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生活 保靖县:酉水明珠淌金银
不停地开始新的旅程
中共保靖县委保靖县人民政府
在总结过去之后,我们一起努力摆脱贫困,克服困难。
八年来,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我们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压实各级责任,认真开展“三访三签”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加入乡镇驻村指导员”制度,形成了县村支书带头、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格局。我们始终坚持精准施策,努力把“两保三保”落到实处。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3.5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541个,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45亿元,支持脱贫攻坚。全县“两茶一果”农业特色产业面积增加到38.39万亩。保靖进入减贫人数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收入增长最快、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全县20466户8264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成功摆脱贫困县帽子。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摆脱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实现小康、奋斗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一心一意走出去、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对得起人民”的脱贫攻坚伟大精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使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和可持续。我们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扎实做好“六保”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左右。努力建设“黄金茶城·酉水明珠”,力争2025年实现面积20万亩、城镇化率52%以上,进一步挖掘保靖区位优势,加快中部崛起,努力把保靖建设成为湘西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高地。
酉水明珠堂金银
——保靖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引导阅读
保靖县运用“7+2”工作法解决精准识别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等“四清单”,做大做强黄金茶、油茶、柑橘“两茶一果”支柱产业。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和吕东山、白云山、澧水“两山一江”的自然环境优势,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3.59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到2020年底,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挂牌,实现高质量脱贫。
△保靖县果茶村万亩生态黄金茶园。通讯员照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王韩璐通讯员报道
四月的保靖,水清气爽,山青水秀,芳菲处处,城乡生机勃勃。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小农舍俊秀美丽,美丽的乡村风格各异,村民露出灿烂的笑容。
保靖县是酉水之畔的一颗明珠。8年来,该县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动,投入扶贫资金43.5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541个,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45亿元支持脱贫攻坚。2020年12月,全县20466户8264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个贫困村全部脱队,高质量摘下贫困县帽子。
使劲攻击看看干部
2013年11月,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保靖县创造性地实施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建档建卡,探索实施贫困户精准识别“7+2”工作方法,解决了精准识别难题。
“7”是指以7人参与、干部一线、政策公布、全户包容、关爱特殊群体、责任制度、数据保存等方式解决贫困户评价问题;“2”,即通过《保靖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六件事”阶梯排名评价指导表》和《保靖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六件事”登记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锁定,并将此方法作为扶贫退出的参考方法,提高识别退出的准确率。
保靖县37名在职县级领导奋战在一线,74名后盾单位“一把手”担任驻村指导员,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四清单”,督促责任人帮扶6230人。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开辟扶贫政策,精准到达住户“最后一公里”;乡镇干部被钉在一线,班子成员每周留村2晚;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的两个委员会一起工作。
保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三访三签”工作,每年走访172个村。截至2020年底,经县委主要领导签批的“走访发现”问题共518个,交办解决问题542个。
“以前用房檐水刷牙,里面有头虫。”近日,保靖县前岭镇杨家村74岁村民张大英告诉记者,杨家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干旱村,饮水成为村民头疼的问题。“县委主要领导9次进村,解决了村民喝干净水的问题!”张大英说。
张明杰是保靖民族中学的一名初中生,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五年前,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张明杰的家人结成了帮扶对子,与其和他做亲戚,不如不做亲戚。多年来,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次来看望他,都给他带去水果、衣服和深切的关怀。现在,张明杰的成绩已经上升到年级第一。
保靖县还创新开展了“三个一”专项行动,帮助干部每月到贫困户家吃一顿交心饭,建立每户清账,为每户培养一个聪明人,增进了与贫困户的感情,促进了政策、责任、工作的落实。
小康看老乡
4月8日,保靖县水天河镇孔坪村热闹非凡。当日,保靖市排架黄金茶叶产销合作社向孔坪村及周边马尾村、中新村、新寨村、水天村667名茶农发放分红,资金30余万元。
一两黄金,一两茶,千里新叶,千里香。今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来自湖南的7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名单,保靖黄金茶榜上有名。保靖金茶是保靖县一种古老、特殊、稀有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起源于黄金村。黄金村至今仍有古茶树,被称为“饮用文物”已有400多年。
保靖县借助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岳阳市对口帮扶,支持黄金茶产业发展。累计投入8.8亿元,做大做强保靖金茶、油茶、柑橘特色支柱产业。
万米坡镇迎峰村的茶农彭告诉记者:“我种的保靖黄金茶二号茶,现在每公斤鲜叶卖360元,有时候能卖到400多元。”
目前保靖金茶种植面积12万亩,油茶种植面积8.79万亩,柑橘种植面积15.6万亩。保靖黄金茶年产量860吨,总产值9亿元。7万多人从事茶叶生产,带动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近5万非贫困人口受益。保靖县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叶百强公共品牌”、“湖南十大十亿茶业县”。
吕东山镇航集村45岁的村民张几年前给两个儿子治病,欠下了40多万元的债务。2014年,在乡镇的帮助下,他开始种植茶叶。如今,他的茶园已达50多亩,不仅还清了外债,盖起了新房,还成立了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保靖县前岭镇朱伟路社区查坡峰,2400多亩保靖黄金茶全部用有机肥追肥。丁盛茶叶公司负责人温告诉记者,湘西最大的红茶生产线已经在这里建成,生产湘西唯一的皇甫砖茶,年产红茶700吨。2020年,仅鲜茶采购成本就达1100万元,将直接带动890名贫困人口脱贫。
保靖县率先在全省举办“湘农汇”直播,县长背书保靖金茶直播;召开县扶贫专卖会,开展名优农产品进鲁等活动。目前,保靖已完成63家扶贫供应商219款扶贫产品的认定,销售额2.396亿元。
山水堂金银
保靖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森林覆盖率达70.2%。全年空空气质量优良350天,优良率95%以上。山城交融,山川相依。保靖县被誉为酉水河畔的“威尼斯”。2017年入选“中国深呼吸百强镇”。
近年来,保靖依托聚居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文化优势和吕东山、白云山、酉水河“两山一江”的自然环境优势,推动全区旅游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民宿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2020年12月,黔灵镇福村“202村”建成,毗邻酉水河,距县城仅7公里。据介绍,公元前202年,保靖县最早设立为黔灵县,民宿之名由此而来。位于葫芦镇果茶村的“茶楼”B&B,以保靖金茶文化为载体,也于同月投入运营。海拔1000多米,2018年开放的B&B白云村,依山而建,依林而居。土家吊脚楼是建筑基调,简约中透露出历史感,成为白云山文化旅游融合的一颗明珠。
目前,保靖已建成民宿46家,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年收入800多万元,带动了一大批建档贫困户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春节期间,保靖“202村”B&B和白云村B&B的生意兴隆。龙牧洞、吕东山景区游人如织,天凯云纹风情园、乐和山庄、仙泉山庄人气火爆。吕东山祭祀遗址、国家茶村茶文化中心、比尔艺术小镇成为游客文化体验的热门选择。
“十四五”开局之年,保靖县将围绕打造“黄金茶城、酉水明珠”,全力做好到茶城旅游,努力打造优势产业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改革创新先行县、协调发展先行县。
△保靖酉水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如画。通讯员照片
“扶贫培养了我”
通讯员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王韩璐
从保靖县最高最“土”的地方乡龙头村走下来的彭,依然说着一口流利的土家话,保持着一颗淳朴的心。
保靖县委宣传部缺人手。彭专注于新闻工作,他是新闻部最忙的人之一。面对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他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告别了没有满月的孩子,放下了对新闻写作的热爱,奔赴扶贫一线。这是他参加的第二次扶贫运动。
1996年参加工作后,彭到普荣镇普荣村扶贫一年。后来,他去了黔灵镇茶石村扶贫。他工作了五年,带出了创业共事的村支部两委班子,帮扶出了深厚的干群关系。
2017年4月,彭斯到茶石村开展帮扶工作。为了加大“村茶市”平台在村里的推广力度,确保每家每户都“联网”,他从家里到家里上班。目前平台注册村民672人,家庭覆盖率100%。村里的党务、村务、事务、商业都在“为村办茶市”的平台上。村民们有自己的网上家园。他们通过线上平台大力发展电商,邀请当地网红直播茶叶市场,将村里的绿苗、猕猴桃销往全国各地。彭斯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新闻写作特长,将“茶市如村”的经验介绍给全国。
彭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穷人,每隔三、五年就要走访一次贫困户。村里3岁的孩子都知道茶市里有个“彭”。彭把村里的老人当父母看待。当一个老人来村里做生意时,他必须把它送出去,把水果和糖果放在口袋里...
茶城村缺水,所以彭积极争取建设饮水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彭带着村干部翻山越岭,和水管工一起赶到水源点,经常忙碌一天,终于解决了村里百年来的饮水问题。几年来,彭白天忙着入户走访、工程监理、联系工作,晚上加班加点查资料、做数据。他从未抱怨过自己的辛苦。他说:“扶贫锻炼了我。”
茶石村已成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先进村、文明村、小康示范村。彭被评为湘西州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
△优优橙具有果形美观、甜度高、肉质细嫩的独特优势,成为保靖柑橘的代表。通讯员照片
“莫哥”脱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王韩璐通讯员报道
2018年,保靖县开展了清理低保工作。县长潭河乡马湖村一个叫“莫哥”的贫困户提出不要低保。
“莫哥”名叫蒋,是一个强壮的黑人土家族男子。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身份卑微,全村人都叫他“莫哥”。现在,“莫哥”住在一栋两层小楼里。单看房子,莫哥家有点富裕。他有什么样的故事?
1988年,莫哥的大儿子出生了,医生告诉他,他是一个注定要一辈子卧床的孩子。1990年,二儿子出生。一亩三分地实在支撑不了这个家,莫哥只好带着全家外出打工,过着流浪的生活。
开始在县城打零工,全家人租住在潮湿的小屋里。后来我到了砖厂,全家人在砖厂搭了个棚子住。白天干最苦最累的泥活,晚上还要给儿子捡屎捡尿,半夜还要被他奇怪的叫声吵醒。这样的生活过了五年,“莫哥”才意识到,全家人只能吃饱饭,永远不会有光明的未来。
2012年,“莫哥”决定回到家乡,将外出打工的村民的土地流转出去,专心发展。在乡、村党员干部的帮助和辛勤劳动下,当年种植烤烟收入8万多元。第二年,“莫哥”种了20亩辣椒,加上猪、鸭,家庭收入突破10万元。2015年,全家脱贫。
莫哥32岁的儿子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会照顾自己,还要常年打针吃药。
“哥哥,家里就是这样。你为什么没有最低生活保障?”有人问。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摆脱贫困,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吃喝。这几年,我种了烤烟,种了蔬菜,喂了鸡鸭,过得还不错。人穷不能短视,我不要低保!”“瑶哥”说。
2018年,“莫哥”被评为“保靖县扶贫能手”“湘西州最美扶贫榜样”。
如今的“莫哥”成了村民小组组长、村护林员,带领村民种辣椒种茶,日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