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哥被砍 昆山龙哥砍人反被杀事件|90后眼里2018舆情事件中的中国
2018年8月27日晚,在浙江昆山震川路,被称为“昆山龙哥”的刘某某和路人于某某发生冲突后,发生刘某某砍人反被杀事件。由于发生戏剧性“反杀”情节,现场监控视频一经流传,在网络上得到大量转发关注。大量网民针对于某某是否属于正当防卫进行讨论,相关舆情在9月1日达到最高峰。
于某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事件发生后,在8月29日,@头条新闻发起主题投票,共51万参与人中,其中约87%的网民认为:正当防卫,情势危急,做出过激反应可以理解;约12%的网民认为:防卫过当,反过来“追杀”超出防卫需求;只有约0.9%的网民选择:恶意报复,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本案中舆论争议最大的地方即法律如何认定“于某某”的行为,舆论场中网民一致站在“于某某”一侧。
网民的讨论中,反映出公众对我国“法治公平”的焦虑,尽管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什么是正当防卫,但从实践中来看,我国司法实践判决依法正当防卫的比例实在太小——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的法律适用非常保守。因此公众会由此延伸至个人日常生活的情形中,对于防卫制度的不解和迷茫都转化成了对于某某的支持。
媒体
事件发生后的观点:
1.昆山砍人案引法律概念争议 正当防卫到底怎样界定?
包括人民网、东方网和中国青年网等在内的24家媒体在案件发生后,纷纷发文来对该事件中“正当防卫”的概念进行讨论。
《人民网》
正方观点有两个:一是别拿着显微镜看防卫过程;二是刀掉在地上是否就意味着侵害结束?反方观点也有两个:一是正当防卫要看“出手”时机;二是合理的防卫要止步于对方停止侵害。
2.江苏昆山砍人凶汉被“反杀”案应适用“无限防卫”
中国新闻网、大河网和北京青年报等21家媒体对此主题发表观点。
《北京青年报》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第三款被称为“无限防卫条款”,人民法院对正当防卫特别是无限防卫的适用极为严格,实务中正当防卫辩护的成功率仅为千分之一,而“无限防卫条款”几乎成了“僵尸条款”。
昆山这个案件应当适用“无限防卫”。一方面,文身凶汉在本方未吃亏时,主动殴打于某并折返十余米取长刀,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意图明显。另一方面,更关键之处在于:砍刀偶然落地后,于某并未脱离“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状态。
事件判决后的观点:
1.公平正义写在法条之中,更应由每一个个案体现
《人民日报》
昆山砍人案,于海明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大快人心,奔走相告!法律不能苛求每个防卫者都是黄飞鸿,对穷凶极恶者“点到为止”。优先保护防卫者,是正当防卫制度的价值所在。此案的处理,必将对后续同类案件起到积极引领作用。公平正义写在法条之中,更应由每一个个案体现。
《新京报》
在司法普遍慎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情况下,建议最高法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的方式,进一步统一、明确刑法的适用,对“明显必要限度”和“重大损害”进行解释,以防卫人的“合理确信”作为主要认定标准,防止正当防卫条款“悬而不用”,以真正实现鼓励正当防卫与防止防卫权滥用的平衡。
2.“昆山反杀案”对正当防卫适用起到标杆作用
《新华视点》
这是法治的胜利。事实上,在本案中,民意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昆山方面的决断,所以欢欣之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未来我们在没有民意支持的情况下能否“正当防卫”?只希望能够像法制日报的观点一样,“‘昆山反杀案’对正当防卫适用起到标杆作用”。
媒体肩负着舆论监督的使命,追明和报道事实真相是媒体的责任,有助于推进社会民主法治化进程。因此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应当正确引导舆论,客观公正地提供事件双方的真实信息,避免越界引导公众情绪进行舆论审判。
“昆山龙哥砍人反被杀事件”中,最后的结果“大快人心”,这显示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法律从来就不是冷冰冰僵化的条款。公平正义不是从字句里扣出来的,而是生长在每个人的心中。但是此次案件出现了“舆情先行定论”的情况,从以后的实践上来考虑,难免不会出现民意裹挟、“舆论审判”的现象。对此,相关部门应保持警惕,以法律为准绳,保持司法的独立性。在本案例中,媒体组织专家、业内人员等对“正当防卫”这一主题进行专业讨论,无形之中,起到了对民众普法的作用。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一个活的司法活动展示,是全民普法的鲜活生动教材,公平正义合法依规既是浓重的一笔,也是永恒的主题。
主流媒体就案件发表相关观点,一方面说明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上需要积极回应网络舆情事件,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舆论引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小编总结
“昆山龙哥砍人反被杀”事件中高频词包括“正当防卫”、“反杀”、见义勇为等,网民的争议也多是围绕这些高频词展开。被砍男子的花臂纹身,作为一种特殊符号,激发了公众的“刻板印象”,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舆论一边倒的趋势。在这起案件中,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功能愈发凸显,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当了理性分析的传声筒、法治理念的扩音器”。
同门互评
作者从事件概述、网民观点、媒体和专家观点以及社会影响四个大的方面对昆山龙哥砍人反被杀事件进行梳理,条理清晰,将此舆情事件的概括、舆情观点较为清晰、明了地展现了出来;同时,文章开头较为别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作者就网民观点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和媒体、专家观点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体现了一定的专业性和深度。
在本文舆情观点梳理中,作者如果将媒体和专家观点进行归纳概括后再罗列会显得更加具有可读性;文章开头提出的民间朴素正义观和司法正义观的概念和对比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两者在此次舆情事件中的体现。
下期预告
从崔永元揭露明星阴阳合同事件进入大众视野后,舆论一再发酵,大众关注点已衍生为娱乐圈偷税漏税问题能否得以整肃、事件调查结果等。网民有什么样的观点?媒体又是怎样评论?下期“小强传播”带你走进《崔永元揭露明星阴阳合同事件|90后眼里2018舆情事件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