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池 成都消失的湖泊:摩诃池
触摸历史印记 · 见证成华风采聆听天府文化之旅走进中国|第45期▲点击上方音频收听说到皇家湖泊我想你肯定会联想到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和故宫周边的北海、中海、南海根据《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南蛮传》记载:“蜀孺老得扶携悉入成都,阊里皆满,户所占地,不得过一床,雨则冒箕jī盎àng自庇。城中井为竭,则共饮摩诃池,至争捽溺死者,或筥沙取滴饮之。”根据这份记载,在南诏军队的进攻下,成都周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纷纷涌入城内避难,因为难民太多,城内人满为患,很多人露宿街头,雨天拿着簸箕和瓦罐躲雨。因为人多,对饮用水的需求大,城市里的井都干了,所以人们不得不喝玛哈池的湖水解渴。其他人淹死了去抢水。当湖水干涸时,即使喝沙漏的水也真的很难过。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马哈普尔,那么多难民要走到战争的终点会更加困难。成都的历史也将增添一份血腥的记忆。唐朝灭亡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四川被前蜀和后蜀两个政权先后割据。摩诃池再次被归为皇家私有,还先后被改了两个名字。开复七年,也就是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登基建国,历史上称之为前蜀。为了巩固政权,王建编造了许多神话传说,标榜自己是真龙天子,摩诃池也被他改名为龙跃池。王坚在位12年后去世,其子王衍继位。王衍是一个奢侈无度的皇帝。他一上台就搜刮财富,下大力气修建豪华宫殿。他把龙跃池变成了宣化池,在湖边建了一个叫宣化园的宫殿,每天晚上都在那里唱歌。王衍自己写的诗里描绘了他奢侈放荡的生活:“辉辉赫赫浮五云,宣华池上月华新。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这四首诗的意思是:云在月光的映衬下微微发黄,宣化池上的月光极其美丽,月光照耀着奢华的宫殿。在皇宫里喝酒玩乐好吗?这是摩诃池作为皇家湖泊最华丽、最繁盛的时期。五代时期的花蕊夫人也写下了描写宣华池的诗句。“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绿墙一面高。称与画船牵锦缆,暖风搓出彩丝绦。”描绘了宣华池岸边草木茂盛,湖中的画船精致奢华的景象。然而,随着王朝的覆灭,宣化池开始衰落。北宋时,因土壤沉积,湖泊面积变小,恢复名为玛哈池。宋代词人宋祁在《过摩诃池》中写道:“十顷隋家旧凿池,池平树尽但回堤。清尘满道君知否,半是当年浊水泥。”意思是说,隋朝时期面积达数千亩的摩诃池,到了宋代只有十顷的大小了。古代的一顷大约是五十亩面积,十顷相当于五百亩。虽然面积还是不小,但是跟唐朝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一半的湖面被淤泥填埋了。与此同时,原本属于王室的玛哈池再次成为普通市民可以游览的景点。很多文化名人也莫名其妙地来了,其中就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参观完摩诃池后,他写道:“黑色的帽子优雅、洁白、轻盈。试着在玛哈池上走一走”。描述了诗人在湖边散步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如果说宋代时的摩诃池,面积只是缩小了一半的话,到了明代,摩诃池水面已经所剩无几了。《蜀中名胜记》里记载:“今此池已为蜀藩正殿,西南尚有一曲水光。涟漪隔岸,林木蓊翳,游者寄古思焉。”意思是说,摩诃池被淤泥填平的空地上,修建了一座蜀藩王府,摩诃池的水也只剩下王府西南方向的一个池塘了。来这里游览的人只能看着池塘怀想它曾经广阔的模样了。明朝灭亡后,清政府将舒凡宫改为宫媛,宫媛保留了一个小池塘。直到民国初年,四川军政府才把池塘完全填平,并把它建成警卫员的训练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玛哈池,已经从成都的地面上彻底消失了!现如今,我们从史料文献和传世的诗词中,追寻摩诃池曾经的美丽,不禁让人发出白云苍狗、沧海桑田的感叹。来源:沙河风本文作者:张义奇文字编辑:何珂美术编辑:何珂转载请注明:吕雯成华猜你还想看【听天府文化游入中国】成都的“司机”【听天府文化游入中国】成都的湖泊,失落的珍珠【听天府文化游入中国】从成都踏入“南朝480寺”【听天府文化游入中国】二仙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