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的事迹 政协委员张海迪履职故事:残疾人驾车提案提了10年
对CPPCC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每一个建议都有分量。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
永远为残疾人说话
我们的记者潘岳
对CPPCC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每一个建议都有分量。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总是为残疾人发声
我们的记者潘岳
“当代保罗”张海迪的故事多年来在中国家喻户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从1998年开始也担任CPPCC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今年第三次当选CPPCC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多年来,她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履行CPPCC会员的职责,积极为残疾人事业建言献策。
“作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一员,我曾多次就残疾人问题提交提案。我真的很高兴看到一些建议得到了落实,为残疾人解决了实际问题。”张海迪说。今天,我们走近这位老CPPCC成员,听她表演背后的故事。
残疾人开车的建议是10年
1998年3月,张海迪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她知道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在她的背后,有着千万残疾人的期待。作为一名残疾妇女,她更了解残疾带来的痛苦。
张海迪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写的第一份提案,就与残疾人有关。“当时来北京开会,上下火车很不方便。会场卫生间的门很窄,轮椅推不进去。作为一名残疾人,我深切感受到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艰难。只有建设无障碍环境,残疾人才能进入广阔的生活世界。”张海迪说,因此,她当时写的第一个提案是“在机场、车站、码头建设无障碍设施”。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如今,各地的无障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机场、车站设有无障碍设施,3400余辆动车组设置残疾人专用座位。
“其实我第一次写提案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写。当时我用所见所闻一遍又一遍的写。有时候我是在黎明写的。”张海迪说:“原来有感情的写作,有真实感情的写作,才能写出好的提案。”
在张海迪看来,“CPPCC会议是一个能够发出残疾人声音的地方”。自1998年她提出第一个残疾人提案以来,她提出了一系列与残疾人有关的提案。1999年,张海迪提交了《关于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的议案》。2000年,再次提交了《关于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提案》。2001年,张海迪再次提交《关于允许有能力的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提案》,并在大会上发言。这一系列关于促进残疾人驾驶汽车的建议,她提到了十年。
这个提议源于她出国访问的经历。有一次,张海迪出国访问,期间一家残疾人车间的车间主任开车送她去参观。上车后,厂长对她说:“海蒂,和你一样,我也是脊髓受伤的人。”她发现厂长也是残疾人。这让她很感动。回家后,她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残疾人不能开车。残疾人应该和健康人有同样的权利。既然国外可以让残疾人开车,中国也应该。
随着我国相关技术和条件的成熟,经过相关部门的反复论证和大力支持,2009年底,公安部发布了《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其中涉及残疾人驾驶汽车的17条,进一步放宽了申领驾驶证的身体条件。在配备辅助设施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右下肢及双下肢、手指缺损、听力障碍三类残疾人申请驾驶证。新规自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我国已有8万多名残疾人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多年前,张海迪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想,10年后,当我想起今天所做的努力时,我可能会露出幸福的微笑。那时候,残疾人开车肯定是很常见的事情。”今天,她的梦想实现了。“我一直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因为社会在进步,我相信残疾人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好。”张海迪说。
一些已经调查过的地方也要回访。今年,我们明年会再去看看变化,发现问题
“作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一员,往往需要面对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生活,了解群众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张海迪说,委员们要多思考,让每一个提案都有分量,尽力解决问题。尤其是去基层调研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细致。你不能舔点水,然后快速看一眼花。一些研究过的地方也要回访。如果你今年去,明年还会去。你必须看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如今,随着各领域信息化、数字化的兴起,大数据建设日益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8500万残疾人服务,准确的数字是重要的基础。“只有数据准确,才能做到精准服务”。2013年7月,张海迪深入基层调研,提出要重视大数据在残疾人工作中的研究和应用,让科技进步惠及残疾人事业,为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服务。经过各方呼吁和支持,中国残联于2013年开始建立残疾人大数据,目前已建立3400多万持证残疾人数据库。
2015年,全国政协召开残疾人福利保障双周协商座谈会。张海迪等委员呼吁设立贫困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意见》正式印发,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首次在国家层面建立。《意见》自2016年1月1日全面实施以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基本实现区县全覆盖,两项补贴惠及残疾人2100多万人,2017年发放近250亿元。在这项工作中,大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照顾重度残疾人是张海迪的重点问题之一。为了了解残疾人的关爱工作,张海迪经常到基层调研情况。“有一次去周年庆考察,看到一个90多岁的老人,精神很好。我伸出手摸了摸他的手指和脚趾,发现又干又干净,就放心了。”张海迪说:“手指脚趾干干净净,证明老人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说明老人生活幸福,有尊严。很多时候,研究要注意这些细节,真实的情况往往体现在细节上。”
创造一切条件帮助他们接触的人
张海迪认为,康复是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我曾经在湖南湘雅医院调查,看到几百个孩子一起接受康复治疗。后来,每当我想到脑瘫孩子热切的眼神和亲人的热切,总会感到不安。”张海迪说,“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多努力,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得到更好的康复救助。对他们来说,抢救康复尤为重要。他们越早康复,孩子的希望就越大。”
经过调查,张海迪认为,先进的康复技术和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残疾人恢复或替代部分丧失的功能,为他们融入社会创造条件。然而,康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科技含量高,涉及学科多。目前我国康复专业人才短缺,残疾人的康复费用没有完全纳入现有的医疗保险体系。因此,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低,能够获得基本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很少,现有的康复服务难以满足需求。
为此,张海迪投入了大量精力,解决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这一最迫切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任务。我们必须创造一切条件,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康复设施,而且要加快人才培养。”张海迪说,近年来各地建了很多康复机构,但很多设施都建了,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没有为残疾人提供急需的康复服务。关键问题是缺乏专业的康复人才。
现在,张海迪正在积极推进中国康复大学的建设。她在CPPCC会议上多次提出“建设中国康复大学,加快康复人才培养”的建议。2016年,“建设康复大学”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目前,中国残联正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康复大学建设。
“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后还要更深入地从社会环境建设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审视思考残疾人问题,继续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残疾兄弟姐妹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张海迪说,“对于一个政协委员来说,不仅要积极建言献策,更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所联系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