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林建华 北大校长林建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读懂中国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访谈;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阅读中国,如何阅读世界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林建华是一名化学家。他开始在北京大学读本科,直到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林建华担任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校长,2015年回到母校。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三年的林建华,一直致力于推动高校改革,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改革精神的大学校长之一。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林建华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资料图:北京大学。中国新闻社发布赵薇图片:中国新闻社
“我们研究自己,说自己的话,但别人可能听不到。”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更关注的是北京大学从1998年到2018年这20年的变化。2003年北京大学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时,你是副校长。从那以后,北京大学一直在进行改革。2015年,你回到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改革过程中有哪些思考和进展?
林建华:2002年,我们提出了三句关于北大学科发展的话,现在还在用,那就是“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制度建设和创新为动力。”现在做“双一流”,加上“立足院系建设。”可以说,北京大学的改革和建设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这几年也一直遵循着这个思路。
从科学技术来看,北京大学设备齐全,实验条件好,团队世界一流,显示出活力,跨学科氛围正在慢慢形成,学科布局在不断完善。有一批很年轻的人已经扎根北大,整体水平在提高和升级。去年SCI有9000多篇文章。1998年我担任化工学院院长的时候,全校只有300多篇SCI文章,当时化工学院占比很高,有五六十篇。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改进空,因为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
中国新闻周刊:在学科建设中,交叉合作的思路是如何提出的,具体发展现状如何?
林建华:我们学校的学科结构本来是以院系和教学教育为基础的,但是你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明白了。不管学什么,都是以问题为导向,不是学科。作为记者,你必须报道任何问题,我们也是。因此,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要跨学科,注重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叉。
从2005年开始,学校一直在推进跨学科研究机构的建设,聘请全球最优秀的顶尖科学家,以跨学科的方式组织分子医学研究所等相关年轻团队,将做科学的和做技术工程的结合起来。类似的机构包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BIOPIC。
在人文领域,希望北大的学者能跳出来,和其他学者一起对话,找到更有意义、更广阔的层面。现在,文学、历史和哲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外语和外国历史,以及西方经典项目。事实上,他们在培养一些基础的跨学科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人文学科的建设,有学者公开表示,人文学科的发展可能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按计划推进,也不能单纯通过国际化进行转化。如何看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林建华:最近总书记讲了几次。他认为我们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但我们与世界的交流还存在一些问题。二是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第三,如何培养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家,造就一批大师。这是我们人文社会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中国,二是如何理解世界。这是一条双行道。多年来,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研究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经济是主要的创新方面。借助经济理论来研究自己,是过去的一种普遍状态。
当一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无足轻重或处于边缘地位时,就没有真正理解他人的动力。
今天,中国的情况不同了。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中心,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正面临变革。从最初关注自己,到了真正研究别人的时候了。
事实上,我们研究自己,说自己的话,但别人可能听不见。因此,你应该让更多的局外人和外国学者研究中国问题。我认为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变化。我们做了一系列的事情,比如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西方经典项目、区域国家研究院、南南学院。总之,学校做了很多这样的努力。
中国新闻周刊: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北京大学近年来做了哪些努力,现在整体发展状况如何?
林建华:2003年开始推进教职工人事制度改革。事实上,2003年的这项改革并不太成功,因为方法没有掌握好。然而,事实上,在2005年,我们开始实施百人计划。对于所有新入职的人,应该实行类似国外的五年试用期,从助理教授开始。如果合格,留下来离开。该制度于2005年实施,2014年在全校所有新聘教师中实施。目前我们年轻人的球队状态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也就是说我们球队的水准,至少是年轻一些的,已经进入了国际水准。
我们现在正在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争夺一些年轻人,但我们经常从未与他人竞争过。你看,许晨阳在我们这里发展了,但是今年又要离开了。张永和,曾经是我们的建筑中心,后来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谢晓亮教授,他原本是哈佛大学的讲座教授,从6月份开始全职回来。邓兴旺曾是耶鲁大学的教授,现已全职回国。两人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我们技术学院的院长张东晓原本是南加州大学的教授。回国后被授予美国工程院院士。
“事实上,北京大学现在已经有了完善的性骚扰制度。”
中国新闻周刊:在学校制度方面,针对最近高校性骚扰事件频发,是否有可能建立更有效的监督体系和预防机制?
林建华:其实北京大学现在有一套完善的性骚扰制度。当然,我们还在继续改进。沈阳的案子出来后,我说,其实如果有新的案子,我大概不用问了,因为有程序,所以就照着办。但是你必须拿出20年前的案子,这让我们很难。你说人走了,我们没有权利重审这个案子。因此,我们应该区别对待过去的问题和现在的问题。
当你遇到事件或危机时,你应该建立一个系统来确保当你将来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有一个程序来解决它们。
在早期,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各个学校在学术道德上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制度逐渐完善,就不怕这个问题了。出现了问题,我知道该由哪个部门或委员会处理。其实每个学校都应该先建立自己的制度,制度建立好了,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预防机制是这样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让大家知道哪些行为不应该采取,如何预防这些行为。即使你把这些原则讲得很好很清楚,我们也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问题,而且我们有制度控制,所以我觉得不会有趋势。我认为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6期
免责声明:《中国新闻周刊》稿件的发表必须获得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