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理想 到了2025年 你的“家”会变成什么样
9月20日,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来京,参加《理想家:2025》新书发布会,发布会前本站记者采访了原研哉。2025年你会住在哪里?如何与世界保持联系? 《理想家:2025》一书中,日本中生代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联合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张永和、张轲、马岩松、张雷、梁井宇、岛田阳、华黎、大舍、Crossboundaries、王昀、NEXT Architects、青山周平、王辉以及建筑学界研究者史建、周燕珉,探索未来十年场景下,建筑与居住的种种可能。
原研哉
原研哉在《理想家:2025》序言中说:“我对社会有多方面的接触,也深感未来的社会问题将是非常复杂的。核心家庭观念逐步深入,单身生活者数量不断增多。在经济发展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的大背景下,人与人仿佛越来越分散的趋势难以阻挡。与此同时,伴随着云技术、交通、通信以及安保服务事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新的联系和融合方式也应运而生。”他说:“本书的成果必将成为计划于近期举办的中国之家视觉展的重要铺垫。我对中国之家愿景的理想抱有很大的期望。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走在世界前列。文化和生活都在高水平发展。我相信中国的展览将成为一件大事。” 原研哉介绍,HOUSE VISION最开始是由他个人发起。他说:“日本经过长期发展,现在面临着产业的转型,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整个设计界、产业界向什么方向去转化,很多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提出理想家这样一个项目是我们想通过它去探索产业当中的可能性和未来的潜能。提供一些可视化的方向,给人们一些启示。今年7月30日至8月28日,HOUSE VISION东京展在日本举行。12个1:1大小的未来住宅展厅在东京临海副都集体亮相。面对未来人口老龄化、个性化、城市人口密集等诸多挑战,原研哉、隈研吾、长谷川、永善子等建筑师、设计师参与了住宅展厅的设计。以日本奈良县吉野町市政府和建筑师顾传浩设计的“吉野杉屋”为例。这所房子是由HOUSE VISION、Airbnb和Hasegawa建造的,在吉野的河边地区,一个“家”是用吉野独有的冷杉树建造的,以社区的方式介入。这栋房子的一楼是一个对镇上的人开放的社区空,孩子们可以来这里玩耍。出去散步的老人也可以在这里见面下棋喝茶。二楼三角形屋顶的房间可供外国游客登记住宿。
原研哉介绍,中国的CHINA HOUSE VISION将争取于2018年5月在北京举办。“吉野屋”Airbnb×长谷川
“建筑师区别于其它行种,他们是非常谨慎的”原研哉在《理想家园:2025》的序言中说,“家不仅仅是住宅产业化的一种商品。它不仅是各行业的交汇点,也是文化生活的基础。理想的家必须不仅仅与住宅建设项目有关,还应该与能够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具有优秀创造力的建筑师合作,通过‘居—家’的形式,向社会直观呈现潜在的未来社会发展问题、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产业发展可能性。” 关于同理想家项目合作的企业的选择,原研哉表示:“如果单纯是设计师做一个项目,可能更多考虑个人的设计理念和如何用设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念;但是如果企业参与的话,他们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去回收资金,金钱的意味在里面会浓厚一些。理想家这个项目的特点是探索未来的住宅以及家的存在形式,因此一定要把展现个人、展现自己创意的设计师以及对未来有很多愿景的有实力的企业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长项,把各自的想法融进项目当中去,因此我们在选择企业、设计师的时候,一般是看他对未来有没有愿景,以及对家、对住宅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另外还要考虑他的实力。至于建筑师为什么主导“家”的概念,原研哉说:“整个理想主义者的目标是通过可视化发现整个行业的潜力和可能性。理想主义者不是住宅产业,而是一种新的存在形式的探索者。“家”是一个整体的媒介。当我们想到家,我们也会想到能源、交通,包括我们的家庭,甚至老龄化社会。家是各行业交汇处的一种存在。" “为什么用建筑师来做主导是因为建筑师会花很多时间、有很多想法和考量,以模型的形式进行一些具像化的表现,因此在做家的时候他们会以他们的视角,赋予它新的意义。还有一个原因,日本的建筑师包括我们中国的建筑师有一个特点,他们对于工作是非常认真、非常谨慎的,这一点区别于其他的行种。一般的设计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理念融进项目当中,但是建筑师是非常客观、整体地去考量每一个项目。”原研哉说。“有信号檐的家”文化社区俱乐部×原设计院×中岛新一
“2030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在将处在移动的状态中”在《理想家园:2025》第一章“运动的未来”中,原研哉从能源、移动、出行、人工智能四个方面阐述了住宅未来的变化。 当本站记者问“除了新能源的开发和科技的进步为住宅带来变革,人的设计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时,原研哉说:“今天世界用了很多信息技术,比如大数据、收集人体信息的传感器、人工智能等等技术上的探索。但是人面对技术就会有些困惑:我们到底应该吸取哪些东西,摒弃哪些东西?我们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一个特别客观全面的分析。HOUSE VISION提供了一个如何系统、客观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技术的创作平台,通过家这样一个媒介去展现各种各样的技术。”包括无印良品在内的原研哉的设计都很简单,很多部分都有“破、留、离”的感觉。原研哉说:“日本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包括泡沫经济,很多日本人都经历了物品的极大丰富,但今天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也许物品并不是特别重要,保留生活所需就够了,不需要就扔掉。所以未来不强调工业化和产品制造,未来世界注重观光,这其实是人动的行为。据推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18亿到20亿人,也就是说,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在流动,他们将环游世界。其实他们是在寻找一种体验。所以不同国家的设计前景都是保留自己的特色,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一些非常优质、非常精华的东西。”住友林业×西川庆顺×隈研吾
“中国和日本的普通百姓其实没有太大的不同”当谈到中日之间的诸多差异,以及HOUSE VISION的设计理念在中国是否有效时,原研哉说:“中国的理想主义者和日本首创的理想主义者是一脉相承的,但他们从来没有把日本的生活方式翻译到中国。日本和中国的社会情况不同,包括政治,但普通人的生活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日本和中国社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日本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但这些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并不是消极的事情,它们也可以是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笔财富。当我们找到解决方案时,它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 原研哉认为中日的普通家庭之间也并没有特别大的不同,“严格来讲都是别人做好的东西自己来购买,基本是这样一个大的方向,我想通过理想家唤起这样一个意识:对自己的家是否有一种整体的思考,自己希望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当然也许这个想法会委托设计师和施工方去实现,但是思考的主动性很重要。比如意大利人他们趋向于住在集中式的住宅小区里面,但是家里的内饰基本上都是自己来设计、制作,包括家具。日本从战后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度发展,更多的是社会提供的物品他们去享用,并没有更多的意识去自己考量、设计、实现它。中国其实也有这样一个趋势,经过我们的调查,特别希望通过接下来一些尝试、调查来唤起日本以及中国一种主动的去进行思考,着手去创造这样一种主观意识,这是理想家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