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点低的人是什么原因 我为什么劝泪点低的人少去剧本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当代年轻人无论泪点高还是低,都难以逃脱情感本的催泪“陷阱”呢?# 灯光音乐主持也太到位了 #
催泪大法一
毫无疑问,剧本杀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非常成熟和流程化的。大约是2017年,我第一次实际生活中接触到剧本杀这种游戏。当时为了让朋友们明白这是个什么游戏,还会说“就是明星大侦探,你懂吗?”。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开始的实景剧本杀,法官的职责并没有很明确,仿佛和狼人杀中的法官异曲同工,只是在引导大家投票。但随着游戏的不断发展,剧本的不断丰富,DM对于一个故事的串联作用越发明显。图片来源于网络他们需要准备好背景音乐,并和灯光配合好,甚至还需要声情并茂地念出串词。在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让玩家感觉难以入戏,更难谈沉浸体验融入感情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尤其是对于情感本,在推理线较弱的情况下,场上道具一定要准备好,营造一个容易让人投入的氛围,从而才能调动玩家的体验感,达到情感本所追求的目标——让人流泪。
# 走心的剧情配上走心的我 #
催泪大法二
在客观条件到位之后,情感本还很容易让人流泪的重点就在于一种极强的代入感。据朋友们的剧本杀 repo,我发现让人掩面的情感本往往都会配合着书信出现。图片来源于网络书信是一个很特别的要素,往往意味着一些反转和真相。而大多数情感本都会在剧情结尾处设定某个角色来阅读这封书信。图片来源于网络因为当你在扮演这个角色时,通常都会进入一种“求同”的状态:或许是不断的心理暗示,抑或是真实经历和故事情节间的交叉。这种“求同”的过程能让玩家快速入戏,信念感和真实感都会更强烈。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么在这种状态下阅读信件,内心的情感是能够快速被调动起来的。想象的、虚构的画面远远不及有声的、真实的画面富有冲击力。在这种冲击力的作用下,玩家走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自然非常容易与角色共情,从而落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氛围感让我这个铁树开花 #
催泪大法三
与前一种共情力较强的朋友们不同的是,还有一部分人不是因为被角色故事所打动,而是因为被场上氛围所感染而无意识地流泪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亲眼见证我朋友的真香过程:从“谁玩剧本杀还哭啊?”,到“救命我今天哭了,氛围好棒”。当我仔细询问后发现,她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角色有多动人,而是场上别人的亲情故事太好哭。
图片来源于网络而这些朋友往往还会极力和前一拨人“划清界限”,他们会强调自己本身故事线的不足,甚至否认共情这一原因。相反,他们会认为是一种情绪的氛围营造的恰到好处,让他们作为旁观者也产生感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行为大约可以和看虐向的言情小说流泪,以及看温情向电影流泪等感动行为划为一类,即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看一个新故事,一定程度其实并没有很沉浸于游戏本身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许多情感本的剧情设定并不是十分新鲜,但往往是这些朴素真挚的情感触动人心,成功助力剧本杀变成了哭戏大赏。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也恰恰是情感本的魅力所在,因为在情感本的世界里,你可以永远自由放声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