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条主义 学习资料491 | 毛泽东对教条主义的四次批判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几乎毁了革命事业。毛泽东历来重视党的思想路线,痛恨教条主义。他曾四次集中精力批判教条主义。本文对这四次批判进行了历史考察和经验总结,以期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推动当代中国思想解放提供借鉴。
第一,“反对本本主义”首先是批判教条主义
写于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批判教条主义的第一篇文章,也是毛泽东非常重视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关于调查工作》。这篇文章曾经丢失过,但幸运的是它又被找到了。1961年3月11日,毛泽东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特别的解释:“这是一篇旧文章,是当时红军中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当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称之为“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是1930年春天,已经过去30年了。”3月13日,毛泽东在三南会议上谈到这篇文章时,他说:“我不喜欢我的一些文章,但我喜欢这篇。这篇文章是在1930年红四方面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之后,经过一场伟大的斗争之后写的。以前到处找都找不到。”
《反对本本主义》的文风犀利,堪称一场反对教条主义的战斗。正如毛泽东所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伟大斗争写出来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上山,最终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却遭到上级的责难。毛泽东在接受埃德加·斯诺采访时回忆说:“由于秋收起义的纲领没有得到中央的批准,由于第一方面军损失严重,从城市的角度来看,这场运动似乎注定要失败,所以中央在这一刻明确地批评了我。我被开除出政治局和党的前委。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运动’。”
1930年春,毛泽东来到江西省寻乌县。在那里,他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通过寻乌调查,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对党内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严重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篇文章是他动情地写的。
《反对本本主义》虽然没有使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但并不妨碍它成为毛泽东批判教条主义的创举。毛泽东在文章中初步分析了教条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危害,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克服教条主义的有效途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成了毛泽东的名言,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延安整风运动向教条主义开火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起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彻底清算以王明等人为代表的教条主义错误,实现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统一,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在整风运动中从三个方面批判了教条主义。
首先,毛泽东从学风方面对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教条主义者学风上的严重问题是主观主义,理论脱离实际,只知道背诵曼利著作中的一些词句,“言必称希腊”,却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视而不见。事实上,这种人名义上一无所有,却没有真正的学问。毛泽东尖锐地批评了教条主义者的主观主义学风。“如果你采取自律,你会伤害自己;如果你教人,你会伤害别人;指导革命会损害革命。”。他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是用这一理论指导中国革命。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是箭与靶的关系,或者说是箭与和平的关系。必须用马列主义的箭来射中国革命。教条主义者只是把箭搓在手中,反复称赞:“好箭!好箭!”但总是舍不得放出来,这样的人是古董鉴赏家,和革命几乎没有关系。毛泽东强调:“只有战胜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上升,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其次,毛泽东从党性上批判教条主义。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他认为教条主义者是有自尊心的,有严重的宗派倾向,或者在党内结伙排挤异己分子;或者看不起党外人员,不尊重党外人员,把很多有革命热情的人拒之门外。毛泽东严肃指出:“内部宗派主义倾向于排外,妨碍党内团结统一;国外的宗派主义倾向于排外,妨碍了党团结全国人民的事业。只有铲除这两方面的祸根,党才能在团结全党同志、团结全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畅通无阻。”
第三,毛泽东从文体上批判教条主义。他痛恨党内盛行的刻板的八股作风,认为八股是教条式的宣传工具,它的发展会扼杀革命精神。为此,他列举了八股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空言无止境,言之无物;摆架子吓唬人;没有目标,没有对象;语言无味,像乞丐;甲、乙、丁,开一家中药店;不负责任,处处害人;毒害全党,阻碍革命;蔓延开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毛泽东认为,只有坚决抛弃党八股,代之以人民喜闻乐见、有中国气派的清新活泼的文风,党才能顺利推进革命事业。
毛泽东对教条主义的批判,重在解决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这是整风,不是整蛊。因此,他提出了“古为今用,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他明确指出:我们的整风就像医生治病,目的是救人,不是杀人。凡是犯错误的人,只要他承认错误,愿意改正,我们就应该欢迎他,治好他的毛病,使他成为一个好同志。他明确要求,处理问题要谨慎,不含糊不敷衍,不伤害同志。他认为只有这样,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批判教条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它深刻改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此,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思想上、组织上高度团结统一的共同体,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战斗力,为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延安整风批判教条主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大计”,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基业。
第三,《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向苏联学习”,在很多领域照搬了苏联的经验和做法。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毛泽东认为有必要纠正盲目照搬苏联的教条主义。据知情人回忆,毛泽东在1955年底提出了“以苏联为镜”的问题。1956年2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供了反思苏联模式的历史机遇。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批判了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要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大胆超越苏联模式,自主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和全党再次面临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
为了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教条主义,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1956年4月发表的《关于十大关系的讲话》为标志,毛泽东带领全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八大一次会议前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取得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
首先,在发展道路上,毛泽东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独立思考,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继续反对教条主义,发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精神。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苏联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苏联最近暴露了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吗?”匈牙利事件后,毛泽东进一步坚定了从本国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他说:“匈牙利事件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我国的工作,苏联采取了僵化的做法,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因此,我们吸取了教训。我们必须按照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行动。”
第二,在对社会矛盾的认识和处理上,毛泽东批评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阶级斗争来处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说:“苏联消灭阶级后,当国家机构的职能丧失9·10,当阶级斗争不再或很少时,他们仍然大量发现对象、逮捕和杀害人民,并继续行使职能。”毛泽东以苏联为鉴,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他明确指出,社会矛盾有两种,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因此政治生活的主题应该从阶级斗争转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在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深刻反思了苏联存在的严重问题。他认为,苏联犯的主要错误之一是实行“针对人民的专制主义”,批评苏联“头几年反对声音,有一定的言论自由,只讲党和政府的好话,不讲坏话,不批评,搞人格崇拜”。以苏联为鉴,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他敏锐地意识到,在过去,在革命期间,我们和人民一起,向封建势力要求民主。现在我们赢了,很容易强调独裁,忽视民主。鉴于忽视民主是执政后最容易犯的错误,他公开提出领导我国要采取“放手”的政策,即让大家畅所欲言,让人民敢于发言、敢于批评、敢于争论。
第四,在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批评苏联片面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采用所谓的强制销售制度,把农民挖得很辛苦,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过分强调集权,损害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毛泽东以苏联为鉴,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思想。在工业化道路上,他提出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工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在利益分配问题上,他提出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利益,统筹规划,妥善安排。毛泽东特别指出,不能把农民挖得太狠,不能做“要求母鸡多下蛋,不给饭吃;而且马跑得好,马不吃草。
第五,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尖锐批评苏联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僵化控制。他说:“苏联十月革命以后,教条主义也很厉害。当时的文学团体‘拉普’曾经对作家采取命令主义,强迫别人写作。”在讨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时,毛泽东曾谈到苏联学术界的“一潭死水”和“一千匹马”。他以米·秋霖学派与摩根学派之争为例,说用棍子打死摩根,只尊重米楚林是不正确的。为了繁荣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他吸取苏联的教训,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政策,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反对依靠行政权力强行裁决学术艺术问题。他明确指出:“教条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反马克思主义。”
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前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毛泽东高举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破除对苏联经验的依赖和迷信,从中国实际出发,以非凡的开拓创新勇气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效。历史证明,这些成就对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八届一中全会前后,是毛泽东领导全党进行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奠定了他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地位。
第四,1958年,“埋葬教条主义”被提出
1958年是毛泽东批判教条主义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一时期毛泽东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八届一中全会前后,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开了一个好头。不幸的是,由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探索中断了。1958年1月,毛泽东明确指出,从今年开始,党的工作要以技术革命为重点。1958年上半年,他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埋葬教条主义”,全力以赴争取上游,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
为了激励大家,彻底扫除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倾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毛泽东多次发表讲话,号召人们破除自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1958年6月17日,毛泽东在批语中明确指出:“自力更生是中流砥柱,外援是补充,破除迷信,工业、农业、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都是独立完成的,打倒奴隶制,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要学习外国的坏经验。这是我们的路线。”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中国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选择?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的一些成功实践中找到了启示。他认为,把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可以有效地克服苏联模式的缺点,比苏联发展得更快更好。
具体来说,毛泽东明确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党在战争年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采取政治指挥的方式,纠正斯大林片面强调“技术决定一切”的做法。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政治挂帅”的方针。他说:“我认为还是要搞政治指挥,如果大家有同样的想法,可以搞经济,在政治指挥下抓计划。”第二,遵循党在战争年代的传统做法,开展群众运动,纠正斯大林片面强调“干部决定一切”,同时打破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束缚群众运动。毛泽东认为建筑不能荒废,有很多人在说话,热度高,能量大。只要6亿人的能量发光,世界上就没有不可能的事。1958年9月中旬,毛泽东在视察了安徽几个钢铁厂后强调:“发展钢铁工业,必须搞好群众运动,任何工作都必须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我们就做不到”。第三,基于党在根据地军事共产生活的经验,主张逐步取消工资制度,恢复供给制度,从而彻底废除资产阶级的合法权利。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指出:“十月革命后苏联没有搞好,旧的法权制度没有完全破坏。劳动和辛苦分开,教育和生产分开。...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路。”他认为,中国照搬苏联工资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做法,实际上是对资产阶级的让步。毛泽东指出,追求供给制度,过共产主义生活,是马克思主义作风和资产阶级作风的对立。我觉得乡村风格和游击习惯比较好。22年的战争已经打赢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建设共产主义?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采用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来建设社会主义,他的主观动机是为了超越苏联模式,找到一条比苏联建设得更快的更好的道路。然而,在“大跃进”运动中,借用革命经验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过去三年的“大跃进”运动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国民经济受到很大削弱,出现了严重困难。直到6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才逐渐走出低谷。追忆似水年华是未来之师从今天的高度反思毛泽东1958年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必须使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武器,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动词 结论
回顾毛泽东批判教条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重要的启示:
第一,反对教条主义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锐利武器。
党的历史证明,教条主义是极其有害的。革命战争年代,教条主义者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理论,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正是因为毛泽东高举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提出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才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才取得了胜利。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克服教条主义,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顺利推进。
第二,要系统地反对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有多种表现形式,毛泽东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也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在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从学风、党风、文风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系统全面地批判了教条主义,没有给教条主义留下任何余地。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系统批判苏联模式,独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第三,反对教条主义是一项长期任务。
党的历史证明,教条主义是一种顽疾,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不能一劳永逸。王明等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犯了一个“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后受到批判,最后得到纠正。但在抗日战争初期,王明盲目向国民党顽固派让步,犯了右教条主义的错误。这说明反对教条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绝不能松懈麻痹。我们党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长期坚持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只有这样,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总而言之,毛泽东对教条主义的批判给全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认真学习毛泽东批判教条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于扫清前进道路上的思想迷雾,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有裨益。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