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 “奴才”和“微臣”这两个称谓 哪一个更加尊贵 答案超乎想象
说起来,奴才这个词绝对不是一个好词。
这两个字在清宫剧里都能找到,除了骂人的时候。众所周知,“奴”字在古代并不是随便用的。清朝的宦官是皇帝的仆人,他们被称为“奴才”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几千年前的唐朝,如果宦官自称为奴隶,那就有些离谱了。也就是说,一些现代编剧对文史一无所知,无意制造这样值得发声的漏洞。
“奴”字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然而,在当时,当奴隶是一句骂人的话。十六国时期,匈奴汉国的开国皇帝刘渊在成都骂王赢的时候用了“奴”字。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奴才”都是脏话,只有骂人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果仆人在主人面前称自己为“奴隶”,主人多半会惊讶:这个人不骂自己干什么?
记得十几年前有一部古装剧叫《绝代佳人》,电视剧里就出现了这样的桥段。一个叫元宝的太监经常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每次听到元宝这个人物念“不要取笑奴才”,我都会想笑。当时估计皇帝会笑得前仰后合。怎么会有人安排自己的呢?
但是,清朝的宦官在面对万岁主时,必须称自己为奴隶,这是清廷的规矩。除了太监,大臣们也可以自称这样,但只有那些已经入旗的人。以前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朋友说只有满族大臣才能自称奴隶,不严谨。
进入旗内的大臣,无论是满八旗、蒙古八旗还是汉八旗,都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奴隶。至于那些没有旗帜的大臣,他们没有资格称自己为奴才,而必须被称为“我”。如果一个没有旗帜的汉臣,在皇帝面前被称为“奴才”,那就是擅闯行为,这种“召公”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
因此,在汉语词典中,“奴”充满了贬义,但它在清代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么,“奴”和“臣”这两个头衔,哪个更高贵呢?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奴”无疑比“臣”低不止一个档次。同样,在清朝,我们的价值观不适用。虽然“奴才”不如“大臣”体面,但他们却盛产黄金。只有入了旗的官员才会自称“奴隶”,以此来表达自己是宗室的“自己人”。
汉人叫“臣”,其中有两层意思:
第一,满清皇帝为了照顾汉族文人的面子,保留了“臣”的称号;
第二,满清皇帝划分“奴才”和“大臣”,以示区别。
实际情况是,每个“奴隶”都比“部长”强。在《铁牙铜牙的纪晓岚》中,小沈阳在皇帝面前总是声称自己是奴隶,但纪晓岚从来没有。这并不意味着纪晓岚不擅长奉承,而是他根本没有资格。小沈阳在乾隆面前可以自称奴才,这在当时似乎是一种特权,根本不是阿谀奉承的行为。虽然这是一部有空历史的搞笑剧,但这部剧的编剧还是投入了一些心思。
乾隆三十八年,发生了这件事。当时有一个叫天宝的满族大臣,他和汉族大臣马一起递了一个存折,他们共同举报并揭露了发生在的诈骗案。因为折子是上天送上来的,所以纸的标题写着“奴才是上天保,马是龙”。不得不说,这是天宝无意的损失。因为笔误,没有入旗的汉人马成了“贵族”“奴隶”。
看完折子,乾隆真是怒不可遏。立刻把马叫到跟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说他是个奴才。后来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乾隆修改了条例,要求无论是满朝大臣还是大臣,在汇报公务时都要称呼为“大臣”,以免惹事生非。这一规定颁布后,满汉大臣都成了“大臣”。
可以说这是乾隆政治生涯中的一个小壮举,不管初衷是什么,至少从那以后满汉大臣都统一了自己,听起来好像没有竞争。乾隆以前,清朝皇帝绝不会让汉人称他们为奴才。入关以来,满族宗室仍保持着原有的奴隶制,所以“奴”的称谓是皇帝和大臣的专属称谓。马的奴隶声称,把它放在其他皇帝身上可能不像挨骂那么简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