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一 建言会代表主张北京“奇怪”建筑应建在二环外
打造北京文化的黄金名片
“建设文化中心提升城市魅力”建议综述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打造文化创意之都
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王鹏传承传统,不拘泥形式,传承精神。通过大众化的教育、优秀的表演、独特的空设计,让群众感受高雅生活,体味文化生活与内在精神的关系,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面貌,提升全社会的审美文化素养。此外,优秀的表演、美学空以及优秀的作品,都是我们作为文化资本的有力名片,可以极大地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民族自豪感。
文物建筑应尽可能重建
首都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王子航
我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重建文物建筑。近几十年来,无数的古建筑被拆除,恢复这些失去的美最好的办法就是修复古建筑。与西方的砖石建筑不同,中国的木结构建筑除了维修之外都是重建的。改造后的建筑不仅是文明延续的体现,而且具有实用效果。例如,在地安门建立了24小时书店。当然,重建应该尽可能忠实于原作,如果不确定,就不要建。
善用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思维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邢建义
近年来,网络文化在北京的传播充满活力。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提高各种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普及性和广泛覆盖面。比如北京有很多高档的演艺场馆,推广和预约已经和移动互联网结合。这里有一个建议,与百度、搜狗、360网站合作,探索在首都建立网络文化总门户。QQ用户超过8亿,微信用户超过5.5亿。与他们合作覆盖面大,到达率高。
文化建设重在“文化育人”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刘志远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战略定位的过程中,要通过“以文化为人”“以文化为环境”,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创造文化条件和基础。一是加大对优秀影视文学作品、演出剧目、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投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提升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不要让文化设施经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刘增荣
北京的文化设施,如公园、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电影院等。,应该让它们更加接地气,让人们更容易走进这些文化设施。例如,近年来建成的中国国家电影博物馆和汽车博物馆,由于交通不便,未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此外,希望在“十三五”规划中加强对民营文化设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让北京独具特色的民营文化设施得以生存和发展。
“奇怪”的建筑应该建在二环外
北京晚报社区新闻部记者徐千成
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在二环路上看到一些规模很大甚至形状奇特的建筑。北京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特别是二环内的古城文化风貌区要更好地保持古城风貌,尽量少建规模大、造型奇特的建筑。一方面加剧了人口的集中,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古都的风貌。四环外的商业区可以建设创新建筑。比如鸟巢如果建在北四环外,会成为新颖的地标建筑,但是如果建在二环内,肯定会格格不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三大任务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杜立群
我认为“十三五”要注意三个任务。1.能否在北京打造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水系修复?这项工作对于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示范意义。2.现在管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部门很多。能不能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把它变成一个实体?3.“十三五”期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修订完善能否引起重视。
建造一个专门放映艺术电影的电影院
北昆剧院院长杨凤一
建议开设艺术电影专用影院,政府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的优秀作品进入影院。这方面是有政策的,相信会有一个良性循环,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剧场看到民族艺术的魅力,在过去的十年里,北方昆曲剧院在校园活动中收获颇多,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观看一场传统的戏曲艺术,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和文化素质的培养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发展文化贸易,推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小牧
北京建设文化中心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各种文化资源,而在于文化消费的巨大市场潜力。北京拥有中国任何城市都不具备的文化消费潜在市场潜力。在激发市场潜力方面,政府在供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北京国家文化中心要定位为中国统一开放文化市场的中心节点,这是北京国家文化中心的定位。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新华文摘》杂志社社长李春生
建设国家文化中心,要通过改革创新激活人民的创造力。政府做什么一定要和人民做什么分开,更要靠人民。政府是做什么的?比如创造一个公平的文化环境,现在我觉得文化市场环境很重要,每个人都要平等。政府也应该做一些公共文化设施。例如,当纽约在做文化设施时,排练厅不仅是一个人的,任何人都可以做。
程功摄 J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