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俊山案 军报:徐才厚谷俊山案像崖落巨石砸在官兵心上 令人震惊疼痛
强军文化是沿着革命先辈铸就的精神血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实现强军目标为核心指向的文化内涵和形态。东方IC 资料题词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习近平 甲午秋日,古田。习主席在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邀请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共进午餐。午餐的内容非常简单:红米饭、南瓜汤……总司令和战士们一起吃“红军餐”,很有意义。 这令人想起多年前一位学者的话,“文化是有灵魂的故乡”。从这个角度看,“红军饭”作为红军文化的重要符号已经超越本身,它的味道是源自人民军队灵魂故乡的味道。习主席让大家品悟的,正是人民军队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本色。也就是在这次人民军队出发的会议上,习主席明确提出了“建设强大军事文化”的战略思想:“要结合各单位的传统和使命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建设强大军事文化,培养军队。无畏的英雄主义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在距离此时半个月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深切勉励:“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并赞同“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样的“风花雪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结束后,习主席视察部队时,多次同官兵谈及“浓厚的军事文化”: “要打造强军文化,巩固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坚定官兵革命意志、升华官兵思想境界、纯洁官兵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推进强军文化建设,鼓励官兵争当训练拔尖、技术能手、吴京标兵,引导官兵争当有灵魂、有能力、有热血、有道德的革命军人。” 这些明确指示,让我们深深感到,习主席对军事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打造强军文化”已经成为习主席治军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就不可能准确理解强军文化的真正内涵。文化无处不在。在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层面上,文化可能表现在价值观、历史传统、生活方式、文艺、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军事文化是这些内容在军队中的表现。 我们可能无法用一句话囊括文化的所有内涵,但毫无疑问的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整体素质,理解文化首先应摆脱类似“文化就是文化知识”“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文化就是文娱活动”这样的简单认识。80多年来,军旗跟随党旗战斗、保家卫国,改变了国家命运,创造了历史辉煌,积淀了博大厚重的先进军事文化: 那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延安窑洞里的彻夜灯光,太行山上的抗日烽火;党举起的庄严的臂膀,敌人屠刀前抬起的不屈的头颅,泰山压顶时挺直的民族脊梁; 那刺破长空的冲锋号角,卷起硝烟的猎猎战旗,威震敌胆的英雄名字;还有从地平线上走来的婴儿车,早上在上海看到的露营者,在地震废墟中支撑生命的伪装... 这些,都蕴含着我军的文化。这种文化明确告诉我们,强军文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强军为核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 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强军文化也包括诸多层面的内容。它既包括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也包括时代发展的文化元素。最重要的是,“实现强军目标”规定了强军文化的根本属性,构成了强军文化的鲜明特质。无论何时何处、以何种面貌出现在人们视野,它都会让人强烈感受到,那永远不变的军魂,那震撼人心的血性豪气,那始终不改的宗旨和本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精神血脉的延续。先进的军事文化曾经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现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军文化将继续承担起支撑强军事业的使命。 军事统帅的治军方略,始终根植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文化发展不会因为战争结束而停止,文化命运也不会因为战争胜利而停留在让人陶醉的地方。就像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所说:“战争的精华,不是在胜利,而是在于文化命运的展开。”军事文化要长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力量源泉,否则就抵御不了风险,抗拒不了侵袭,守不住曾经的辉煌。放眼今天,我们深切感受到习主席“建设强大军事文化”的战略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2013年3月,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从此,强军目标作为部队建设的“魂”和“纲”,深深印刻在每一位官兵的心头。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强音激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军事文化如何跟进强军实践的步伐,如何继续激励我们去实现伟大的梦想,构成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去年恰逢甲午战争爆发。在国家背后被打最深的痛是军队。在这样一个充满悲痛和痛苦的日子里,中华民族记忆中的百年悲情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地引向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尹健就在不远处,刘公岛的眼睛还在看着前方今天的中国军人。 一段时间以来,徐才厚案件、谷俊山案件以及随之曝光的“军老虎”,就像崖落巨石,沉重地砸在广大官兵的心上,震惊,疼痛。为什么“管灵魂的出卖灵魂,管反腐的带头腐败,管干部的带头卖官鬻爵,讲艰苦奋斗的带头贪图享乐”?有识之士感叹,当前军队出现的腐败问题、“四风”问题等,从深层次究理,也可以说是文化出现了问题。同时,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军思想文化的渗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互联网大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民族化”,使得一些抹黑人民军队和英雄的言论成为舆论焦点。与过去相比,“政治基因改造”、“网络文化冷战”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尖锐、紧迫。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无论是文化支撑事业的使命要求、屈辱历史的文化反思,还是文化健康的现实考验、意识形态斗争等,都是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样的问题怎样应对,能不能得到彻底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军队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强军事业能否顺利推进。“长期规划意味着它不是一时的解决方案,而是长期的规律。”就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总是有文化的繁荣支撑。真正强大的军队,不仅要靠武器准备、训练和联勤,更要靠文化准备的支持。文化准备的效果无法像子弹的射程、船只的吨位、炸药的当量那样精确计算和衡量,但其无形的力量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 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打造强军文化”,就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文化准备。 成就强军事业,首在立人。以文化力量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强军文化支撑强军事业的根本价值所在。回顾习主席关于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论述,字里行间有一个大写的“人”:有灵魂、有能力、有热血、有道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强军文化支撑强军事业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为实现强军目标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橘生淮南为橘,枳生淮北为枳。它在叶子和行为上相似,但实际上味道不同。那是什么?水土不同”。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不同的军事文化注定塑造不同的士兵,不同的士兵最终会创造出不同的历史。 上甘岭之役,美军在40多天内动用6万多兵力,同时以飞机大炮朝我发起疯狂进攻,把上甘岭主峰足足削低2米,最终也没能拿下这个由中国士兵把守的高地……多少年之后,美军曾多次用电脑和沙盘模拟当年战场,试图求解其中原因,最终亦未得结果。上甘岭成了他们无法破解的“东方之谜”。我们心里最清楚“东方之谜”的答案。正如秦基伟将军曾经说过的:“上甘岭之战是一场特殊的战役。这不仅是敌我的较量,更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 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体系是什么?恰是军事文化的灵魂所在。长期以来,以军魂为核心的人民军队先进军事文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忠诚的革命军人,也造就了一支铸就了光辉战史的铁血队伍。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的文化,怎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不管某个人多么强大,只要反党情节暴露,就会陷入孤立无援,连一个警卫都带不走?如果不是这样的文化,怎么会是炊事班班长饿了冷了先死,军需官先死呢?如果不是这样的文化,世界上还有哪个部队敢宣称“手榴弹、手榴弹、炸药筒、炸药包在危急时刻与敌人同归于尽”是“普遍现象”? 应该看到的是,文化培养人塑造人,深受历史环境的影响。军事文化对军人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战争与非战争状态,其结果可能千差万别。同革命先辈比起来,今天官兵的精神世界里,人生的苦难,对战场残酷的感受,都远远少得多。与此同时,军营外面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眼花缭乱的各种文化产品等,也对军事文化的影响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相对于革命战争年代,军事文化在和平环境中对人的培养塑造,更具挑战性。面对这个挑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足够的自信。“看看人文就能变成世界。”回顾人类文化的历史,一种文化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它有着非凡的韧性和影响力。特别是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能展现出征服人心、叩击灵魂的强大力量,在关键时刻不断孕育、催生支撑命运、推动进步、成就事业的民族脊梁。 强军文化就是这样的先进文化。它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民军队革命传统文化的历史精华,又融入了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强音,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将是旷日持久的,它在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加富有张力。——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官兵灵魂世界。 是什么支撑了我们的灵魂世界?是理想信念,是人生信仰。对于我们军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仰。人的信仰是一个从确立到强化的长期过程,始终离不开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就像一个《共产党宣言》一样,多少有志青年毅然投身革命,多少勇者大义凛然站在敌人屠刀前!回望今天那些用生命书写忠诚信仰的革命先辈,他们在人生历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成果构筑了他们的灵魂世界,支撑了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 党的创新理论是强军文化最本质和最精华的瑰宝,也是构筑新一代革命军人灵魂世界的支柱。但有的年轻官兵一谈起理论,就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似乎学理论、用理论是领导干部的事,和自己没有太多关系。少数官兵政治意识淡薄,是非界限不清,多少都与此有关。其实理论不是“冷”,理论也不是“灰”。忆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受困于内外的红军看到了红色希望,重新踏上了漫漫征途;正是《论持久战》让广大军民在遭受外敌侵略后坚定必胜的信念,在艰难的斗争中变得更加顽强、顽强...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是党领导革命事业的思想指南,而且与每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对振奋人民精神、坚定信心、实现理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理论上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对党的“忠诚度”。我们只有更加有效地点燃起官兵学习理论的激情,充分运用党委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三进入”等有效方式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习主席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等,把“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梦想深深植入官兵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官兵真正从情感上增强与党的血肉联系,在思想中铸牢军魂意识,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提高官兵打赢能力。 文化之所以能承载和传递文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通过知识的传承,使人们不断提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军事思想理论为代表的军事文化,从来都是军人增强打赢本领的宝贵资源。“兵家必争之道,先胜之”。井底之蛙很难有“扬帆直上,跨过深深的、深深的大海”的胸怀,也不可能有“望岭而成峰”的视角。战场上的指挥官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得益于他们平时对古今战例的研究和对战略知识的灵活运用。革命战争年代一度被称为“百战百胜”的名将苏羽,除了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在战争年代多次参与办学。在战斗中,他通过讲座总结军事理论,学习成功经验。他还编写了《游击战术教学大纲》、《实战经验录》等重要教材,最终使自己成为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军事家。 强军文化蕴含着历久弥新的军事智慧和当代军事高科技发展带来的最新文化成果。新一代革命军人只有充分吸收这些宝贵资源,使自己具备深厚的军事知识底蕴,才能练就更加过硬的打赢本领。——强化军事文化,磨砺官兵英雄热血。 文化的力量在于,它能让处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生活空间的人实现心灵上的连通,共享生命的体验,让一种精神得以不断延伸。就像那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不还”,“愿有此身报国,何以生于玉门关”的诗,每次吟诵,人们都充满自豪;就像军事历史博物馆里的弯刺刀一样,只要官兵看到,就会立刻尊重;就像《英雄赞歌》的旋律,即使你听了几千遍,也总能让你振奋起来,热血沸腾...具有爱国英雄品格的浓厚军事文化,能让一个士兵瞬间成长,是激励官兵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的精神鼓点。 那一回回惊心动魄,那一次次以命相争,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青春面孔,虽然都只剩下依稀的剪影,但他们留下来的英雄血性,以文化的方式得到了再生,就像光芒一样洒在每一名革命军人的心上;就像人类的基因图谱一样,永远不朽在人民军队的文化生命当中。——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提升官兵道德境界。 文化把是非感、正义感、羞耻感等凝聚成一种行为规范,因此成为提升人们品德境界的重要途径。“伍兹”说:“在你治理国家和军队的地方,你必须教它有礼貌,鼓励它正直,让它可耻。”军人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做人、为官的准则,是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基础,是保持本色、树立良好形象的保证。 强军文化提升品德境界,突出表现在为每一位军人树立了一种行为规范。回顾我军历史,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长征途中老百姓爱戴“守规矩的红军”,从“南京路上好八连”到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中的生命救援,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作风与传统。这样的作风与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官兵的行为方式。高尔基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的目的。”灵魂、能力、血脉和道德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浓厚的军事文化凝聚着我军官兵共同的信念、目标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对人的整体全面的培育和塑造。优秀强悍的军事文化成就,在触及灵魂的同时,往往点燃革命军人的血腥骄傲;在宣扬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往往也唤起了一心求胜的责任……文化育人,润物细无声,却渗透了整个人格世界。 强军事业是创业,强军文化是面向新时代、不断追求创新的文化! “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情景就痛彻肺腑!”习主席这句话给全军官兵以强烈震撼。中国近代军事的落后是什么?我们或许可以列出大段大段的原因,但其中一个声音已经响彻我们的内心:文化是否是军事落后的深层次根源。 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需创新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领域。历史一再表明,军事文化越是富有开拓性和进取性,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就越是强大。在军事竞争过程中,谁占据军事文化的制高点,谁就可能点燃军事力量迸发的引线。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将技术的力量和功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打破了传统社会的许多固有观念,模糊了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界限,深刻地干预和塑造了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活。 “变则通,通则久”。强军文化要适应我军在民族复兴崛起进程中担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主动适应技术时代给军事变革带来的新趋势、给人们文化生活方式带来的新变化,积极回应强军征程的时代新呼唤、现实新需求,使强军文化与强军事业同频共振。-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坚固的军事文化的钢条和骨骼竖立起来。 文化多元、文化全球化是信息时代文化生态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特征还将进一步凸显。军营不是与外界隔绝的孤岛。长期以来,在相对宽松的多元文化环境中,社会非主流文化和别有用心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输出不断渗透到军队中,也出现了“官文化”、“迷信文化”、“潜规则文化”等封建残余...这些文化污秽一直在人民军队中蔓延,并逐渐变得极具破坏性。它一步步侵蚀着人民军队的文化肌体,搅浑了军事文化的“一池清水”,让一部分人无形中疏远了自己的理想追求,痴迷于当官发财,甚至走向犯罪。 强军文化的底色是红色,强军文化的“精气神”始终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打造强军文化,只有牢牢守住强军文化的根脉,把强军文化的钢筋铁骨立起来,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中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引导官兵彻底肃清流毒影响,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干扰,始终集结在强军文化的精神高地。“寻求木材的长者会巩固他们的根;想流得远的,就要打碎他们的泉源。”我们清楚地记得,习主席在论述战斗精神的培养时,多次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列举了一系列充满英雄气概、深刻影响中国历代军人的传统诗词;我们清楚地记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主要内涵,告诫大家“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全军指战员传承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时代越发展,脚步越往前迈,越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打造强军文化,必须牢牢守住传统根脉,让今天的大树在传统根脉上不断发新芽、开新枝。我们应该努力增强强军文化的感召力,采取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有效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让珍藏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战争旧址、书写在红色典籍里的故事都活起来,让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传统,始终标注我们的信念,坚定我们的理想,点燃我们的血性,砥砺我们的意志。——在军事革命的大趋势下,推动创新的文化之帆扬起。 文化感世事之变化,立变革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恩格斯曾预言:“一旦技术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就会立即和几乎强制性地,并且经常违背指挥官的意志,引起作战方法的变化甚至改变。”当今时代,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驱动下,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步伐正在密集推进,武器装备、训练模式和战争形态也在不断更新。在这种趋势下,军事创新极其重要,以文化创新推动军事创新的任务尤为紧迫。 应该看到,勇于创新的文化精神一直是人民军队鲜明的文化优势。从“支部建在连上”这样的制度创新,到人民战争理论这样的战略创新,再到游击战术这样的战法创新,就是这一次次军事文化创新,才使人民军队一次次在艰难中扭转了被动局面,实现了军事力量的全面迸发。但也应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保守、故步自封的根子不可谓不深。追求安定、畏惧侵袭、因循守旧曾一度构成封建社会的普遍文化心理,并直接成为近代军事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在民族文化已经完全融入全球化文明进程的时候,在军事文化已经从机械化时代迈向信息化时代的时候,我们现在是否真正摆脱了思想保守的困扰?是否真正彻底斩除了安于现状的文化惯性?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前,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军事体制建立、联合作战、实战训练的调整改革,构成了强军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涉及体制障碍、利益纷争、观念冲突等多重深层次矛盾。建设强军文化,必须始终着眼于这些矛盾,在千帆竞争的形势下敢于打中流击水,以充满现实关切、适应发展趋势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应对,使建设强军文化的节奏不脱离实际,紧跟强军发展的时代步伐。 ——在民族复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把大国军队的文化形象立起来。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 2014年,中国军队首次参加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联合军演——环太平洋军演。在此前后,亚丁湾护航、马航客机搜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军队以一系列的“首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军队将更多承担起大国责任。与此同时,随着部队设立开放日、院校交流培训、文艺团体交流演出等军事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国军队的样子更多地出现在世界视野,中国军队的文化形象将备受世人瞩目。形象力就是影响力,影响力就是战斗力。特别是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战争的形式突破了传统的界限,无限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军队的文化形象往往是军事实力的体现,会对整个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打造强军文化,必须具备世界眼光,让强军文化的坐标不断延伸,让强军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展。我们应该对国外的先进军事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吸收,通过不断的交流互鉴,让强军文化更加具有时代性,更加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我们更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传播强军文化的优秀成果,讲好强军故事、传播强军声音,向全世界生动展示大国军队的鲜明形象。太阳每天都以崭新的面貌向我们的世界滚动。随着加强军事事业的脚步,我们的思想不能再停留在昨天,我们的目光应该超越明天。结 语几千年来,人类文明从未真正摆脱过战争的阴影。通过刀光剑影,鲜血流下的伤口和印痕,历史一再告诫后世的人们:战争的规律从来不是刀枪之下的投降,而最终是文化的征服;只有文化强大了,军队才能强大,国家才能自立。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此时,当我们推开时代的窗口,映入眼帘的是威武的三军将士迈向强军新征程的整齐方阵,而远处又传来灵魂故乡的回响。我们深知,文化曾经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历史,文化还将深刻影响我们追逐强军梦想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