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航制服的演变过程 飞机历史演变
文章目录导航:
厦航制服的演变过程飞机是模仿什么动物做的飞机的奥秘直升机是怎么由来的厦航制服的演变过程据厦门航空介绍,最早的空乘制服多是从空军制服演变过来的,在体现女性娇媚中杂糅了一丝英气。现代的空乘制服则端庄大方,将女性的优雅知性烘托得更加鲜明。1985年2月12日,厦航经营租赁的第一架 B737-200飞机飞抵广州,由民航广州管理局代飞,在各方的努力下,厦航艰难起飞。
1986年,厦航第一代乘务员身着的是中国民航统一制服,正装为深蓝色的套装,肩上有着代表乘务人员岗位责任的肩章。一条红白相间,标有CAAC图样的丝巾,凸显出空中乘务员这一崇高、优雅的职业特色。 时代
厦航制服颜色清新,制服融合了复古元素与现代简约的时尚,勾勒出更加高雅、自信、干练的空乘形象。俏皮的小帽带有“一鹭高飞”航徽,衣袖为“国际范儿”的七分袖,并配有深蓝色的宽腰带。后开衩的一步裙显得端庄干练,而且开衩的高度和开口大小都是经过细心研究,保证了乘务员上下机的方便。
1986年,厦航第一代乘务员身着的是中国民航统一制服,正装为深蓝色的套装,肩上有着代表乘务人员岗位责任的肩章。一条红白相间,标有CAAC图样的丝巾,凸显出空中乘务员这一崇高、优雅的职业特色。
时代的浪潮,赋予了厦门航空勇于创新、抒展豪情的历史机缘。1991年,民航局批复同意厦航将“蓝天白鹭”作为标示。1992年,为了适应福建省和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需求,迎接海峡两岸通航和航线网络扩张的需求,厦航开始引进波音757-200型飞机。同年,厦航更换为第二代空乘制服,浅蓝色条纹的泡泡袖衬衣搭配特殊设计的衣领,藏青色的齐膝短裙以及正装外套袖口上的金色条杠,使得这套制服充满复古时尚的韵味。以蓝天白鹭LOGO主色调——天蓝色为基色的第二代空乘制服,成为引领潮流的时代象征。
1998年,“蓝天白鹭的洁白羽翼”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厦航第三代乘务制服。天蓝色的毛料套装里搭配带有纯白飘带的白色衬衫。白色的飘带仿佛白鹭的洁白羽翼,轻盈灵动,在典雅中融合了一丝俏皮。这套制服成为当时各个服务行业制服设计追捧的典范。
在千禧年到来之际,厦航推出了第四代乘务制服。与前几代乘务制服不同的是,第四代乘务制服以中国传统旗袍为基础,颜色也首次引入紫色为基色的设计。包括深蓝色、蓝紫色双色对应的旗袍以及粉紫色的镶花旗袍,显示出女性优雅的身姿与温婉如玉的美好气质,令人如沐春风。
2003年,厦航启用第五代乘务制服。这套紫色的西式套装堪称经典,广受旅客好评,更成为诸多行业竞相模仿的对象。间以暗纹的紫色毛料套装搭配缀有蓝天白鹭标志的白色衬衫。蓝紫色与明黄色条纹间隔的丝巾,更是成为了厦航乘务的标志,似流动的波浪又如悦动的音符,仿佛要在美丽的脖颈间奏出一首《鼓浪屿之波》。
2005年开始,随着两岸包机直航的开通,厦航乘务员便成为穿梭于这方浅浅海峡上空的靓丽使者,而这套专门为两岸包机设计的乘务制服,将中国传统的祥云图案与改良的紫色旗袍相融合,透露出浓郁的中华特色。
2014年8月31日,厦航首架波音787飞机从西雅图飞抵厦门,在这架“梦想飞机”首次亮相的同时,厦航新一代的空乘制服也正式发布。新制服从紫色回归到厦航LOGO的蓝色。三种不同明度的“厦航蓝”象征着乘务员的不同岗位,由浅到深的蓝色分属于普通乘务员、客舱乘务长和客舱经理。这套空乘制服将复古元素与现代简约时尚进行了完美融合,勾勒出更加高雅、自信、干练的厦航空乘形象。而带有“一鹭高飞”航徽的俏皮小帽、深蓝色的宽腰带和“国际范儿”的七分袖等设计,突显出连接五湖四海、通达世界各地的国际气息,象征着厦航对未来国际化发展的期许。
飞机是模仿什么动物做的飞机——鸟 一八ОΟ年左右,英国科学家、空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凯利,模仿鳟鱼和山鹬的纺锤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线型结构。凯利还模仿鸟翅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对航空技术的诞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一时期,法国生理学家马雷,对鸟的飞行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动物的机器》一书中,介绍了鸟类的体重与翅膀面积的关系。德国人亥姆霍兹也从研究飞行动物中,发现飞行动物的体重与身体的线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兹的研究指出了飞行物体身体大小的局限。人们通过对鸟类飞行器官的详细研究和认真的模仿,根据鸟类飞行机构的原理,终于制造了能够载人飞行的滑翔机
研究蜻蜓,发明了“山地机”即双翼飞机,后来演变为固定翼飞机即波音747类型
二战时发现飞机飞着飞着翅膀就断了,后来发现蜻蜓翅膀前段有个黑色的“豆”,原来是用于配重的,所以后来飞机的机翼前段都配上了这个重物。
研究蝙蝠,发明了隐形战斗机,著名的“F-117A"夜鹰"”,与它同重量的黄金都没这架飞机的价值高。
飞机的奥秘飞机上有一套设备,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将外界低温低压的空气吸入后加压、增温、过滤,通过专用管道强行送入机舱。
现代飞机大部分都是自动完成启动,飞机在加燃料和点火前,会通过空气起动机推动引擎转动。
商用客机的舷窗从最初的方形演变到椭圆形,改变外形的出发点就是为乘客的安全所考虑。
机身在空中倾斜运动是自由的,驾驶杆向右转则飞机也向右倾斜,这时飞机的重力与地面垂直,可是机翼上的升力却是垂直于机翼的,此刻的升力不再指向地面的正上方而是指向斜上方。
弱光是准备用来疏散乘客的,而不是用来睡觉的。
直升机是怎么由来的直升机的发展起源于中国的竹蜻蜓:两片削成厚薄不匀的竹片装在一根木棍上,双手一搓,竹片利用惯性和气压作动力便可飞上天空去。我们是把竹蜻蜓当玩具,并没有再往前跨一步。
欧洲却在“竹蜻蜓原理”上摸索,造出了直升机。 德国人在1936年造出了用发动机驱动的直升机,可以持续航行2小时20分钟,高度可达三四百米,还能作悬停、360度转弯、前飞、后飞、侧飞等复杂动作。 1936年,美籍俄罗斯人研制成功了第一架军用直升机。
我国古代流转至今的一种叫“竹蜻蜓”的玩具,传说就是在蜻蜓的启发下被制作出来的。后来竹蜻蜓传入欧洲,被称为“中国陀螺”,它开拓了科学家们的研究思路,为直升机的诞生提供了灵感。《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道:“直升机是人类最早的飞行设想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相信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是达·芬奇,但现在都知道,中国人比中世纪的欧洲人更早做出了叫‘中国陀螺’的直升机玩具。
直升机是源自于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结晶而创造出来的一款玩具——竹蜻蜓。
画家达芬奇在1483年画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直升机设计图。
1846年,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直升机动力上的问题,让梦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1903年,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直升机的原理是根据古代中国人的竹蜻蜓慢慢演变而来的,后面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这样给了直升机后续提供了借鉴,直到德国人在1936年造出了用发动机驱动的直升机,可以持续航行2小时20分钟。
直升机用途很广,农业,军事,消防,救援等都能见到它的影子,直升机是受蜻蜓的启发演变而来的,靠螺旋桨转动产生浮力而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