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到底是欧阳修还是朱淑真写的?
作者:赵心放
诗词风格率真充满质感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曾如此评说:“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
朱淑真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阙《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全词叙述的故事,与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人面桃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比兴手法充满了《诗经》质地的美感,是千古不朽的男女约会名句。
旧时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有的说她不幸嫁给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官吏,也有的说她嫁给了一个市井泼皮赖,还有的说她......反正朱淑真运气不好,没遇到李清照那种男才女貌、琴瑟和谐的美满婚姻生活。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的朱淑真,满溢着悲凉之意抱怨之情。请看她的两首诗。
其一:《愁怀》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其二:《中秋闻笛》
谁家横笛弄清声,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悲乎!把鸥鹭鸳鸯硬生生地拉来作伴侣,没有共同语言,不能成为一家人。那年中秋之夜听到哀怨的笛声,唤起了独守空房之人的悲情,自己听不得这断肠之声,但怎能去责怪笛声呢?哎!婚姻不幸的朱淑真成年后的诗词中常见这类断肠之句。
据说朱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劫后余篇由一个叫魏端礼的人编辑整理成《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
试析身世扑朔迷离之谜朱熹理学思想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把朱熹理学思想奉为经典的历代腐儒们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还要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行。“人约黄昏后”是大逆不道啊!朱淑真的此类诗词句子是淫荡之言,岂能加以赞颂?但这首词流传于世后点赞曝棚,是无法抹去的。笔者管见,腐儒们就来个“移花接木”,安在了欧阳修的文集中。
与此同时,有意不在正史中详细记述朱淑真的情况,让后人们在众多野史中雾里看花去揣测。这种手法不是腐儒们新创,司马迁的《史记》就开了先河。《史记》的君侯列传,以歌功颂德为主,不少负面史实或不记载或轻描淡写。
实话实说,古代书生们对《生查子.元夕》词也各有各的看法。
明代杨慎在其《词评》中,明确指出是朱淑真所写,同时举出朱淑真的另一首内容相同、风格相近的词,指责朱淑真一贯就是个不端庄的女人。
清代名士王世祯则是用的另一个调说这事,在其写的《池北偶谈》中,说《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中的这阙词,不知何故讹为朱氏之作了,让世人疑淑真失妇德,记载不可不慎也。哈!王世祯的这种洗白方法一点也不严谨。
笔者在“写乎”平台曾发表过一篇拙文,叙述朱熹差点把宋代另一个才女严蕊整死的事。在朱熹的眼里,宋代才女他只认李清照和魏玩,并不把严蕊算在内。为什么呢?不是朱熹贵人多忘事,而是严蕊出身低贱。
结束语为啥朱淑真的身世扑朔迷离?最佳答案是因为其诗词有违“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有违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则出身低下,被历代腐儒们有意造成的。
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