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角 好彩头的酥角
过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到春节,很多家庭都会亲手制作一些年货。除了给客人送礼,这种传统的仪式也能让节日更喜庆。在这些自制年货中,酥角是必不可少的节点。
所谓香脆角,就是用面粉皮,裹上豆沙、花生粉等甜馅,然后放入油锅中炸制而成,寓意“香脆饺子”,是岭南地区流行的一种特色小吃菜。《清代钞》说:“北音读角正确,故称饺子。”苏娇这个名字其实是“苏娇”的发音变体。不过岭南人称之为酥角,也有其他含义。首先,粤语中的“角子”是一种钱币,以酥角命名,有收钱的吉祥寓意。第二,半圆形的挺括边角有点类似于旧社会人们衣服上的口袋。油炸后,豆沙、芝麻等馅料会使酥脆的边角鼓起,说明口袋满了,钱也充裕了。这种以名求色的民俗背后,是人们期待美好生活的精神渴望。
做脆角的时候,表皮很讲究。如果使用含麦麸较多的粗面粉,酥脆边角的皮会很硬,吃起来像硬壳,会大大影响口感和风味。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国营粮店会按配给量吃完后每人发一点面粉,所以前几天人们会让孩子在粮店排队。面粉买好之后,加入一些鸡蛋,再加入一些精制猪油,拌匀,揉至软硬,拉成小丸子,用面棍打面团。
过去每个家庭做的糕点馅料都不一样。有人用红豆沙,有人用土豆泥或芋头,有人用荷花或椰子。简而言之,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他们能找到的成分随意准备的。为了口感香脆,人们还会把花生炒熟,磨成碎末,加入瓜子、芝麻、红糖,和馅料拌匀。脆角有一个特殊的模具。比如将两个半圆形的抽屉把手连接在一起,放入一片面团,舀入一勺馅料,合上模具挤压,然后取出旁边多余的面团,一个脆皮角就完成了。如果没有模具,就要像饺子一样,用手一个一个包起来。另外,鞋带要用指甲在边角处挤出来,这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让关节更紧密,馅料放入油锅后不会被吹出来。炸酥角散了会被认为赔钱倒霉。为了避免炸掉脆角的意外,一些讲究的人会先炸掉其他的东西来“暖场”,同时在嘴里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正式把脆角放进煎锅里,确保成功。新炸的脆角色泽金黄诱人,香气浓郁。如果咬下去,可以清晰的听到脆皮的酥酥在嘴里爆开,馅料又甜又厚。配上一杯绿茶,是节日期间招待客人的绝佳小吃。如果过年出门走亲访友,在纸袋里放个包当礼物也很流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油炸和甜脆的边角已经从流行食谱中被淘汰,逐渐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