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其发病与生殖道菌群的关系密切
铅: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病因和机制不明,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人体微环境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甚至是某些恶性肿瘤的关键因素,如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人乳头瘤病毒与阴道菌群与宫颈癌等。
一是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发病率逐年上升,需要引起重视
1.概观
近十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至今仍有争议。除了宿主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的积累外,外界环境因素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关于生殖道菌群和上皮性卵巢癌的文献都是临床回顾性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例如,盆腔炎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尤其是浆液性癌。
慢性炎症可直接影响卵巢表面上皮向恶性上皮的转化;盆腔炎的早期治疗可以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目前,生殖道菌群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卵巢癌患者生殖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作用,可能为阐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预防提供新的方向和切入点。
根据以往的研究,只有正常女性生殖道的下生殖道有微生物,而上生殖道属于无菌环境。女性上、下生殖道均有菌群分布,菌群组成呈现持续变化。
然而,关于生殖道菌群与卵巢肿瘤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鲜有报道。生殖道菌群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和证实。近年来,对人类微生态的研究基本上是用16SrRNA基因测序法进行分析,并取得了许多新的发现。
2.发病机理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一组疾病。指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中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三大妇科肿瘤尤其是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人体上皮表面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共生菌,在各自的区域内形成独特而稳定的微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甚至可以称之为人类的第二个“生命系统”。随着16SrRNA技术,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分析特定环境下的菌群结构,进而分析菌群微生态、宿主和疾病之间的潜在关系。
许多研究发现,人体菌群微生态失衡与癌症、肥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现生殖道的菌落微环境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3.生殖道微环境
阴道到宫颈是下生殖道,子宫腔、输卵管和盆腔是上生殖道。以往研究认为,只有下生殖道含有微生物,上生殖道属于无菌环境。女性上、下生殖道均有菌群分布,菌群组成呈现连续分布。
下生殖道菌群以乳杆菌为主,阴道和后穹窿乳杆菌相对丰度在99.9%以上,菌群多样性低;宫颈管内乳酸菌相对丰度下降至97%左右,菌群多样性略有增加。上生殖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从宫腔、输卵管到盆腔,乳酸菌比例逐渐下降,与育龄妇女阴道内共存的多种微生物菌群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共同抵御细菌性阴道病、尿路感染和性传播疾病。
下生殖道微生态是女性微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下生殖道的微生态系统在宿主基因、种族特征、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下,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宿主、环境和疾病之间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
二、不同妇科恶性肿瘤与生殖道菌群的关系,以下三点,患者需高度警惕
1.宫颈癌与生殖道菌群的关系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但近年来有文献指出,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对宫颈疾病的侵袭可能受到下生殖道微生物的影响,从而影响CIN甚至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一项长期持续的研究发现,健康女性阴道菌群中高浓度的加氏乳杆菌具有显著的消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能力。然而,随着阴道乳酸杆菌相对丰度的降低,菌群多样性的增加,尤其是优势菌比例的增加,阴道微环境清除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的能力显著下降。换句话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持续状态得以维持,患宫颈疾病甚至宫颈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2.子宫内膜癌与生殖道菌群的关系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肿瘤的20%-30%。现如今,主流观点认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外源性雌激素过度刺激所致。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女性子宫内膜组织的微生物测序表明,子宫内膜癌具有独特的菌落结构。
与对照组相比,菌核菌和放线菌的比例明显增加。研究还发现,阴道弧菌和紫菜单胞菌特异性存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组织中。有研究发现,在亚洲人群中,盆腔炎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了近2倍,中老年女性患盆腔炎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是无盆腔炎的3.2倍。
其机制可能继发于感染引起的炎症诱发的癌变。炎症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因素,生殖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与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能推断生殖道菌群微生态平衡的变化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吗?近年来,涉及子宫内膜癌和微生物的研究较少,研究进展甚微。
3.卵巢癌与生殖道菌群的关系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病因和机制不明,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最近的研究表明,卵巢癌的起源可能来自卵巢外。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输卵管结扎术可使卵巢癌风险降低50%,这可能与阻断下生殖道和宫内菌群到达盆腔和卵巢有关。
在卵巢癌组织中,棒状杆菌和类杆菌的比例显著增加,而变形杆菌的比例显著降低,提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上生殖道菌群。本研究发现六种致癌病毒在卵巢癌组织中高度表达,其中逆转录病毒最为丰富,其次是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病毒、黄病毒科、多瘤病毒和疱疹病毒。
盆腔菌群失调导致卵巢局部免疫失衡,诱发局部炎症反应,从而诱发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卵巢癌和微生态的研究大多在上生殖道,不适合获取样本。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很多,国内外对卵巢癌和生殖道菌群的研究很少。
结论:生殖道菌群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不同个体间阴道菌群和肠道菌群的分布和丰度差异较大,盆腔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相对稳定。同时,盆腔菌群是卵巢和输卵管赖以生存的微环境,是盆腔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阴道菌群和肠道菌群相比,盆腔菌群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