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产品认证 中国将加强进口食品农产品监管 完善有机食品认证
5月7日,据中国政府网站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通知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进口食品和农产品监管,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境外乳制品生产企业全面注册,探索进口注册“预监管”措施与口岸查验方式相结合。开展质量发展计划2014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明确2014年质量工作重点,大力推进质量效益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修订农兽药残留国家标准。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监管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肉类及肉制品质量安全进行综合管理。对食品和农产品中的农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包装材料中的污染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等开展风险监测、监督抽检。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相关制度的措施。加强进口食品和农产品监管,全面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境外乳制品生产企业注册,探索进口注册“预监管”措施与口岸查验手段相结合。
加强消费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监管儿童用品、汽车汽柴油等消费品。探索建立消费品质量市场回溯机制。完善消费品风险和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和预警平台。开展农资、电线电缆等产品专项整治。完善不合格进口货物退毁、通知召回、责任追究等处置措施,完善进口旧机电设备“预监管”。对港口卫生处理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疫情防控和病媒生物监测控制体系。
加强电子等新兴产业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的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产业发展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向高端转变。推动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探索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新模式,推动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购发展。
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聚焦雾霾治理,强化节能环保产品标准硬约束,推进100项能效标准实施。对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实行严格的企业准入和强制退出机制。开展重点行业能源计量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检查。推进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升级改造工程。完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认证认可制度,开展环保产品和低碳产品认证活动。
加强工程和设备制造质量安全监管。聚焦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在建公共建筑,开展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抓好“平安工地”建设。实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对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强装备制造、能源生产、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重大装备监管。组织开展铁路运输设备和铁路工程质量专项检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加快客运索道等用户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和“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突出公共聚集场所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监管。
二是建立优胜劣汰的质量发展市场机制
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制定质量信用评价国家标准,规范质量信用分类和管理,开展质量信用评价。探索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公布企业产品质量“红黑榜”。规范质量信用分类管理。推动企业积极出具质量信用报告,开展“真心做产品”活动。推进白酒流通电子追溯系统建设、信用市场建立和旅游信用建设。
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重点关注驰名商标、涉外商标、中华老字号商标、地理标志等。,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严格查处通过网络、电视购物渠道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聚焦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加强对广告的日常监测、检查、监督和管理。
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质量第一责任制、产品“三包”、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逐步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自行申报公开制度,开展企业公开承诺采用标准和社会监督试点。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责任,探索实施质量问题先行赔偿、质量责任保险、质量安全约谈等制度。探索建立消费品生产企业产品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
三是完善质量提升的配套措施
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制定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制造业强国和产业基地战略研究,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标准发展,推动R&D与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加强服务业质量管理,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在医疗卫生、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试点,推进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测评和标准化。开展服务质量评价机构验收管理。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管理机制,完善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和评价体系,畅通旅游投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开展服务外包认证示范。
加强质量提升相关基础工作。研究制定改革标准化体系、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优化政府推荐性标准体系,培育社会团体标准发展。大力推进能效和能源消费、重点产品、贸易流通、社会管理等领域标准化。实施《计量发展规划》,加快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和重点行业计量检测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计量惠民生,以诚促和”项目和能效标识产品专项执法防伪。发布并实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加强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领域国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规划建设。推进交通运输部产品质量与省联动监督抽查试点工作,加强交通、铁路等重点领域认证工作。
完善质量升级激励机制。完善技术改造贴息等国家激励政策,支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快产品质量升级和品种升级。鼓励企业总结先进质量管理模式,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设一批质量创新基地,率先构建质量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品牌价值提升和品牌建设研究,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建设,实施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保护和传承老品牌。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建立中央企业品牌建设评价体系,实施国有企业品牌价值评估工程。制定发布品牌价值评估和品牌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筹备成立品牌评估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自主品牌价值评估,加大对小微企业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是加强质量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加快质量法治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研究消费品安全法立法,推动标准化法、计量法、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法修订。推进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条例和重大设备监管条例的立法工作。推进素质及相关学科建设,鼓励高等学校设立素质教育研究机构。改革完善优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职业院校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素质教育培训,加强产业工人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技术和质量知识培训,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推进质量共治。充分发挥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精心组织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推动相关部门建立质量数据和信息交流发布机制,鼓励相关学会、协会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发布质量信息。深化中小学素质文化和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质量宣传和舆论监督,加大质量违法案件和质量不可信企业曝光力度。
广泛的群众质量活动。企业广泛开展QC小组、“五小一”、岗位培训、技术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开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技能竞赛活动,推动基层班组创新质量管理工具,引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国家质检团队质量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推广活动。
实施政府质量评估。印发《2013-2014年省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评分细则》,组织开展省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引导地方政府将质量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绩效考核范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做好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统计调查、质量状况分析、产品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等基础工作。,从而为政府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本地实际,参照以上工作安排和部门分工,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和要求,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