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变油 挑战美国工艺 他用中国技术把煤变油
他挑战美国工艺,用中国技术把煤变成石油
舒,浙江长兴人,现任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公司总工程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字符文件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大院看到,全球唯一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即将完成日常维护并重新运行。无论是运营还是检修这条全球领先的煤化工生产线,其一举一动都是世界同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一片蓝色的“工作服海洋”里,有一个人忙碌而紧张,指导着终检和临时增加的技改工作,一个个询问着每一个环节。
我看到这个人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幽默直接,外表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采访我很简单,因为我这辈子只做过一件事!”记者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大笑起来。他是舒,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公司总工程师。
把想法变成现实
1978年,高中毕业的舒考上了杭州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后考入煤炭科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在我读研究生的那一年,根据国家‘六五’和‘七五’规划,煤炭科学总院建立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煤炭液化实验装置。从那时起,我开始接触煤炭液化过程。此联系人从未被释放。”舒回忆说。
熟悉舒的人说,中国煤制油项目刚启动的时候,舒就一头扎进去了。那时候他还是个学生,再出来的时候就成了总工程师。
这个过程听起来很容易,但却充满了挫折。在煤炭科学综合研究所读书时还是单身的舒,晚上睡不着觉。一些新奇的想法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里:石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煤,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当时主要用于发电。煤和油,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在外观和用途上有很大不同,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中国煤多,油少,气少。它能把煤变成石油吗?
舒不只是思考,而是边思考边研究。
1996年,国家领导人视察煤炭研究所,论证煤制油项目的可行性。35岁的舒代表团队做了详细的报告。这份报告为国家最终启动煤制油项目奠定了基础。
随后几年,舒对煤炭直接液化技术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本人也从一名普通的研究员成长为煤炭科学总院液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舒告诉科技日报诉记者:“早在20世纪初,西方国家就有煤炭液化技术,但当时相关技术比较原始,成本极高,储备技术主要是为了战争需要。后来随着中东大量石油的发现,煤炭液化技术逐渐被很多国家遗忘。但我国的特殊情况要求我们掌握一套成熟的煤炭液化技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这样的思考,舒葛平从20多年前就定下了毕生为煤制油事业奋斗的目标。2002年,神华集团启动煤炭直接液化项目,已经是业内杰出科学家的舒受邀加入。
质疑进口技术
业内人士向记者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只掌握实验室级液化技术的研究人员似乎对完全依靠国内技术从事真正的液化项目没有充分的信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相关部门决定采用美国某公司的技术将煤炭直接液化项目落地。据说该技术以神华煤为原料,声称出油率达到66%,比一般工艺高出15%以上。
然而,舒葛平觉得这些数字可能是潮湿的。他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国家选择的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最终得出66%的出油率不可靠,整个工艺存在风险,基本不可能稳定运行的结论。
质疑一项国家认可的进口高科技,在当时是对权威的否定。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而舒正是这么做的。
"美国的月亮一定比我们的圆吗?"舒歌平说:“搞科研的人都不敢相信!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抛开功利主义,尊重国情,从实际出发,寻找中国自己的路。”
下定决心后,舒歌平提交了关于工艺包分析结果的报告——《关于美国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的探讨》,指出了美国工艺存在的问题。集团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支持他提出调整方案。
为了鉴定美国技术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舒歌平举家搬到实验室,经常独自在空摇摆实验室加班。他的眼睛烧红了,脸上有煤油味,脸色变得又瘦又黑。
2002年10月,舒提出对美国工艺进行重大调整的建议,大胆提出采用更稳定、更易操作的煤浆系统,采用固液分离成熟度更高的减压蒸馏装置。
为了掌握中国人手中的核心技术,舒在国家863计划中牵头担任高效合成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研究组首席科学家和组长。他带领研究人员经过12次持续5900多个小时的实验,成功研发出催化剂,最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工艺。"没有催化剂,煤的直接液化是空"他说。
扎根沙漠十几年
与人交往时,幽默是舒葛平最大的特点,也是大家谈论最多的。
2004年,煤直接液化项目中试装置在上海试运行。舒曾对团队成员说:“煤液化过程的实验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如果失败了,我们一起跳进黄浦江!”
有些人把这解释为一个笑话,而另一些人则从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舒回忆说:“当时压力很大!是希望和自信支撑着我走下去。那几天,我急着生气。有一段时间,我想说话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喉咙就是不出声。它就要爆炸了!”
在上海,舒带领团队五年。该试点工厂运行了5000多个小时,培训了500多名操作员。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装置的建设采用了当时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
舒总结道:“现在看来,试点阶段极其重要。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个设备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果某些问题出现在工业设备上,后果将是毁灭性的,但许多问题将在现阶段得到解决。”
2004年,世界首个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开工,舒随项目组一头扎进毛乌素沙漠,直到现在。
2008年12月31日是我国煤化工领域划时代的一天。1000吨煤直接液化项目调试16小时后,清澈的石脑油和柴油流出生产线。
当工作人员把装满成品油的玻璃瓶送到坪时,队员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舒流下了眼泪。从那以后,中国获得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尽管如此,舒葛平一天也没有放松过。“长期以来,我们生产线上的一些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这个问题不解决,我的心就不踏实。”他说。
近年来,在舒的带领下,煤炭直接液化生产线关键部件不断国产化,生产线国产化率达98%以上。
如今,蜀国的即将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不能闲着。“现在我们生产线唯一的问题是出油率离理想水平还很低,我们正在加紧研究。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说。
记者问舒,这么多年坚持这条生产线的动力是什么?
他咧着嘴笑了:“煤直接液化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煤直接液化在哪里,我就必须在哪里,我这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