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巧妹 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 看看今年有哪些“科学明星”
中新网1月20日电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2017年“科技节-央视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他们是陈的兄弟,王泽山,姚坦东,朱莉,,苏全科,傅,,常进,何小顺和。2017年科技创新团队有:天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团队、中科院深渊科研团队、高铁技术研究团队。
本次活动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旨在聚焦我国科技领域重大创新成果,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学明星”,大力弘扬科技创新精神。
以下是今年入选的科技人物和团队简介。
——陈、陈兄
他们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引领了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将寒武纪应用于华为旗舰手机Mate 10,让先进的智能科技惠及千家万户;孵化寒武纪公司,全球第一家智能芯片独角兽创业公司。
-王泽山
他发展了炸药和爆炸物理论,出版了15本书。作为第一完成人,他获得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群体。近日,王泽山院士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姚丹东
姚坦东院士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冰川与环境研究,2017年获维加奖。他组织的《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为西藏自治区推进2015-2030年生态屏障建设规划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发起世界环境国际计划屋顶,推动国际青藏高原研究领域的深入交流;作为首席科学家,他还领导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朱莉
成功研发了投影红外血管成像仪产品,实现总销售额近4000万元,远销国内外;他还研发了国内首个临床使用的介入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打破了该产品的进口垄断,降低了医疗成本和费用。
——马静
马静教授在中国率先开展了卫星光通信的研究。2011年,他带领团队成功进行了我国低轨卫星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2017年,他成功开展了第一次国际同步轨道与地面双向5G高速激光通信,使中国卫星光通信研究领域在短短20多年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苏全科
主持港珠澳大桥技术论证和工程方案研究,创新质量规划和产业化建设理念,带领团队获得跨海通道建设领域国际领先的成套技术成果,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桥梁新品牌。
——傅
她破译了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基因组,从中国4万年前的化石中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早期现代人类核DNA,并在《自然》和《科学》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相关学术论文。2017年10月12日,《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了中国古代人类基因组的首个研究成果。中德联合研究团队从4万年前北京房山天元洞出土的一具男性个体化石中,成功提取了东亚最古老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傅是这一研究的主要完成者之一。
陈和生
陈和生院士成功领导了中国两大科学仪器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和中国散裂中子源,使中国加速器和探测器技术实现了重大跨越式发展。对撞机的主要性能提高了100倍,是此前世界纪录的14倍,取得了巨大的物理成就。
-常进
作为首席科学家,他负责设计研制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吴空”,关键技术指标全球领先。“武空”号于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第一批科学成果于2017年11月3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何小顺
何晓顺教授于2017年在全球首创“无缺血”肝移植,解决了世界性的移植器官缺血性损伤问题;创建器官捐献支持技术体系,推动我国器官移植成功转型;突破多器官移植的技术难点,实现了从临床试验到常规应用的飞跃,提升了我国器官移植的整体水平。
黄大年
黄大年教授将爱国主义和报国志气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在深地探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201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黄大年“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全球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团队
“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数千公里的星地量子通信,成功实现了所有既定的科学目标;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通过总体技术验收。构建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使我国量子通信研究水平全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科院深渊科研团队
中国科学院深渊科研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渊科研中,在国际深海地震勘探、水下滑翔机潜水、深海采样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在深渊科研领域开展开创性科研的能力。
——高速铁路技术研究组
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组构建了复杂地质、气候和运营环境下的高铁建造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优质高效运行技术和安全保障技术,创建了高铁理论体系,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为中国高铁2.2万千米建成运用和安全正点运送69亿人次提供了技术支撑,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已在京沪高铁时速350千米运营,保持世界最高运营速度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