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温层 刘若英出新书:寻找“同温层”读者
2015年8月9日,刘若英在上海图书馆参加新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发布会。本文图片本报记者高正图
如果把刘若英的那些KTV金曲串在一起,剧情大概可以是这样:曾经“很爱很爱你”,希望“不再让你孤单”,后来两人“分开旅行”,最终“我们没有在一起”,成了“亲爱的路人”,互相“成全”,以为只有“一辈子的孤单”,没想到最后“原来你也在这里”。在唱了一辈子《孤独》后,刘若英终于结婚生子。多年来我从未放弃写作,从第一部《一个人的KTV》到最新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类似于她的歌:孤独-爱-孤独。然而,孤独和寂寞可能是不同的。年轻时的孤独可能太多了,不适合谈恋爱。现在的孤独,用她的话说,就是“当我们可以幸福地躺在别人怀里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同时留住自己。”8月9日,刘若英携第6部文字作品《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现身上海图书馆。“孤独感是自生自灭的,不是因为他人导致。我这么说,一方面希望解除他人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是我想保有孤独的自由。我很珍惜这种自由……”她缓缓念着书中自己很喜欢的一段文字。在接受本网站独家采访时,刘若英坦言自己现在很开心。“不管我唱歌、演戏还是写作,都是我喜欢的。唯一的问题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下一阶段,我会给孩子分配更多的时间。”孤独是一种享受对于刘若英来说,孤独从来都不是一个不好的词,而是一种享受。她喜欢一个人唱K、看电影、洗衣服、做饭,即使周围的人都在群聊,她也会偶尔“闲逛”。“相处久了,他们就知道我没有恶意。”有时候,她甚至觉得相比熟悉的人,来自陌生人的关心与倾听更没有负担。“一个没有和你有直接关系的人,听你说很多,也只是多听一个故事而已。你的情绪不会对他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相反,和很熟的人在一起,我们会想会不会把负能量给他了?重点是,别人安慰的道理,其实我们都懂得。然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但作为公众人物,她肯定和很多人在一起工作。“有别人的时候,我有一种本能的反应去关心这个人。”她说:“我工作了二十年,工作的时候会非常专注。但工作一结束,我就能马上切换到轻松的状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越来越觉得你先要过好自己,才能和别人相处,才有能力去照顾别人。比如我爸妈经常问,能为我做些什么。我就说只要你们能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我自己也是这样,不要过于担心我,因为我有我的人生。”刘若英感慨,在她那个年代,不结婚才怪。“比如,变老后去哪里吃年夜饭?但是现在除夕夜,单身人士都有自己的聚会,这就不一样了。人们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她仍然相信,她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强迫自己和疲惫的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你应该在你的状态中感到舒适。不要总觉得别人的状态比你好,不然一辈子都不开心。”现在的她,也很享受家里两个人、三个人的时光。“我希望大家在一起时就像黏土,可以很有趣。但是一分开又能有独立的面貌、独立的思考。各自去不同的世界看一看,回来就可以有不同的分享。”“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有了孩子,有了自然的变化刘若英在书中说,大家认为她应该做的事情可能包括:不管多大年纪都保持单身,提着行李箱旅行到天涯海角,继续唱孤独的歌,全身心投入到播放别人的故事中……如今,她正以一种“普通”的方式结婚生子。答应出版社要写这本书时,刘若英还没有怀上孩子。待到真正开始构思,身体已不是一个人的。“对即将当妈妈这件事,有期待,也有更多的害怕。”刘若英告诉本网站,在过去,无论什么状态,一个人都可以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我一直是那种对自己空和时间非常敏感的人。因为你习惯了自己,突然有东西有人进来,我会有点心慌。”她说:“有了孩子之后,空时间变了很多。我不确定怀孕后是否能适应这种变化。”而真的成为妈妈以后,刘若英直言“独处”和“自我”确实变少了。“如果到现在我还说‘我明天要去旅行,孩子丢给你们了’,那就不配拥有一个小孩。”但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这样的变化其实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为了孩子,她在家里空出了一个房间、在地上做了一个围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心甘情愿的,没有我想的那么可怕。接受现阶段的状态,是最好的。”她相信她过着与以前不同的生活。“不是因为改变而完美,因为我原来的生活是完美的。”“对于我的孩子,我就希望当他不需要我的时候,我是一个‘找不到’的妈妈。当他需要的时候,我会在那里,就好了。我希望我比他忙。”文字是情感的安排和表达《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其实是刘若英的第6部文字作品。和以往相比,这份写作经历最大的不同在于她在怀孕期间行走台北,访问王浩威、五月天石头、五月天玛莎、宋冬野、林奕华、陈绮贞、詹仁雄、卢广仲八位好友。以往的“自言自语”,变成了更多的对白。起初,刘若英想和朋友聊天,所以他想让自己的话更容易。“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我有点担心。因为我还是觉得文字有魅力有力量,一定要尊重。”刘若英笑着说,文字在她的《孤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实我是在和自己聊天,是情绪的安排和表达。”“我知道怎么写东西,是因为小时候家人写字条、住校时我写家书、恋爱时我写情书,出来工作后就写传真,所以我有很多东西都是用文字在表达。”现在,不少艺人都有了自己的文字作品,刘若英觉得每一个写东西的人都不大一样,“愿意写都是好的,因为让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现在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网络,正在颠覆我们原本的样子。如今,有时没有标点符号。我们也开始有新词了。例如,我几天前才知道什么是‘苏王秀兰’。”对于新作品的销量,刘若英告诉本站自己并不会看重,但也不会那么骄傲地说“你们爱看不看”。“我只是觉得,我先诚心诚意地把我的东西写出来。若有发行,我很感激,因为它就不会只是存在于我的电脑、笔记本里,它有机会到喜欢它的人的手里。”刘若英说,如果有人说看了奶茶的书有所感受,她会觉得很感动。“我会觉得书的存在,就像以前的CD、胶片一样,偶尔翻起,就会有不一样的情怀。”至于是不是让大家都喜欢这本书?刘若英回应书的读者都在找“同温层”的人:“就算大家都发现了,哦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或者说就算有不同的想法,这本书也刺激了你的思维。我认为那是一种交流。我会为这次交流感到欣慰。”特别的是,在刘若英眼里,书还和影视、音乐作品有很大不同:“歌和影视作品的创作需要很多人和你一起完成。歌还好一点,但是影视作品有太多你不可预测、不可掌握的东西。因为它有后期的剪辑、制作、排片量,现在的电视剧在不同的电视台播放可以被重新剪,这些东西对我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有时它和我原来看到的剧本,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刘若英笑言,“但书就不会这样,出版社哪怕只是用法的一点改动都会来问我。所以书是很踏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