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 人物|殷浩的悲剧
人物|尹浩的悲剧
魏晋名士众多,殷浩不是最突出的。但他当时的评价是最高的,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只是屈指可数。
永和二年,尹浩终于接受朝廷征召,成为建武将军兼扬州刺史。
严昊之所以一入仕就获得如此高的地位,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晋永和年间,身为士兵的桓温越来越强盛,拒绝接受朝廷的约束。由于金木皇帝年幼,朝政由何冲主持,何冲死后,由司马昱执掌朝政。司马昱为了牵制桓温,有意吸引名气蒸蒸日上的殷浩与之抗衡。因此,尹浩刚一入仕,就迅速进入了朝廷的中心。
殷浩仕途年间,桓温未等朝廷命令,便率军伐蜀,迅速平定了汉政权。之后,他利用士兵的胜利,多次上书请求北伐。永和五年,后赵石虎去世,北方陷入混乱,桓温加紧催促朝廷北伐。为了遏制桓温的统治,朝廷决定由殷浩主持北伐,任命于永和为中国军队的将军,假节,于洋严旭清的军事指挥官。永和八年,经过多年的内部纷争,尹浩终于领兵开始北伐。
东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经历了从祖逖到刘裕的多次北伐。但是,由于内部争权夺利,而且潜力不如人,虽然几次北伐都取得了部分胜利,但都以失败告终。殷浩的北伐也是在掣肘和外感意外的情况下仓促进行的。在接连遭受严重的军事失败后,殷浩不得不在于永和九年匆忙结束北伐,吞下了又一次北伐失败的苦果。
殷浩北伐的失败,对当时南北分治的格局可能影响不大。但对尹浩本人来说,却是致命的一击。北伐失败后,桓温立即上书朝廷,数落殷浩“侵官离局,争在心中”,“诬言狡诈,猜不透,听信错误”等。,并说自己辜负了他的重托,以北伐之名,“外有声音,内求避之”“生长于乱,始于始”,造成“神是怒而怨,人是弃而弃之。”总之,尹浩已经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因此,即使我们不能迅速惩罚它,我们也必须谴责它流亡,“在未来宣布它”。在桓温的压力下,朝廷不得不把殷浩变成庶人,流放到东阳县新安县。而殷浩也在两年后,也就是永和十二年死于抑郁症。
事实上,无论是过去被刻意打压,还是现在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尹浩对自己仕途的担忧甚至可能比别人意识到的还要强烈。殷浩被贬后,一直与他不和的对手桓温,似乎自怨自艾。他对谋士郗超说:“殷浩是个有德行的人,说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如果他被任命为秘书或仆人,他将成为所有官员的榜样。可惜朝廷用其才能导致了现在的结局。”
不仅如此,桓温还给殷浩写了一封信,表示有意让他当秘书。然而,桓温的信无疑在尹浩心中掀起了一股汹涌的浪潮。尹浩急忙回信,“欣然严旭”。但也许是心情过于复杂和不安。尹浩对自己写的一万封信没有把握。他总是担心哪里不对,哪里不对,就把信折起来打开,打开又折起来,这样重复了几十遍。当他终于放心地把信寄出去时,他忘了把信放进信封里。另一方面,一直在等待答案的桓温发现自己收到了一个空的信封,怒不可遏。他从此和尹浩断绝了关系。围绕着两人之间的各种恩怨,这件事自此告一段落。
殷浩的失败使北伐的大旗落入桓温手中。尹浩本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只留下了一点点涟漪。这时,我们回过头来看那句“深不可自来,何为庶人”,似乎是尹浩悲剧人生中的一个讽刺注脚。
尹浩的悲剧最根本的是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可惜的是,尹浩自己也没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深源买不起,但帽子太重,但事实证明,尹浩本人并没有当将军的天赋。因此,当殷浩接受并承担北伐重任时,他的悲剧结局可想而知。更尴尬的是,尽管经历了巨大的失败和耻辱,尹浩还是尽力保持着自己高贵的风范。即使内心极度痛苦,但在别人之后,他根本无法表现出来,只有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才会发泄出来。
如果说之前那顶厚重的帽子是别人戴上的,他用双手紧紧握住帽带,不甘心,无力,又不敢放手。做一个带着面具的人的痛苦,内心的无限焦虑和不安,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殷浩北伐失败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很大关系,但他死于抑郁症,却不得不说是他自己造成的。
摘自| 2021年1月《领导力随笔》
手稿来源|月读
本文作者|张孝正
负责编辑|小源
微信编辑器|也
募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