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松 “亭林八景”之一的铁崖松 原来是他种的……
杨维桢,浙江诸暨人,人称连福、铁崖。元代文学家和书法家。泰决定三年养人,四年进士。曾任天台知县,后迁居溆浦。
杨维祯肖像↓第一次当官惩恶扬善
杨维祯从小在严父督促下勤学苦读,一考中举,第二年泰定四年中进士,被授天台知县。赴任之前,父兄师友无不谆谆告诫,勉励他忠于职守,清廉为官。杨维祯也决心不负众望,报效朝廷。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部,土地贫瘠约百里,贫困人口众多。社会形势非常复杂。小官员小混混作恶多端,其中八小混混危害最大,被称为“八雕”。初次为官的杨维祯血气方刚,一到天台便查实“八雕”罪行,依法严惩,大快人心。但惩治少数得罪一帮,杨维祯任职仅两年多即被免官。杨伟真数据图
免官后,杨维祯先是在泉塘老家闲居,后搬到离家不远的大桐山中,一边读书一边教授弟子。不改初衷,廉洁为民四年后,杨维祯改任钱清盐场司令。食盐是生活必需品,杨维祯管理盐务时期,亲眼目睹盐民百姓生活艰难,故请求减轻盐税,但是上级不准。他决心以陶渊明为楷模,为百姓呼吁呐喊,甚至不惜提出挂印辞官。在他的论证下,他的上级勉强同意削减3000英镑。因为得罪了上级官僚,虽然努力做了清官,但还是没有提拔,十年不准补官。《金山的传说》记有杨维祯在钱清盐场的轶事。书中记载了他在钱清盐场任职期间,与欺压百姓哄抬盐价的奸商斗智斗勇的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清官的崇敬之情。回到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至正十年,杨维祯被任命为杭州四务提举。赴任前,他写下“俯仰三十年,同袍几人在。明当理舟行,天远征鸿背。”四五抬虽然是一个杂务水平不高的小官员,但杨维桢上任后“日夜爬梳,骑驴砸大屋,尘土满衣”,也就是说他日夜操劳,四处观察情况,非常尽职尽责。两年后,他被任命为杭州市税务局副局长。林挺古松花园
后因杨维祯讥讽上司而转官去建德,任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管理刑讯和监狱。在此职位上他兢兢业业,详细查看案卷,提审犯人仔细查问,以避免冤假错案。根据历史记载,“照顾监狱条件...并确保没有不公正的人”。两年后,因为成绩突出,他在江西等地被提拔为儒学教授,但由于战争造成的交通堵塞,他没能上任。次年二月返回杭州,十月辞官去松江从教,时年六十四岁。自此,杨维祯结束了仕宦生涯,将全家搬迁松江。铁雅松
杨维祯晚年隐居金山亭林,即今金山区亭林镇。杨维祯亲手种下一棵罗汉松,被称为“铁崖松”,至今仍傲立于亭林“古松园”内,为“亭林八景”之一。在《林挺传奇》中,有一个杨维桢赶走恶霸的故事,这些恶霸强行占领古松的土地,为的是争取读书人的名额。诗文曲书 各有建树杨维桢在诗歌、文学和戏曲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元代诗坛泰斗杨维桢,因“诗名一时,名为铁崖体”而在元代文坛泰斗40余年。杨维桢书法
杨维祯的书法亦如他的诗一样讲究抒情,尤其是草书作品,显示出放浪形骸的个性和抒情意味。杨维桢为人豪爽,把出身贫寒、才华横溢的人当大师看待,而连王公都对没有才华的人不卑不亢。杨维桢书法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征召不至。洪武三年又被征召无奈赴南京,仍坚辞任职,归家不久即亡,葬于松江干山。传说杨维桢遇到朱元璋时,朱元璋看到他戴的巾帽很特别。问之,杨维桢答曰:“此方平定巾也”。朱元璋非常高兴,于是就下诏天下,规定只供儒生、学生和国家督军使用。本文内容节选自《沪上历代名人廉政故事》一书照片由金山区纪委监委提供原标题:《“亭林八景”之一的铁崖松,原来是他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