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 习近平讲解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
习近平解释了中国宪法保持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宪法是好的。好宪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我们的宪法始终保持着生命力。为什么我们的体质能保持活力?习近平给出了答案:“我们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的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具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请和“学习中国”一起学习。
促进宪法的完善和发展。“当法律和时代交替时,它就会执政,当它适合这个世界时,它就会立功。”回顾中国宪政制度70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收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宪法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自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以来,我国宪法一直处于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宪法修改的科学原则,如“应修改的必须修改”、“能改的不能改的先改”、“能通过宪法解释和法律解释解决的问题不要通过宪法修改解决”。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进行了四次必要的、重要的修改,共通过宪法修正案31件,其中1988年修改2件,1993年修改9件,1999年修改6件,2004年修改14件,使我国宪法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是对宪法的第五次修改党中央决定专门召开全体会议修改宪法,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这次修宪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指出:“中共中央作出对宪法作适当修改的决定,是经过反复考虑和各方面综合考虑后作出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宪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志,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地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修宪既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要求,又遵循宪法发展规律,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一方面,修宪符合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求。自2004年宪法修订以来,党和人民的事业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新目标。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对我国宪法进行适当修改。另一方面,这项宪法修正案遵循了宪法发展的规律。中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部基本法。用宪法及时肯定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促进和保障功能,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宪法的修改表明,我国宪法与人民在党的团结下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相连,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治国靠标准,安邦靠准则。”宪法是立国之本,富国之标,强国之重器。我们党要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的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我国宪法才能保持生命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