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好听歌曲 陶喆、方大同是如何成为华语乐坛高逼格代表的?
今天的音乐讨论,我们来聊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
这个话题源于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发的微博,想知道能不能继续听中国音乐。
因为我身边的学生不是在听古典音乐就是在听欧美流行音乐,这也是老师们鼓励的方向。结果他喜欢听中国流行音乐,总觉得很低沉。每次提到自己的喜好,他就完全不敢和身边的人交流。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话题。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音乐圈似乎有这样一条鄙视链。
但直到七年后的第三张专辑《飞机执行周期》才终于有人看到他。
这张专辑最可贵的是,他经过多年的音乐基础积累,完成了自己风格多元化的转型。他不再是那个戴着黑框眼镜模仿方大同的年轻人,而是演变成了一个有自己想法和表达方式,风格多样的资深音乐家。
与它不同的是歌曲《有什么奇怪的》,这是典型的Funk风格,随意而自由。
郭顶有什么奇怪的——飞机的执行周期
听现在的郭顶,还可以接触各种音乐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或许是因为风格的多样性,郭顶失去了被大众铭记的鲜明标签,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音乐是被大众记住的最好方式。
04.“重塑”音乐团队更上一层楼
去年的《乐队之夏》让很多人知道了重塑,甚至让很多人重新定义了中国乐队。
重塑并不像中国很多乐队一样,重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乐队所做的事情。相反,他们不断探索和融合,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秀的音乐质量。
他们会尝试新的元素来保证音乐的质量,而不是制作简单的音乐来迎合观众。如数学音乐、渐进式摇滚或融入电子元素。
重塑的作品是出了名的“丑”,但音乐质量很高。与其他乐队不同,他们努力营造氛围,把握观众的情绪。相反,他们训练一整套戏剧表演,从歌词到音乐编排,甚至表演中的身体动作。
包括他们的创作思维,在艺术界打破“灵感论”的迷信是罕见的。重塑非常擅长“命题作文”——有很强的创作动机,然后思考如何呈现这部作品,最后呈现出来。
在这样的逻辑下,他们作品中的任何手法和形式都是非常适合的,都服务于最初的创作动机。
而这才是音乐创作最正确的底层逻辑。
更难得的是,他们虽已步入中年,但仍在学习创新,随时保持创作状态。即使困难重重,他们也始终坚持自己的音乐美学,努力从音乐的质量上打动观众,而不是用情绪去捕捉大家的共情。
他们诠释了最好的音乐家。
05.用声带作为乐器的陈奕迅
很多时候,一首音乐的好坏,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好坏,还在于歌手对它的诠释,以及它是否能真正表达歌曲本身。
陈奕迅是中国音乐界最好的歌手。
他不是一个音色最特别的中国歌手,但他是那个能用自己的声音配合音乐表达的人。
他用他的声带作为乐器,就像一个天生的演奏者。但显然,这种看似完美的表现,不仅要靠技巧,还要有极大的努力和付出。
他唱每一首歌的时候,都会对每一句歌词有深入的研究:歌词的意思是什么,用什么技巧和方法来表达层次感。
他唱歌时,在发音和发声上有很多独特的想法,而不是像很多歌手那样依靠高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陈奕迅-我们
很多人觉得陈奕迅的歌词很好,但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的歌声赋予了歌词独特的灵魂。
从近两年的“好久不见”到“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很优秀的陈奕迅还在突破,还在进步,这就更难得了。
所以,陈奕迅是一个值得大家聆听的歌手,也是一个值得所有歌手学习的表演者。
————
话虽如此,回到文章开头那位学生的问题,我们显然可以给出答案:只要学会选择,华语乐坛还是有很多值得一听的优秀作品。所以,听中国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一点都不可耻。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真的想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还是需要做一件事:不要给自己设限,更不要把自己局限在自己喜欢听的音乐类型上。
多听,广泛涉猎,从更广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当有了一定的储备和积累,审美水平必然会提高。到那时,我会变得足够自信,无论我喜欢什么音乐,我都会公开大方地与他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