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大学 在今天的中国阅读孟德斯鸠有何特殊意义
【编者按】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西方现代国家理论和法律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思想对当代政治生活影响深远。德格拉夫以研究孟德斯鸠而闻名,他的《孟德斯鸠传》被公认为最具学术价值的传记之一,最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近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刚做客万圣书园畅谈:在今天的中国阅读孟德斯鸠有何特殊意义?瞿景东认为,孟德斯鸠是真正进入法国近代司法、政治、学术等领域的第一人,具有极其丰富的现实经验和政治经验。他的存在提醒我们,今天对中国新问题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在于左、中、右、保守派/激进派之间的争论,而必须基于对中国长期或短期历史的现实思考,从而非常细致地梳理和理解现实和历史的问题。否则,观念和立场的争论永远是幼稚的想法。彭刚则指出,中国传统和西方传统里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一劳永逸地找寻一种最好方式的思路。与此相对的则是,寻找“最不坏”的解决方案的方式。而孟德斯鸠身上所体现的权力观,即把权力看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邪恶。他后期着作的核心问题之一,即思考如何使必不可少的邪恶变得不那么邪恶,而又能发挥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瞿景东和彭钢在讲座现场。本文图片均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提供。
渠敬东:《孟德斯鸠传》这本书最早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我和我的学生在一块研读孟德斯鸠原着的时候,也读过这本书。孟德斯鸠的经历和思想,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思想处境里显得非常有意义,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我们都知道,时隔两个30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无论是套用中国人常说的“江东三十年,江西三十年”,还是从西方的角度,我们像黑格尔一样用辩证法来理解历史,我们都知道,今天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新的阶段。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都会出现思想和精神上的混乱,很多学者或知识分子都会在新的阶段进行探索和努力。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当然,这个机会肯定有潜在的隐忧。因此,我想从思想界和学术界面临的这样一个时代问题来谈谈孟德斯鸠的思想。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都知道,当历史开启一个比较新的时代时,很多人都愿意从“我们应该走哪条路”、“我们应该怎样活”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我想最近这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学界有很多争论甚至争执,大家对此都有理解和体会的。然而,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应该如何思考中国走过的100多年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学者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大多还是从基本概念和立场出发,或者从单一的思想逻辑出发。换句话说,我们学者最关心的问题似乎是:我们在观念和价值观上有什么样的取向,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取向。这样的想法并不成熟,因为真正的学者——我指的是孟德斯鸠——今天的意义在于,他不仅关心纯粹普遍的、有价值的和概念性的东西,而且应该关心、理解甚至深入研究我们具体的历史和现实的变化。在这一点上,孟德斯鸠有极其独特的意义。西方在现代转变中,无论是神学问题还是自然法问题、人性的问题,到了十七世纪这个社会史家称为“总危机”的时代,也是一个新的时代,笛卡儿、霍布斯等很多人提出了全新的、基于变革或转型的现代性的出路和探索。这些思想在观念论的角度上,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不仅是形而上学的,也包括政治哲学的。但同时,我们也知道,面对“现代”的观念,先贤所提出的关于现代的很多预设,一旦进入现实的具体历史,也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困难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孟德斯鸠非常重要,因为也许他是一个真正进入现实历史和政治状态的思想家。换句话说,他不是一个纯粹根据想法设计生活和思考的人。所以,我总结一点:孟德斯鸠为我们今天思考中国新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这个维度并不只在于左中右派、保守派/激进派之间的争论,所有这些争论都必须基于中国长时段或短时段历史的现实思考,我们要有充分的努力和耐心,对现实的问题和历史的问题做极为细致的梳理和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和观念一起寻找到我们自己的路径。否则,只在观念、立场上的争论和争执永远都是幼稚的思想。这是孟德斯鸠对我们的意义。当然,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可以在他的文本中了解孟德斯鸠,还可以联系他自己的真实生活、实践和经验。在孟德斯鸠的生命史上,他作为贵族进入了法国司法、政治、学术等领域的内部关系。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极其丰富的现实经验和极其丰富的政治经验。不了解孟德斯鸠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就无法理解他的思想。今天,我们的思考特别需要全面理解孟德斯鸠和类似的思想家,这样我们才能在概念和价值的意义上走出纯粹的争论。这是我简单的一个开场白。讲座现场。
彭刚: 这是一本很好的关于孟德斯鸠的传记。我认识译者许明龙先生,他是专门做法国史研究的。多年前我的硕士论文是关于保守主义思想家柏克的,我的老师何兆武先生请许明龙先生参加了论文答辩,我因此认识了他。我知道他有很好的专门研究,而且他翻译了很多重要的法国史着作,比如《蒙塔尤》等,还重新翻译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他的译文非常下功夫、非常可靠。这本书的品质和我与译者的渊源,使得我对这本书有亲近感,所以我很乐意来参加这个活动。与卢梭不同,孟德斯鸠的作品和生活让你感受到戏剧性。然而,如果我们不太了解孟德斯鸠的生平,不知道他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那么我们就缺乏一个对孟德斯鸠自己的思想和思想以及通过他观察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特别重要的维度。刚才渠老师讲的时候,我想起了以赛亚•伯林的一本文集的名字,《现实感》。现实感,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词。这些年在我们国家、我们学界,有时候我觉得学术训练变成了使得有的学者完全丧失现实感、而以表面上很学理化的方式来反常识的过程。举一个例子:虽然我也赞成,应该对我们的传统充满温情,我们的传统中有着很多我们在当今社会可以受益的成分,可是我曾不止一次看到有人高论,说要想解决中国社会中现存的问题,所有答案都可以在传统中比如说孔夫子那儿找到,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一切按照孔夫子说的来做。我私下觉得,发这样高论的学者是不是没有考虑到,孔夫子碰到的问题,和太多为人父母者碰到的问题好像是一样的:我最清楚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对他最好,可是我唯一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他不照着我说的做。孔夫子唯一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照着他的话做的人实在不算太多。孟德斯鸠的一生并不像卢梭那样富有传奇色彩,他经历过坎坷和奇怪的心理,也不像伏尔泰那样有魅力,他口才好,谈吐风趣,能在女士沙龙等场合呆在家里。孟德斯鸠的生活环境其实非常优越。这本书中,有很多孟德斯鸠生平中非常有趣的情节。比如,他和他的妻子似乎并没有特别融洽深厚的感情关系,但是他没有把这一点看得特别重;又比如,作为波尔多大片葡萄园的主人,葡萄酒的销售收入是他很重要的财源,他要想办法把自己的葡萄酒卖出去,所以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怎么生活的,他是如何参与到司法体制中的,他当了几年法庭庭长,后来为什么又不愿意干这个活了,他是怎么到英国去的,在英国卖葡萄酒的时候怎么观察那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的,等等。经常与孟德斯鸠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权力平衡”和“三权分立”的概念,来源于《论法的精神》的一部分,这是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考察。虽然很多人一直认为孟德斯鸠对当时英国政治制度的理解不准确,存在“创造性误读”的情况,但孟德斯鸠对亲自考察过英国、了解法国司法制度和政治运作的人进行误读并不是特别容易。当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更加临场的感觉。通过孟德斯鸠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启蒙运动以及18世纪贵族和文人是如何生活的。我觉得这本传记虽然出版有些年头了,但直到现在来看,还是一本高质量的传记。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我们了解一个思想家,既需要了解他的理论建构、观念体系,还需要了解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来思考的、是什么样的一些事情触动了他、他为什么提出如此这般的观念和思考路向。瞿老师说孟德斯鸠不同于其他思想家。他不是抽象思想的制造者和建设者。我认为这非常重要。也许我们可以对人类思维的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一套美学理论可以是虚幻的、崇高的、极其抽象的,你可以说你有多美,有多好玩;但是,对于一套社会政治理论,我们有必要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你的奇思妙想,就像完美的思想一样,如何在社会政治现实中得以实现?孟德斯鸠在思想史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他1755年去世,去世之后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权力制衡的基本观念和原则就有机会落实到了现实政治制度的构建之中——1787年的美国宪法就是以权力制衡的原则来设计其基本政治体系的;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的《人权宣言》中,也明确地提到,没有分权,就没有宪法。尽管当今世界对于权力制衡的具体方式和性质有着不同看法,但“权力往往被滥用”、“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必须把权力锁在笼子里”等观念,已经成了很少有人会否认的现代文明世界的共识。一种政治理念和原则相对有效地、相当快地落实到了实际政治生活里,这是人类政治观念史上少有的成就。瞿景东:为什么孟德斯鸠在西方政治思想和社会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他是第一个进入一切现实和实际的司法和政治运作,从而提炼问题的人。因此,孟德斯鸠的整个理论具有强烈的经验意识。
经验感并非指我存在的当下世界的经验感,更包括他对于希腊、罗马、中世纪和当时欧洲现代各国的整体的历史感受和判断。换句话说,是用纯经验的方式去理解历史。这和今天我们学生迷恋的很多方式不一样。今天我们学生往往最迷恋的是:学者说一件东西怎样好,是怎样一步步推演过来的,纯粹的观念世界美妙无比。不过,所有这些理论,即使的确是好东西,也往往是经受不住考验的。我看到过很多学生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学了很多美妙的理论,做了无数的好梦,一到现实里一下就被摧垮了。换句话说,有时候知识和抽象观念越多,我们理解现实、理解经验、理解政治的能力反而越弱。这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中国很多传统的为人处事的理论和原则。中国很多传统思想家从来不带头,而是试图在世界与世界、历史与现实、多数与少数之间取得平衡。所以,我强调孟德斯鸠学说里充满的那种和缓平衡的气息,充满着他所推崇的节制的德性。只有那样理解才是真正的政治和真正的社会,才是一个可以建设的、可以努力、可以慢慢变成现实和逼近我们理想中的善好状态。这一点,我觉得孟德斯鸠极富意义。而且,孟德斯鸠的理论气质也如此。我们都知道他有一套政体的学说,不仅对于现实的欧洲乃至从希腊罗马及其后的历史有很多考察和体会,他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之间也有一些微妙的关联。他把政治理解为政体的自然和政体的本原,而不只是一种预设,古今之间也有一种微妙的平衡。最有经验的理论不仅仅是从类型论推导出来的政体理论,还在于他考察了另一面,即由一切历史和现实构成的政体,即政治或法律的起源。什么是原始?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具体情绪,以及情绪、情感、反应、激情、观点、美德等。由所有人一起制作。只有把两者——政权的性质和政权的起源——结合起来,只有把政治社会的结构和具体运行的机制结合起来,才能相匹配,相平衡,才是好的政治。这太重要了。而且,他的政体类型学也不意味着所有的现实只是一种类型的表现。因为我们所有的现实社会和政治都是历史不断传承转化积累的结果,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也是所有具体的现实社会和政治、不同政体的不同部分和不同比例相互结合融合而产生的结果。有了这些学说,我们一定不会用一个单一的、一元化的、抽象观念的方式,来固执地理解现实的政治和我们自己。这一点上,我觉得孟德斯鸠是最了不起,也是最成熟的思想家。这对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学术意义。例如,如果我们读了好书,有了好的想法和概念,我们就必须对现实社会有很多了解。我们不能总是迷恋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通过阅读好书而成为好人。如果你对现实生活没有丰富的理解和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不要说你掌握了很多道理。中国古人也是如此。没有人能仅凭自己的头脑来把握这个世界。所以,我说今天整个学界有一些偏颇的地方,因为也许美妙的观念太吸引年轻人了。所有年轻人请注意,这正是你幼稚的地方。彭钢:如何解决人类的政治安排问题,我认为这确实是人类走出愚昧,进入文明所面临的问题。有一种想法可能是理想化的,寻找“最佳”系统。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什么中文翻译成“理想国”,而且一直都这么固定?它真的想找到最好的政治统治方式,那就是哲学为王的统治,哲学家成为国王。“王”代表权力,“哲学家”代表智慧和美德。一个人或一群人掌握了最好的力量,既有力量又有智慧,充满了美德。你还想要什么?可是,这有点像我们中国传统里对圣君贤相的想象。柏拉图说要出现哲学王这样最理想的情况,并非必然,而是要看机运,就是要撞大运,完全是偶然的事。中国传统和西方传统里都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要一劳永逸地找寻一种最好方式的思路。与此相对的是,寻找“最不坏”的解决方案的方式。比如,市场经济、民主政治都并不完美,都有其瑕疵乃至缺陷,可是,相比于其它经济和政治组织的方式,几害相遇取其轻的话,它们就显得更可取了。孟德斯鸠还有另一点对我们今天非常有启发和重要:如何看待政治权力?人类一旦进入文明,就会借助政治组织来应对自然和其他群体的挑战,就会拥有政治权力。你如何看待政治权力?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人去过安阳殷墟。去了殷墟,却看不懂甲骨文。一堆堆白骨头,活生生被当作陪葬品屠杀的男男女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情况不禁让人感慨。人类政治权力,进入文明的产物,给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带来了如此多的痛苦和巨大的伤害!人类历史不仅是文明进化的过程,也是野蛮的过程。文明和野蛮总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孟德斯鸠身上所体现的权力观,是西方传统中的一种路数,即把权力看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邪恶。权力不是一个好东西,有可能给我们带来风险和伤害,可是又必不可少,人类生活中离不开它。即使荒岛上的鲁滨逊,一旦多出来一位“星期五”,两个人之间也出现了政治权力关系。可以说孟德斯鸠尤其是在他后期的着作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思考如何使必不可少的邪恶变得不那么邪恶,而又能发挥它必不可少的作用。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即对政治权力的本性的这么一种理解。像《论法的精神》里,讲到权力就是会被滥用的,权力容易被有权力的人滥用,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规律。这话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阿克顿勋爵那儿,更是变成了“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致绝对的腐败”的名句。讲座现场。
渠敬东:彭老师说到“权力总是会被滥用的”,我们往往容易理解成一个人的权力。孟德斯鸠则讲,无论是一个人或少数人依照法律而拥有和行使权力,还是所有人都行使权力,权力都有可能被滥用。这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他那里并没有一种政体是绝对好的,这是他政治上非常睿智的地方。他检讨了西方历史几乎所有的不同阶段,比如说希腊的不同城邦、罗马和外族不同的历史,以及当时英国、法国或者威尼斯这样的城市国家的历史,得出这样一种观点。在这点上,孟德斯鸠永远都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我们对权力的想象,往往指的是某一个人或一群人滥用权力,这是不充分的。注意这一点,会加深我们对孟德斯鸠的理解。我读了孟德斯鸠的书,仍然感受到自我教育的意义。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其实谈到了教育,指的是如何与政治制度的教育相匹配。那么我所说的教育意义是什么意思呢?就像彭老师说的,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与一切现实和他人相关的生活中,即使他积极地为大多数人服务,也不能只靠他简单的理想,或者他认为最好的价值来生活。所以我说,从这本书里,你真的可以看到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必须了解和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各种各样的历史、各种各样的制度,去不断地体会、融合、平衡,才有可能是最富有智慧的生活,也是最有德性、最有节制的生活。一个只靠自己内心、只靠自己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活着的人,往往不懂得节制的德性,也不懂得政治的真正奥秘。这正是孟德斯鸠了不起的地方。我们今天的教育、大家迷恋的很多学说,很多时候不会给你真正生活的乐趣,甚至你一到具体的生活世界里不会带给你快乐。这是读孟德斯鸠在自我认识和教育上很大的意义。彭钢: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有成千上万的重要人物,他们各不相同。每个人关心的事情不同,价值观不同,想法也不同。孟德斯鸠以《论法的精神》为例,发展了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色彩的理论、权力制衡理论、政体分类理论……那么他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他最关心的是自由。可是“自由”这个词本身是特别暧昧和复杂的,尤其到了后世,这个词变得越来越复杂。好多年前看电影《勇敢的心》,主人公华莱士最后被处死的时候,呼喊的就是“自由”。在他那里,“自由”大概指的就是不为外族所奴役。可是不被外族奴役当然好,但被本族奴役就自由了吗?也不见得。可以说很多思想家都关注自由,伏尔泰也关心自由,但他关注的主要是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大家都熟悉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愿意以生命来扞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孟德斯鸠关注的是政治自由。他如何定义政治自由?他的说法很直白:如果我没有做违法的事情,我就知道我是安全的,自由就是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只要我不做任何违反事先规定的法律的事情,我就安全了,我不会一个人坐在家里,灾难就会从天堂降临。这听起来可能很卑微,但我认为这正是他非常有趣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自由的对立面是专制,那么什么是专制呢?孟德斯鸠有句话说,专制的原则是恐怖。孟德斯鸠的声明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赞赏。什么是恐怖?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我们谈论皇帝的权力,说它是“不可预测的”,“像陪伴老虎一样陪伴你”。也就是说,面对专断的权力,你永远无法预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专断的权力只能靠其不可预测性来实现有效的控制。如果可以期待,就完成了。为什么要有权力的制衡?因为在孟德斯鸠看来,权力本性里就有可能倒向邪恶的一面,只有有效制衡,它才能有它的边界、不再为所欲为,这个边界的存在,就能够确保我们的政治自由。渠敬东:孟德斯鸠同样也说道,对极端平等的追求仍然是恐怖和专制。所以大家注意彭老师讲的权力本身滥用的可能,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滥用,各种政体里都有可能被滥用。因此,孟德斯鸠认为,专制与革命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一个人滥用权力,与所有人反对一切权力而追求极端平等,并没有实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