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样 形式主义滋生 一些地方“放管服”改革跑偏走样
当改革没有完成时,只能进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画工笔画,实现精准改革。
“精简机构、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改革向内切入,拆除了“权力娃娃”。一系列惠企利民措施落地生根,各行各业的获得感普遍增强。
深化“简政放权、强化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仍需聚焦数据共享、改革不同步、形式主义、监管缺失等目标,持续精准发力,避免变异和偏差。
信息孤岛现象依然突出,改革协调问题尚待解决。“一窗受理一窗办理”“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次见面”甚至“不见面”...“精简机构、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打破部门壁垒、连接数据。
目前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滞后,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真正互联互通,形成“数据孤岛”和数据垄断。特别是关于企业的信息还没有完全共享,采集率、准确率、及时率不高。
有的部门各行其是,争先恐后,智能平台反复搭建;有些单位教条僵化,只认部门文件,无视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资源无法共享。
华中某市市长告诉记者,该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在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时,大部分单位表示大力支持,也有部分单位以没有国家局文件为由拒绝放权,耽误了改革方案的审批。“要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巩固‘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成果。要统一框架、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真正解决信息孤岛、资源不共享、重复投入等问题。”
半月记者注意到,我们越是深入基层,部门之间的隔阂就越多。
想给一些贫困户盖房子,需要17个部门的审批手续,还得申办厕所;申请在供电所安装三相电表,还需要村民小组、村委会、规划办、镇政府、供电所等审批。想要修缮祖屋,就要缴纳危房鉴定费和设计费...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仍面临审批限制过多、数据资源不共享等问题。“精简机构、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改革要延伸到乡镇。
不同步的改革也成为推进“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制约因素。正在创业的富宝想创业,想涉足建筑行业,但比建筑劳务资质强。他告诉半月刊记者,其实这个资质已经取消一年多了,但目前很多企业和办事机构还是要求提供它。
富宝认为,这是“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过程中,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一些改革步骤不统一造成的问题。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场主体必须同步推进。
重庆熊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宇认为,一些制度和管理方式落后于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下一步要更加注重政策与需求的有效衔接。
“企业服务是一项需要同频共振的综合性工作。有时候个别环节的效率可能提高了,但整体效率并没有提高。”安徽省市长何凤阳告诉半月刊记者。
形式主义滋生,一些改革误入歧途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改革只是看起来漂亮,形式主义和偏差依然存在。
江苏省委编办副主任张学才指出,由于“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大范围改革,一些地区部门怕困难,少数地区还存在形式主义,推动了“不开会审批”。
空喊服务口号在一些地方很流行。何凤阳指出,企业服务中口号式、体育式活动多,承诺的时限无法兑现,承诺的资源无法兑现;企业在不需要的时候天天掉头,需要的时候就消失了;活动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并不能为企业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
还有一些本该是政府部门面对的地方,却给了第三方机构;本来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却以购买服务的形式转嫁。以购买服务为名,推卸责任。
东部某市已将“二套房”房产证“审查材料”业务从政务服务中心移交给中介公司。原来由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转移到中介公司,再变成收费项目。有些市民不仅跑腿多,还花钱多。
在半月谈记者调查中也注意到,一些政务服务中心或办事机构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催生了一批“黄牛”“黑中介”,大大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
“要加强对‘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督和督促,实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变形、走样等问题。”湖南行政学院教授唐启宇和其他专家说。
社会组织需要培育,基层监督力量需要充实
在一些地方,有些权力可以下放但不到位,有些以分散和选择性的方式下放,有些以扔锅的方式下放。
何凤阳认为,“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实质是权力的转移,其中社会组织的培育是关键环节。目前,由于社会组织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部分权力无法下放。一大批有能力、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培育到位后,通过吸引公众有序参与,可以释放和激发社会活力。
在国内很多地方做过装修工程的张先生说,现在跟职能部门打交道真的很容易,但他担心的是行业的健康发展。一些进入壁垒降低后,“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如今,许多行业缺乏监管标准。比如同一个项目,选材和表面材质差别不大。其实水太多了,有的可以从中赚取暴利。然而,按质按量做项目的企业深受其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他认为,权力下放不能放手,在方便企业的同时,“管理”不能落后。
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当前监管并未渗透到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而是主要集中在市场主体的准入和运营阶段,撤销和撤销机制不健全,导致监管基础不清、监管转型滞后。基层执法力量分散乏力,也是监管路上的“拦路虎”。亟待解决长期执法、执法扰民、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
基层真正“接得住”“做得好”,加快配套机制建设,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和末梢监管机制建设,应是重要一招。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江西省安福县不少乡镇,承接办事的村级代办员除了小卖部店主、乡村医生外,多为村两委成员,未来当地还将聘用更多素质高、年轻化的代办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