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 有人说刘大夏阻碍了中国版图?是“千古罪人”?这逻辑很熟悉
刘大夏几次在朝廷有海外活动、扩张时,藏起了相关资料,并说服负责人心悦诚服地放弃这些计划。
一、刘大夏其人
刘大夏,明朝人,从小就聪颖有悟性,强识有神秀。
22岁中湖广乡试第1名,27岁就考取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户部左侍郎等职,后来升任兵部尚书。
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了“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
二、怎么看待刘大夏
看到这儿,你是否觉得有什么疑虑?有没有感觉这种逻辑很熟悉?
骂刘大夏的人,他们的心理,和今天的米国到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挑起战火的心理有什么不同?
英国当初的确由于航海业发达,发展成了日不落帝国,全世界都有他的殖民地,但今天呢?谁能阻止它今天的衰落?谁能帮它解决国内闹分裂?
《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意思是,你对别人说话无礼,对方也会用无礼来回报你;财货来路不正,也会以不正的方式失去。
一直追求道与德的中国人,在历史上,除了不得已的应对边区民族入侵而发生过战争,都是靠德行和声望赢得外来者,并善待他们。
骂刘大夏的人,你们是希望我们学习米国吗?仗着自己实力强大,就对它国趁火打劫?就可以打着人权的旗号,对他国内政横加干涉?
看看2020照妖镜下的米国,混乱、扭曲、撕裂成什么样子了?
靠战争、掠夺他人的子民,会有什么好心态?会导致什么好下场?
曾经的海上之王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今天是什么样了?
《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不是逼不得已、无法生存,不能发动战争。不信去看看亚美尼亚,去看看那些被插手内政、挑起战火的国家,百姓是如何朝不保夕。
如果你觉得,发展航海业是为了沿途学习人家好的东西,或者与他们交换各自需要的东西,就像丝绸之路那样。
那就先学习刘大夏的务实,先把国内建设强大,让百姓富裕。
刘大夏之所以能官至尚书,深受明孝宗信赖,不仅在于他天赋才能,还因为他一心为国家,为百姓,踏踏实实,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去深处跟问题相关的群体——百姓中间,先了解当地民情民声,召集百姓讨论,再做决策。
比如有一次,朝廷命令刘大夏去边境管理粮饷。人们都不看好,觉得刘大夏解决不了北方顽固的粮草问题,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因为那都是官宦子弟在明里暗里操作。
刘大夏到任后,首先就去走访当地父老,每天和他们研究当地情况,直到完全掌握处理要领。
有一天,刘大夏在交通要道上贴出告示:
“某地粮仓缺少米粮若干石,每石给官价若干。
所有境内外官吏、百姓或商人,凡是愿意运米十石、粮草一百束以上的,都批准!官宦子弟也不禁止。”
不到两个月,粮仓就满了。
因为过去粮仓都是运米粮一百石、粮草一千束以上才能批准。这就导致百姓无力竞争,只能由官宦子弟操控、买入百姓粮食,集中运往粮仓,利润高达五成。
刘大夏此举,兼顾了百姓和官家子弟各方的利益,支出都是国家,粮食归国家,谁也没法有怨言。
如果刘大夏不扎根百姓,群策群力,哪儿能有这样的智慧之举呢?
这就是踏实扎根百姓,既能发展本地经济,还能促进技术改良,发展科技。西方的工业革命,科技腾飞,都是踏踏实实一丁一卯做出来的,都是务实的结果。
因此,人们的重心若能放在学习刘大夏这样的务实,踏踏实实做事上,我们的科技也能领先。
三、总结
刘大夏的大智慧,直到今天还是有人看不懂,很令人感到遗憾。
存在感不是来自侵略和掠夺,而是友好往来,踏实自强。
为优越感而战就更没必要了,没有谁比谁优越,各自安好,互不侵扰是上策。只要踏踏实实强大了,自然会“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