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讲故事睡觉 睡前要讲故事才“肯睡” 你打破常规 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晚上洗完澡喝完奶,不满一岁的宝宝就会开始睡觉,但是等孩子长大了,这样简单的睡觉仪式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希望妈妈们用故事来喂养孩子。
“妈妈,我想听故事。”
“好,今天想问什么故事?”
“我还是想听听昨天灰姑娘的故事。”这也是很多妈妈和孩子睡觉的美好亲子时光。
很多妈妈认为给孩子讲故事很好,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每天定时讲故事会让他们上瘾。如果父母不讲故事就不睡觉,那就必须在睡觉前听故事。
小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我小的时候,妈妈睡觉前都要扶着小路。后来妈妈想锻炼一下小路,自己睡一觉,就在睡觉前给小路讲了一个故事。慢慢的,路径就可以适应了,妈妈也没必要抱着胳膊睡觉了。但是睡前讲故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这一次,我妈让我爸晚上去外地出差前给卢晓讲故事。忙碌了一天后,爸爸累得在给吕霄讲故事的过程中睡着了。卢晓急切地叫醒了他的父亲。被吵醒后,正在睡觉的父亲有点生气。他对卢晓说:“我的故事今天结束了。不睡觉,明天就没有好吃的了。”吕霄非常伤心,大哭起来。爸爸坐在沙发上,无助地盯着他,于是父子俩相视而坐,直到小路累了,睡着了。
讲故事对孩子有益。对父母和孩子来说,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其次,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对事物的思考,增加孩子的学习热情。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像我们说的,我们经常在家吃饭,但是有些人一年365天在家吃饭,一旦出去吃一次,一回来就拉肚子。去任何地方都不方便,因为那里的食物不习惯。
所以,习惯是好的,但是一旦过了,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孩子的适应能力会比较差,甚至影响他们在幼儿园的集中生活。
例如,给孩子讲故事我妈妈每天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从长远来看,它也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有时候妈妈出差,或者孩子去幼儿园睡觉,没有人讲故事,孩子就是睡不着。
这让马静想起了之前网络上非常火爆的画面。午睡时,所有幼儿园的孩子都静静地躺在床上。只有一个小女孩微微张着嘴,一只手轻轻拍打着身体。这张忍不住看着人笑的照片,其实是一个孩子模仿妈妈拍自己睡觉。孩子们习惯了妈妈睡觉前的轻拍。当他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他们希望有母亲的安慰。在这个时候,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没有母亲。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当他们习惯了某些环境,他们将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就像小路习惯了妈妈每天晚上睡觉前给他讲故事一样。
孩子的教育需要慢慢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心理上讲,孩子半年前不能过分娇惯,应该多抱抱、多亲亲,但到了7-8个月的时候,就会慢慢地给孩子建议规矩。
比如孩子要坐着吃饭,孩子要学会慢慢睡,直到自己睡着。一个孩子已经从一个依赖母亲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孩子。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也可以告诉孩子,不是每天妈妈都有时间。如果她妈妈要加班,她会自己睡或者别人告诉你或者用手机。故事机会告诉你。
乐乐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孩子。他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但是他妈妈很担心他。因为乐乐很难熟悉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新的环境可能会让乐乐很难适应。开学第一天,妈妈接乐乐放学回家问乐乐:“学校的老师是谁?”你的同桌是谁?你交了新朋友吗?”乐乐悲伤地说,他的同桌是小雪。还说:妈妈,我能不去上学吗?我不想去上学。我想在家玩。上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强,适应速度快,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差,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如果家长普遍重视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孩子如何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呢?
首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安全感
1.母亲的孩子在互动中表现出爱
从怀孕开始,妈妈们就应该充满期待和爱,经常和孩子交流。孩子出生后,他不喝妈妈的奶。后来他才发现,是因为他妈妈在怀孕期间有过流产的想法,而且宝宝在胎儿时期就已经有这种感觉了。
如果孩子可以选择顺产,最好是顺产。产道的挤压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六个月前的孩子不能太娇惯。在生命的早期,孩子们被给予了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在未来用对世界的爱温暖自己。
2.这个家庭充满了接纳
在关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更加乐观自信,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轻松、快乐、健康。父母、祖父母和父亲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惩罚,他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被父母虐待。然后,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可能会选择逃避,甚至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因为父母在训斥孩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更不要说给孩子弥补错误的机会。因此,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很有必要的。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减少日常生活中的训斥和虐待。
二是提前设计场景,进行演练。
孩子在去幼儿园之前可以去幼儿园玩耍参观,让孩子享受这些环境。
乐乐要上小学了,很快就会遇到新的同学和老师。你可能需要在课堂上自我介绍。遇到新同桌要互相问候。但是对于乐乐这样的孩子来说,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家长可以提前问这个问题:“我明天还要上学。如果我想自我介绍,你说呢?”这个时候,如果乐乐不知道。然后爸爸妈妈可以以自己为例进行示范,但不必说要帮乐乐想办法介绍自己。
因为孩子可以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想上小学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父母的描述来理解,信息可以整合处理,最终输出需要表达的信息。即使最后表达的信息不是特别丰富,基本内容也能涵盖。
第三,当事情发生时,孩子应该尽可能独立完成。
有些父母过于关心孩子,不仅是在他们的食物、衣服和日常生活中。即使你和孩子一起去购物,衣服的颜色也应该由父母决定。父母就像盘旋在孩子头顶的直升机,阻止他们拥有自己的空空间和思想。久而久之,孩子根本就不想,也不想适应这个社会,都有了父母。
比如,当一个孩子在做作业,在想解决办法的时候,她妈妈走过来说:“这个很简单,所以没关系。”看起来是在帮助孩子,其实并不是在帮助他们。
有些孩子甚至对父母的行为有非常愤怒的反应。因为他明明已经快想到办法了,但是父母却突然出现说办法,这大大降低了孩子内心的成就感。
有些父母会在孩子突然发脾气的时候愤愤不平,甚至说自己帮助过孩子,但是孩子却粗鲁的说自己的爸爸很烦人。照顾孩子需要注意方式。正确引导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自己,有时候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孩子。
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走出舒适区,这不仅是成年人的问题,也是孩子的问题。因此,很明显,成年人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实现它,所以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鼓励和尊重,这样他们才能有更多的勇气面对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