曾经拥有”意味着“永远”。沈阳出租车司机李冯告诉记者:“获得‘车标’后,只要把车租出去,什么都不做,年收入就能超过9万元,车主10年内就能收回成本。然后是净利润。”
“两罪”:出租车定价完全靠政府调节。
在9日举行的xi、上海出租车调价听证会上,有消费者代表提出,“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调价听证会,因为单靠调价解决不了行业问题”,“需要优化出租车经营模式,重新研究定价规则,改变政府定价现状”,“是否有可能逐步研究适度放开单一价格管理制度”。
也有消费者代表建议,应该根据车型、司机星级、高峰时段等因素灵活定价,而不是现在的“一刀切”价格。
因为高额“钱”带来的紧张劳动关系,每一次出租车调价、燃油附加费调整,都像是在鸡蛋堆积的金字塔上放上新的鸡蛋,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困难。
“三大罪”: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成本长期一塌糊涂。
虽然很多出租车公司都在呼吁脱贫,但背后却有一个不清不楚、摸不着头脑的账户。
据记者调查,一家出租车公司虽然只有40辆出租车,但管理人员却有40人;另一家管理数万辆出租车的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约2000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左告诉记者:“上海一些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300多人就能管理37万人的信息。可见很多出租车公司还是有很大的空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教授陈小红也指出,很多出租车公司公布的支出栏目不够详细,尤其是管理人员的支出不够公开透明。
改革在即
近年来,出租车司机被停驶所表达的不满日益频繁。据记者分析,2014年,包头、内蒙古、清远、广东、宝鸡、陕西、黄山、安徽等地均有事件发生。然而,2015年才刚刚开始,就接连停电。出租车行业日益突出的矛盾表明,改革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认为,出租车改革的顶层设计应尽快提上日程。
对此,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目前,政府依赖于出租车公司的监督管理,而出租车公司则通过收取“钱”来限制出租车司机。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租车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智能软件等手段进行管理。出租车公司作为通过特许经营获取巨额利润的中间层,只是增加了运营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所以他们应该是残酷的”。
长期关注交通运输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王军认为,城市之前之所以要严格控制出租车数量,是为了防止恶性竞争和盲目增加出租车数量,导致道路拥堵等问题,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那么继续控制数量和价格的意义何在?
专家认为,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可能很难完成,但出租车行业在阳光下跑得更多并不难。陈小红建议,出租车行业应深度介入监管和审计,向司机和市民披露出租车公司的支出,包括“钱”的总额和使用情况。通过出租车行业成本的透明披露,社会可以参与监管,这将迫使行业转型升级。
用好“专车服务”这条鲶鱼
2014年10月以来,“专车服务”发展迅速,对传统出租车行业产生了较大冲击。这背后,是大城市公共出行的强烈需求和差异化发展趋势。
一号专车CEO李祖敏告诉记者,他们做的是增量市场,比如在车内设置婴儿椅,一些家长还用“专车服务”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些都是传统出租车行业无法提供的服务。
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告诉记者:“现在大众的出行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不仅高端个性化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普通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有很多平台以拼车、拼车的形式来满足这种需求,甚至在法规之外。”
有业内人士估计,北京、上海有上万辆“黑车”。对“黑车”的禁止无休无止,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市场需求,也让相关部门陷入了“堵”和“惜”的尴尬。
与出租车垄断业务相比,“专车服务”这一新业务真正的特点是管理成本低,带来了司机占比高的巨大优势。滴滴打车媒体经理张振宇表示,目前沈阳有近1000辆滴滴专车。如果滴滴专用车单笔业务赚100元,滴滴抽成20%后,司机可以拿到80元,远高于为出租车公司打工的收入。行业革命带来了全新的利益分配模式,这是“专车服务”给客运行业带来的“改革红利”。
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可以在网上查阅“专车服务”的信息背景,方便对车辆信息的审查,从源头上杜绝非法车辆的加入。同时,要给“专车服务”足够的观察期和发展期,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面对改革可以打下硬骨头
交通运输部近日表示,“专车”是新时代的创新服务模式,对于满足交通运输市场高质量、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正名”的同时,并没有回应出租车垄断权改革的核心问题。人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直接面对出租车改革,甚至希望破冰的出租车改革能够传达出深化改革的决心,煽动更多行业在深水区启动改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纵观改革进程,基层的改革探索总是在现有框架内不安地“率先”。30多年前,小岗村18名村民冒着入狱的危险,在中国掀起了农村改革的浪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高校招生制度、公务用车改革,哪一项不是硬骨头?如今,时间表相继出台,开始在改革的轨道上运行。究其原因,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目标,真正做到为群众改革、依靠群众、造福群众。
今天的出租车改革,也是一块需要攻坚克难的硬骨头。面对未来的激流险滩,面对既得利益的高墙,面对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希望有关部门能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