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d 比利·林恩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是懦弱畏战
李安导演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国内上映以来,收获的大多数关注都集中在120帧新技术的使用上,但影片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部电影披着战争片外衣,却并没有其他战争片里那种炮火轰鸣的大场面,本质上是一部偏文艺的纪实性剧情片。电影以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中一个平凡士兵和同班战友为主角,写实地表现了战争对士兵及其家人全方位的影响,并展现了士兵们置身和平社会中时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士兵们心理及生理之所以出现严重异常,极有可能是患上了一种被称作PTSD的精神疾病,中文名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影片中,主角林恩的姐姐就试图证明自己的弟弟患上了PTSD,希望他因此而留在国内治疗,不再被派往战场。那么,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PTSD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好莱坞大片中的“常见”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是近年来在美军退役士兵群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职业病,具体成因是人受到某种创伤后会产生精神异常现象,情况严重就会变成一种疾病。一般情况下,普通摔伤或骨折不会让人患上PTSD,只有经历生死关头的重大创伤,或是目睹他人遭遇类似情况时,才有可能患上PTSD。因此,经历实战的士兵可谓是最容易患上PTSD的群体。除此之外,经历过严重自然和人为灾难、恐怖袭击或者暴力犯罪的人,也是PTSD的易患人群。也就是说,PTSD这个看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实际上离我们非常近——只要有犯罪和事故发生的地方都有可能留下PTSD的阴影。比如漫画英雄蝙蝠侠,童年时期父母被枪杀,经历了痛苦的过去,之后出现了典型的PTSD症状。根据美国网站ptsdunited.org的数据,仅在美国就有大约4500万PTSD患者,占美国总人口的14%!在Billy Lynn的《半辈子》之前,PTSD是美国影视文化作品中常见的现象,比如经典的《第一滴血》、两年前的优秀战争片《美国狙击手》、以9·11为主题的纪念片《非常响亮,非常近》,都或多或少地展现了战争和恐怖主义导致的PTSD疾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烟花表演时,士兵本能地放低姿势,抱头寻找掩体,这是PTSD的典型表现。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散步》的剧照。
PTSD患者有三大核心症状,即闯入性记忆、躲避反应以及唤起反应。在李安这部电影中,B班的士兵们尤其是比利·林恩就很明显地表现出了闯入性记忆和唤起反映。例如在B班士兵即将进行中场表演时,B班与舞台工作人员产生激烈冲突,以及在放礼花时士兵们本能地放低姿态抱头寻找掩体,这些都是PTSD的典型表现。此外,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还有其他一些综合征。在HBO的纪录片美剧《杀死一代人》中,主角之一布拉德·科尔伯特在演讲中表示,他从伊拉克回来后无法正常驾驶,驾照被吊销了25次。情绪不佳,认知能力下降,其实是PTSD的另一个症状;在经典电影《出租车司机》中,越战老兵特拉维斯·比科尔从战场归来后,因失眠而成为一名夜间出租车司机。他不仅经常因为一些无法控制的奇怪言行而让身边的人担心,还时不时地对暴力杀人抱有一些幻想。这种被称为攻击性思维的症状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副产品。这些影片希望能吸引社会对PTSD患者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得到周围人更友好的理解和帮助,早日走出阴影。治愈PTSDPTSD不是不治之症。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走出心理阴影,回归正常社会。比如最近播出的美国福克斯电视剧《嘻哈帝国》中的男主角之一贾马尔·莱昂,就是一位非常成功的R&B歌手,因为他在一次社交活动中腹部中弹,虽然经过治疗痊愈,但却失去了舞台表演的能力。伤愈后,他多次尝试登台表演,但面对观众和媒体镜头时,他几乎因“闯入性记忆”而精神崩溃。为此,他加入了当地的康复组织寻求帮助。这群退役老兵采取的康复方法,只是聚集一群因各种原因患上PTSD的患者相互交流,辅以各种鸡汤和一些业余心理咨询。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散步》的剧照。
上述治疗方法并非影视作品的发明创造,像这样的精神和心理类疾病康复团体在美国十分常见,但实际上,这种民间互助形式的PTSD治疗方法不仅效果存疑,还有严重的潜在风险。狙杀了300多名恐怖分子的美国狙击手克里斯·凯尔,就加入了一个PTSD互助小组,在疏导一名退役陆战队员时该队员突然情绪失控将克里斯射杀。随着对这种精神疾病的认知越来越深入,国内外都出现了一些提供专业的PTSD治疗的正规医院。例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美国老兵事务所全国PTSD治疗中心,后者就是电影中林恩的姐姐求助的医疗机构。理论上,用于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可以改善PTSD症状。PTSD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还会导致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皮质醇的浓度升高,这已经被证明与几乎所有焦虑相关的精神疾病有关。但是单纯药物治疗PTSD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PTSD的治疗一般以心理干预为主,药物为辅。目前较为常见且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是认知行为疗法,即患者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在某种层面上再次“体验”创伤,譬如向医师详细地讲述受伤的经过,或在医师的陪同下重返受伤的地点,以克服对过往经历的恐惧感。不过,这种疗法同样存在风险——如果进行地不恰当,或是没有把握好尺度,很容易因为前文中提到的“躲避反应”而产生二次心理创伤。狙击手克里斯事件就是因为启动了“再次体验程序”,邀请患病的陆战队员去靶场射击,却意外引发了对方的躲避反应。此外,根据人体成像技术显示,PTSD患者普遍都有着海马体受损症状,海马体又是人脑中控制学习认知和记忆的模块,所以PTSD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力都会受损。不过好在海马体损伤是可逆的,通过记忆力恢复治疗,损伤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美国老兵事务所全国PTSD治疗中心还开发了一种有趣的疗法,安排经过训练的康复犬与患者共同生活,让患者在与康复犬相处的同时逐渐恢复爱心与社会责任感,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封闭症状。PTSD≠害怕战争逃兵看过电影《巴顿将军》的观众,可能会对片中巴顿将军在医院当众掌掴一位患有PTSD士兵的镜头有印象。这并不是电影中的杜撰,而是真实发生在巴顿将军身上的真事,甚至可以说是巴顿将军军旅生涯中的一个污点。尽管事后巴顿将军解释说当时只是为了恢复那位士兵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怕他装病而逃避战场一怒之下做出了过激举动,但今天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样的“鼓励”反而会给那名士兵留下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但是直到二战,医学界才开始注意到一种叫做“战斗疲劳”的疾病。可惜当时的医学界对这种疾病重视不够,研究远没有今天的深入。因此,长期以来,退伍军人中的PTSD症状一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胆怯和恐惧而逃避战争的懦弱。更可怕的是,还有人持这种观点。在电影中,比利·林恩的姐姐和她为弟弟找的心理医生就劝说比利·林恩以PTSD为理由避免回到战场。在试图说服林恩的过程中,姐姐和精神医生就反复强调这不是怯战行为,林恩的战争英雄身份足以证明他的勇敢。当然,作为电影的主角——一位英勇而平凡的美国大兵——比利·林恩最终拒绝了这个建议,毅然回到战友身边并与他们互相表达战友情谊。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散步》的剧照。
事实上,PSTD完全不等于胆小畏战,而是一种因为战争引发的精神疾病。不过,现今美军对士兵福利以及士兵的心理健康尤为照顾,也确实有士兵因为胆小畏战而假装患有PTSD。不过,PTSD并不好装。PTSD症状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所体现,假装闯入性记忆和躲避反映偏心理反应还算比较简单,对于偏生理的唤起反应就不是那么好演了——比如过度的警觉反应和在受惊时瞬间瞳孔扩张,这些细节对演技要求太高,专业医生其实很容易识破。如果一名士兵假装PTSD被医生发现,那么他很可能没法在战友和父老的面前抬起头了。PTSD问题当然不仅存在于美国军队中。国内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后,PTSD在受灾人群中也是高发疾病。甚至连参与救援行动的志愿者和官兵,也可能患上PTSD。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中,主角搭档的第二任指导员,同样是非常典型的PTSD患者,却被战友和上级视为懦夫。直到近年,国内才开始重视PTSD发病情况,而社会各界对这一疾病的理解仍有待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