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是哪个国家 普鲁士军国色彩浓厚 常年战乱不断 却是欧洲第一个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铁血、军国主义、王朝战争等一系列带有浓厚征服色彩的词汇,成为普鲁士的代名词。作为德国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它通过三次征服战争统一了德国。这要归功于普及的义务教育制度。只有国家安定和平,人民丰衣足食,教育才会提上日程。然而,在德国时期,有许多国家和混乱。普鲁士在铁血政策下,多次试图通过战争渠道获得德国的统一。就是这样一个一天都不能安宁的国家,却在欧洲大陆上,率先竖起了义务教育的大旗。
宗教改革的背后,有义务教育的风
文艺复兴之后,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从意大利席卷到德国。1517年出生于德国的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教运动。正是这场宗教领域的改革风暴,将义务教育的种子播撒到了德国的每个州。
宗教改革之前,修道院学校是德国学龄儿童接受文化的圣地。这些乳臭未干的孩子在庄严庄严的教堂里受到牧师的虔诚洗礼。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只有在牧师的引导下,他们才能得到灵魂的救赎。然而,这一切都被后来的新教风空卷走了。
16世纪初,马丁·路德的新教思想在德国许多州掀起了波澜。“因信称义”的思想为德国人直接与上帝对话开辟了新的途径。教堂和牧师作为人与上帝沟通的媒介,自然从至高无上的宝座上跌落下来。马丁·路德认为,除了修道院学校之外,还应该建立独立的学校。随后他提出了世俗教育、治国安邦的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将孩子送到独立学院深造。义务教育在马丁·路德的思想中已经隐约可见。后来,一种教育制度应运而生,它可以培养人们独立理解圣经的能力,而不需要经过教堂和牧师。
在马丁·路德思想的指导下,德国人文主义领袖斯图默于1538年创办了第一所文科中学,并首次采用了按年龄划分的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生固定的课程,并分发相应的课本。所有这些教育举措都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1595年,维特根堡公国率先在德国各州颁布义务教育法,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学校制度。在这位先驱的领导下,德国各公国纷纷效仿,独立于教堂的校舍拔地而起。德国因此成为欧洲教育的领导者。
谈到普鲁士之前的义务教育,哥达公爵艾纳斯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人物。他用罚款强迫每个哥达孩子上学。这使哥达的教育带有义务和强迫的双重色彩。除了《圣经》和马丁·路德的新教教义,艾纳斯公爵还将义务教育扩展到音乐、文学甚至自然科学领域,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当时德国有一种说法,哥达的农民比其他地区的贵族受教育程度高。虽然艾纳斯公爵在义务教育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的义务教育终究没有脱离宗教。教育进入政治的措施最早是在其后的普鲁士实现的。
普鲁士:军国主义与义务教育齐头并进
17世纪中叶,普鲁士逐渐脱离波兰的宗主权。1701年,普鲁士王国正式成立,随后走上军事强国之路,并开始疯狂报复波兰。18世纪中叶,普鲁士通过对奥地利的七年战争首次扩张了领土。18世纪下半叶,普鲁士的利剑直指波兰,掀起了三次瓜分波兰的狂潮,一度使波兰从历史上消失了120年。然而,19世纪初,霸道的普鲁士被拿破仑打败,不得不割让领土给法国。不久之后,战争又发生了变化,拿破仑在俄国的失败扭转了整个欧洲战场。滑铁卢战争胜利后,普鲁士成为德国的头号强国。1862年,以“铁血”著称的俾斯麦上台,分别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发动战争。这三次王朝战争都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普鲁士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正是这样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在动乱中第一个竖起了义务教育的大旗。
18世纪初,在艾纳斯公爵的领导下,义务教育在哥达蓬勃发展,竞争激烈的普鲁士也紧随其后。1717年,信奉军国主义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创办了1800所学校,并由国家强制推行义务教育,于是教育成了国家的事,而不是教会的事。义务教育在普鲁士蓬勃发展。甚至可以说,普鲁士的军事实力和义务教育几乎同步上升。18世纪中期,正是“一群服从政府但勤俭持家的训练有素的人”成为普鲁士崛起的中坚力量,使得普鲁士占据了奥地利大片地区。由此,普鲁士迈出了政府管理教育的一步。
1787年,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法庭被普鲁士中央管理委员会取代。教育的管理和领导都归普鲁士政府所有。1794年,《大宪章》颁布,普鲁士在教育领域率先制定法律法规,将教育机构列为国家机构。这是欧洲大陆的教育第一次完全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控制。
但在随后的耶拿战役中,拿破仑给了普鲁士当头一棒。普鲁士引以为傲的军事力量被拿破仑打败,一半的领土和人口被割让给拿破仑。再加上巨额的战争赔偿,普鲁士不堪重负。当政治、经济、军事三大国家建筑突然倒塌时,普鲁士抓住了教育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拿破仑和普鲁士之间的战争
普鲁士官员也意识到,让普鲁士起死回生的唯一良药就是教育。然而,在沉重的经济负担下,普鲁士人民不得不花钱兴办教育,这确实让他们感到困惑。为了打消民众的忧虑,威廉三世的得力干将费希特在法国占领军的严密监督下,宣讲教育的意义:“从现在起直到25年后,社会上再也不会有贫穷无助的人,再也不会有流氓和罪犯。国家不需要花很多钱去建立一支独立的军队,因为人是天生的,要学会保卫自己的国家。如果这个国家有这样的人民武装,它将在世界上是不可战胜的。”费希特的演讲就像一颗炸弹,在普鲁士爆炸,人民不得不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
随后普鲁士教育部长威廉·冯·洪堡奉命建立了一整套教育改革体系,其中四项是人类首创的第一批教育体系:1。教育分流系统。因材施教,学生才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机会。2.幼儿园教学体系。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学前教育体系和幼儿教师培训体系。3.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各类师范院校应运而生。4.柏林大学的成立。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使大学成为专业化的学术教育机构。这四点都没有对今天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普鲁士不遗余力地培育未来的希望,几十年后终于收获了果实。俾斯麦上台后,逐渐完善了这一系列教育制度,在随后的三次王朝战争中,他不仅收复了失地,统一了德国,甚至使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铁血宰相”
义务教育,第一号力量诞生的无形力量
19世纪末,德国有0.05%的孩子达不到读写要求,而英国这个数字是1%,法国是4%。可见德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远高于欧洲其他强国。当德国在1889年访问西班牙时,西班牙人惊讶地发现德国的每个人都可以阅读电子邮件。
义务教育提高了普鲁士的军事素养和爱国精神。普鲁士发动王朝战争时,全民皆兵,为德国最终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打着义务教育的旗号,走上了政治经济复兴的道路,迅速一跃成为欧洲大陆头号强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角。在普鲁士的影响下,欧洲其他国家的教育脱下了宗教的外衣,走上了国家控制教育的道路,义务教育在欧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
结论:
普鲁士的义务教育实现了伟大复兴,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12年义务教育”的呼声很高。但由于经济发展不足,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还为时过早,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愿望。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道远。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首要目标。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与我国教育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今天,科教兴国战略的丰硕成果正在反哺中国经济。在科教兴国的旗帜指引下,全体中国人民已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
参考文献:
世界通史
德国历史
俾斯麦传
西方教育文化史
外国教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