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域吹填 国家海洋局:南沙岛礁扩建不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影响可恢复
【编者按】中国周边海域的珊瑚礁占世界珊瑚礁总量的2.57%,居世界第八位。由于全球海水变暖、海水酸化、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海岸带开发,现代珊瑚礁正在迅速退化。与全球珊瑚退化趋势一致,中国珊瑚礁也呈现退化趋势。 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南海岛礁扩建工程建设备受关注。在4月2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局长曾称,中国在南沙岛礁建设损坏了当地珊瑚礁,对该国渔民生计造成影响。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回应表示,中方岛礁建设经过了多年的科学评估和严谨论证,有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要求,不会对南海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6月18日,国家海洋局官网刊出《南沙岛礁扩建工程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文称, 南沙岛礁扩建工程坚持“绿色工程、生态岛礁”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保证波及范围最小、持续时间最短、影响程度最轻、生态恢复最快的前提下,使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兼顾,实现南沙岛礁可持续发展目标。
6月18日,国家海洋局官网刊文《南沙岛礁扩建工程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称,南沙岛礁扩建工程坚持“绿色工程、生态岛礁”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确保蔓延范围最小、持续时间最短、影响最轻、生态恢复最快的前提下,兼顾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南沙岛礁可持续发展目标。
完成陆域吹填工程后的永暑礁卫星图片中国在驻扎在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上的建设将很快完成填海造地工程。针对项目建设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由土木工程、海洋工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地质水文等领域的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了科学论证。 一、工程建设坚持生态环保理念南沙岛礁扩建项目坚持“绿色工程、生态岛礁”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同步实施。在确保波及范围最小、持续时间最短、影响最轻、生态恢复最快的前提下,经过深入研究和严谨论证,采取全过程动态保护措施,努力将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做到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实现南沙岛礁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建设采用“自然仿真”的技术思路南沙岛礁扩建工程采用“自然模拟”的总体技术思路,模仿海洋中吹送珊瑚砾石等生物碎屑的自然过程,在浅水礁滩综合动态平衡点不断堆积,形成稳定的潮上堆积体,逐渐演变为海上绿洲;泻湖中松散的珊瑚砾石由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吸泵,疏浚堆积在内礁滩上,在滩涂上形成基础平台,建设一些设施;通过大气、雨水、阳光等自然力量,辅以人工加速措施,在吹填区产生淡化-固化-风化-绿化的生态效应,逐步形成珊瑚礁绿色生态环境。 三、工程建设采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珊瑚基本死亡的内礁滩上规划建设项目,在不适合珊瑚生长的平坦泻湖盆地内,吸吮松散的珊瑚砾石填筑土地。 应用了新型的“绞吸开挖与吹填造陆工法”,形成了“挖-运-填”施工一体化,对珊瑚礁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最轻。在吹填造地工程的同时,及时在陆域四周采用斜坡模板混凝土施工永久性护岸和挡浪墙,并对其进行围蔽、填充和防护,以控制悬浮物的漂浮和扩散。 工程采取控制规模、提高效率、连续作业等方式,使得每个岛礁的陆域扩建工期仅为几个月时间。四.结论 南沙岛礁扩建工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按照“生态岛礁”的环保理念,在规划、设计、施工中同步采取多项保护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珊瑚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可控的,也是可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