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粉丝 揭网络数据造假灰色利益链 刷单刷粉丝无孔不入
业内人士揭秘网络数据造假的灰色利益链
刷刷刷,到处表扬粉丝。个别平台默许数据欺诈
□本报记者杜晓
□本报实习生徐京华
近日,某旅游平台因涉嫌抄袭其他网站1000多万条评论被曝光,引发社会关注。这一事件揭开了网络数据诈骗的“遮羞布”。
据记者采访,网络数据诈骗问题普遍存在,涉及面广,其潜在危害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
在刷牙群中发布各种刷牙信息
审核诈骗是通过刷卡的方式实现的,可能是网络平台和入驻网络平台的商家的行为。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计费”,发现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招募计费用户的信息。根据留下的联系方式,记者添加了王军的微信。
记者与他交谈得知,王军是一名大学生。
“没事就做,赚个零花钱,每天的目标就是实现30元。”王军把记者拉进一个名为“新人群”的微信群,群里的成员会分享自己刷进群里的某电商平台老板的名片。
记者通过群里分享的名片体验了一把刷单:
首先,店家要求记者提供自己的电商平台用户名。
“现在电商平台的防刷单制度比较严格,所以对买家的信用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四星以上,2017年到2018年注册的新账号不应该。”店主说。
验证通过后,根据店主的指导,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到了相应的产品。据店主介绍,自己的产品不能直接下单,但一定要先浏览至少10款同类型的产品,并有多收多购的行为。
经过以上操作,店家告诉记者第二天下单。下单后,店方立即通过微信将记者的预付款和10元佣金转给了记者。随后,记者的订单显示正常发货。
据店主介绍,这是一个空的包裹,收到货后会及时确认和表扬,这个订单就视为完成。
据记者查询,这些步骤符合互联网上很多人提供的“电商操作”技巧。目的是让账单看起来更像真实购物,防止被电商平台识别。
“我手里有五家店,账单金额比较大。我一天要花大约2000元在账单上。除了这些,还会花费大量的宣传推广,也就是砸钱。其实刷榜也是无奈之举。别人刷单子,不刷的话,分拣的货物重量会很低。”店主说。
该店还告诉记者:“当你刷账单的时候,也会遇到骗子。主要佣金付给他。他还要求退货。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你只能认出来。”
在刷单群中,记者注意到,有刷单者还举报称,商家在刷单后,利用自己的身份信息,通过支付软件业务贷款的方式,骗取1万余元。
也有刷单的,说有时候自己付钱后,商家直接黑自己,预付的钱打水漂。
王军让记者先下载一个App,这是一个返利软件,然后拉记者进群。团体要求,单人必须通过这个平台下单。
“这个返利软件是八代会员制。甲提升乙,乙提升丙,以此类推。八代以内奖励12.5%。”王军说。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通过这种方式,部分读者愿意在各种平台上吸纳新会员,读者的会员数量迅速增加。通过刷卡,返利平台的订单量是无穷的。
王军还告诉记者,除了电商平台店铺计费,你只需通过社交平台搜索,就可以进入相应的计费团队。
在记者所在的群里,也有人将信息发布到一些影视剧上,为某影评网站打分,每篇文章支付1元佣金。
也有一些公司发布群内某知名问答App的点赞链接。每0.6元左右,赞的内容多是企业的宣传介绍。
数据欺诈涉及面广,根源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大论坛、社交媒体、电商网站,社交媒体买粉、视频网站刷屏的推广信息屡见不鲜。随着新媒体产品的迭代更新,也出现了点赞直播和短视频的业务。比如5元刷500个“僵尸粉丝”,10元刷300个有一定活跃度的“顶级真人粉”。不过最近比较火爆的一个短视频平台价格是40元。
“刷操作一般是通过群控来实现的。这种刷子公司一般都会做一个系统。通过一台电脑,就可以控制数千部手机下载App、阅读微信文章等。我们几乎都可以在网上看到以数据为排序指标的软件。他们可以做到。”互联网分析师、高速公路研究院前院长丁道师向记者介绍了刷单诈骗的方式。
今年8月,微信调整微信官方账号后台文章阅读量,剔除机器等非自然阅读带来的虚假数据。大量“10w+”微信官方账号阅读量大幅下降,暴露数据造假的“冰山一角”。
“很明显,每次官方规则出来,他们都会按照这个规则反向升级。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阅读为例,直到现在,刷阅读的行为还没有被扼杀。相反,一些创业团队正在这样做。现在一篇‘10w+’的文章,5000元左右就能刷起来。”丁道师说。
数据造假的原因非常复杂。
“诈骗的动机很简单,都是为了利益。互联网企业家需要投资。投资者如何评价一个产品或企业是否有潜力?即通过用户数、活跃用户数、使用时长、评论数等。,这些数据是投资者的主要参考,所以很多创业公司都会刷额度。对于那些销售产品的人来说,消费者会看到这个产品有多少订单和优惠的价格。为了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商家也会刷。”丁道师说。
李锐创立了微信官方账号,专门负责博主的数据和社交媒体。他是一名业内人士,下班后监控美容行业的数据。他在自己的微信官方账号上曝光了很多“大v”和带有虚假数据的品牌。
李睿告诉记者:“一些互联网平台为了融资故意刷出高阅读量和播放量,但其实根本不在乎造假,都让资本承担虚假数据的代价。我们之前关注过直播平台,有些平台声称注册人数超过千万,这不是真的,只是为了融资时数据好看。但投资者不要戳破这个谎言,因为A轮投资者想卖给B轮投资者,B轮投资者需要卖给C轮投资者,一轮一轮往下走,甚至希望上市后让资本市场来。买单。”
“现在有些平台默许数据造假。比如最近某平台推广旅游业务,与一些假旅游博主合作。这样的平台讨厌假博主,其实很爱他们,因为要让别人觉得自己平台的流量很高,这也是平台方不愿意戳破这件事的原因,因为泡沫对平台是有利的。”李锐说。
丁道师说:“如今,几乎所有的关键性能指标都被用来判断一个产品在互联网上的价值,这导致很多行业甚至互联网的一些角落。总之,一切的根源在于利益。即使是消费者也不是完全无辜的,因为有些刷子是通过手工和机器的方法实现的,比如所谓的‘五毛党’、‘水军’。其他人发起一个任务,发一个帖子赚50美分。很多电商平台也在刷卡。一些大学生、家庭主妇等。,这些消费者也参与进来是为了赚钱。”
“很多企业的品牌总监在推出时都会刻意选择与一些假博主合作,这样就能获得很大比例的回扣。给有真实流量的博主做广告的成本很高,真实博主的数据量是不可控的,可能会有涨有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去找了一些假的博主,并刷了他们,以便给品牌一个好看的成绩单。”李锐说。
数据欺诈的危害难以打破
目前,数据造假的危害性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
“我们公司现在正在做视频和交付。我在帮客户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刷单的情况。有做公关的朋友曾经告诉我,他们花了很多钱给一个博主做广告,但是都没有卖出去,流量特别差。我监控了一下,发现原来的流量是假的。”李锐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个机会,他走上了互联网“打假”的道路。他认为,数据造假问题由来已久,不能轻易解决。
“刷量对市场非常有害。比如电商网站上的点赞和订单都是通过刷单来增加的,但实际上相关产品质量不够,服务不到位,会导致消费者错误引导,使其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几率更高。商家在销量上投入大量成本,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事实上,数据欺诈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丁道师说。
2017年,某知名视频网络平台起诉杭州某公司,称该公司“恶意”,干扰平台数据分析和重大决策。最终视频网络平台被赔偿50万元。
虽然有相关先例,但还是很容易找到视频刷机的推广信息。
“目前整个行业还是以数据来判断一个产品的价值和标准。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根本改变。”丁道师说,“要慢慢减少这个问题,首先要在国家层面明确法律法规,严格界定和限制刷量、炒作口碑、虚假评论等问题。此外,我还多次呼吁单独打破关键绩效指标。商品和服务的排名不应基于数量。一些真正的好产品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推向市场。服务好。”
李锐认为,刷量是技术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比如网络平台后台对刷的ID进行分类分析,然后对这些假的公众号进行处理。在这方面,网络平台还是有能力做到的。但是这项工作的成本非常高,这可能就是网络平台不愿意这么做的原因。事实上,数据监控一直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像第三方监测机构,如果能发展得更好,就会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
丁道师提醒消费者:“时刻保持警惕。如果你看到一个产品有几十万的订单,价格很便宜,质量描述的很好,不要抱着贪便宜的心理盲目购买这个产品,因为一个产品很便宜很好,不符合市场逻辑。如果消费者足够理性,不以‘数量’作为决策依据,这些欺诈行为就没有市场。所以,对于数据造假,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完善每一个环节。”
制图/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