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日 首个“中国航天日” 你该知道些啥
中新网4月24日电今天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选择4月24日有哪些考虑?“十三五”中国航天有什么大不了的?天宫过得怎么样?嫦娥有几个“姐妹”?中国人什么时候去月球探火?北斗何时才能全球织网?关于外界关注的诸多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梳理。
-为什么选择4月24日中国航天日?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中国航天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指出: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开创性、开创性的成就。
“这拉开了中国人进入Tai 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Tai 空资源的序幕。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自主研制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许指出,将第一个里程碑定为“中国航天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纪念意义。
23日,也就是第一个“中国航天日”的前一天,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与力学研究所举行了公开开放日,期间新中国光学领域的一批先进科研成果亮相亮相。图为市民参观天汇一号高分辨率相机。张瑶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
中国航天日为什么设立?许说,首先,有利于传承空间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有载人航天精神。这一天的确立,有利于延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第二,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太空梦有助于实现中国梦,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再者,有利于培养创新文化。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历史,因为关键核心技术买不到,要靠自己。因此,中国走上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
此外,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空航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合作。“中国航天日”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窗口,中国愿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
4月22日上午,为迎接首个“中国航天日”,被誉为“海洋科学城”的中国远洋航天测量船“王源六号”为江阴市民和中小学生举办了“科普开放日”。高朝照片
——首届中国航天日有哪些活动?
今天计划什么活动?许透露,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航天日”论坛暨科普讲堂、科普展、航天公众开放日、院士专家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
许表示,希望把“中国航天日”打造成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主旋律的重要载体,打造成普及航天知识、激发科学探索、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使之成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重要窗口。
资料图:2015年11月2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台,金色火星探测器模型摆放在中央,工程师们正忙着最后的安装。中国火星探测器模型将在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亮相。新华社记者张摄
——“十三五”:中国航天事业有什么大事?
未来五年,中国航天事业将何去何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发言人王重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今年将发射“天宫二号”空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实验室交会对接;2018年前后,天河一号空站核心模块将研发上线,这是我国空站建设的重要抓手。
探月工程中,2017年“嫦娥五号”飞行器将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探月返回技术的国家;2018年,嫦娥四号飞行器将研制发射,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关于火星探测,中国计划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实现“绕、落、巡”一步到位的目标。
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方面,将研制发射高芬6号、高芬7号等5颗卫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实现高空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观测。
在空之间的科学与应用领域,今年将发射我国首颗天文卫星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和X射线脉冲导航卫星,这将使中国天文学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实现从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大尺度的时间空基准。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相机拍摄的月球环境荒凉黑暗空。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官网
中国人什么时候登上月球?
47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那么,中国人什么时候飞向月球?
中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2020年前无人探测。其实三步探月,很大程度上只是为未来载人登月做准备——走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路。
中国探月三期工程总设计师胡浩今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透露,中国航天部门正在组织和演示“载人登月”。“通过无人探测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目前的运载火箭想给人,是‘无能’的。”
在胡浩看来,无论是出于中国文化对月球的向往,还是鉴于月球独特的资源环境及其利用价值,中国人都应该尽早登上月球。
图为嫦娥三号着陆器,照片由全景相机月球车玉兔拍摄。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官网
嫦娥有几个“姐妹”?
自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以来,月宫里的嫦娥不再孤单。到目前为止,她有三个相继上升空的“姐妹”——“嫦娥一号”成功绕月飞行,“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嫦娥三号”成功登月。
嫦娥三号在月球红湾地区着陆,这是人类航天器首次在该地区着陆。它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最清晰的月球高分辨率全色照片,在不久前首次公布,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自2013年12月14日软着陆以来,“嫦娥三号”已服役一年多,创造了世界上最长的月工作记录。
未来两年,嫦娥将迎来两个新“姐妹”——“嫦娥四号”有望在2018年实现人类飞船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嫦娥五号”计划将在2017年前后实现“登月、落月、采样、返回地球”,中国科学家将利用自主获取的月球样品进行深入研究。
资料图:北京时间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靶机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图为北京航天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播放的对接实时画面。中新社发布孙杨照片
——《天宫》?
天宫?这里不是《西游记》中孙武空扰乱的天堂,而是中国的空实验室。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拥有首架靶机和空实验室。天宫一号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许多重要时刻。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实现了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对接。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神舟十号也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对接。
现在,“天宫一号”已经正式“退役”,“天宫二号”将“值班”。我国计划今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突破和掌握空空间站航天员中期停留等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应用。
“天宫二号”在轨飞行期间,任务较多:接受航天员的探视,完成中期驻留任务;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突破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充技术;在空之间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和应用实验;进行too 空维护试验,并对新建空站提前进行相关技术验证。
数据图:火星
-我们离火星有多远?
去年,无论是NASA的科学发现,还是电影《火星救援》,人类对火星的好奇心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中国人离火星有多远?
4月22日,国务院太空发展办公室新闻发布会透露,中国已批准设立火星探测任务,中国火星探测器计划在2020年火星探测最佳窗口期发射,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着陆巡视。
许大哲介绍,美国已经成功登陆火星,俄罗斯也已经登陆。中国能够一步到位,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它可以研究火星上的土壤、环境、大气和水,因为研究人类是必要的。
资料图:2011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持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2012年底,北斗系统基本建成后将提供正式运营服务,届时覆盖区域内的定位精度将达到10米。中新社发:钟海志
——中国北斗何时才能在全球织网?
众所周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和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那么,中国北斗现在进展如何?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中国形成了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北斗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王重阳近日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22颗北斗导航卫星。用于全球组网的新型北斗导航卫星将首次采用新的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和新设计的导航信号系统。根据该计划,它将在2018年率先向“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资料图:2016年4月19日,安徽航空空科普协会工作人员向学生讲解航空航天知识。中新社记者张亚子摄
-航空航天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航天工程的发展不仅是科学家和航天爱好者需要关注的事情,也是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从泰空带回的技术正在改变地球上人们的生活。那么,普通人在中国航天成就中分享了哪些红利呢?
据报道,目前,中国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高分、风云、海洋、资源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土地、测绘、水利、房屋建筑、环境保护、减灾、交通、气象、海洋等领域。通信卫星已经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商业运营模式,导航、
此外,我国各类卫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项目为例,已经成功发射了多颗卫星。18个行业、25个省份的1100多家单位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高分应用,实现了高分数据共享,专业应用和运营应用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