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见 “法院见吧”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当借钱给朋友,要了无数次,对方还是没有还钱的意思的时候,结束对话的最后一句绝对是:“法院见吧!”;当夫妻双方实在无法共同生活,要离婚又达不成离婚协议时,结束争吵的最后一句话也一定是:“法院见吧!”;当老板一直拖欠工资,家里又实在着急用钱,经过多次催要,而老板还是搪塞着迟迟不给支付的时候,最后也是那一句:“法院见吧!”……“法庭上见”不仅是当事人的决心,更是他们的信心。决心来自自己,信心来自对人民法院的信任。信任从何而来?其实很多情况下都可以找到答案。案情简介朱家和李家是前后排的邻居,对面是过江公路。多年来,因为河流的阻碍,两家人需要绕道回家,尤其是下雨天,回家需要走更长的弯路。朱的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带头架桥修路。后来,两家人因为修路发生了争执。朱认为,他已经交了很多钱,路是共享的,而李的家人应该补足他的一部分开支。经过多次不成功的谈判,朱把李的母亲和女儿告上了法庭。
在送达传票的过程中,法院工作人员了解到,李不愿意赔偿朱的原因是修路占用了自己的部分土地,纠纷已由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于是承办法官邀请当时参与调解的村长王出庭说明情况。
庭审过程庭审中,双方都非常激动,不断翻出旧矛盾,要求法官“判案”,庭审一度陷入争议。承办人安抚双方情绪后,王当庭说明情况:朱花更多钱修路是事实,李家的地确实被修路占用了。官方法官在充分了解案情后判断,双方之所以没有达成赔偿协议,主要是因为双方心里还堵着。发现问题后,法院官员决定将双方分开调解。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多次往返于原被告之间,村民组长也试图向双方说明真相。经过一个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李当庭支付了赔偿金,案件经调解解决。
让人最为意外的是,在李某将钱递给朱某时,真诚的说了一句:“小伙,你主持修路是好事,是嬢嬢对不起你啦,以后你讨媳妇么说一声,我来帮你做饭噶……”朱某赶紧双手接过钱来,羞涩的说:“要得,谢谢嬢嬢……”在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笑了起来,承办法官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我想,人民法院之所以能牢固地、长久地取得人民的信任,不仅仅是在于公正的审案论理;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切身实地的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帮他们分清是非,放下不必要的分歧,帮助他们理顺心气儿,修补他们长年累月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留下的“缝隙”。我认为,人民法院之所以能够长久稳固地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不仅在于公平审判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亲自站在人民的角度,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放下不必要的分歧,帮助他们摆正心态,修补多年琐碎小事留下的“鸿沟”。
往期精选扫描二维码
原标题:《【司法为民】“法院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