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朝晖 中央指导组成员童朝晖驰援武汉50余天:见了病人就要救
北京,3月9日,本站1月18日抵达武汉。中央湖北省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佟一直在忙碌:参加危重病人救治,制定一系列规范化诊疗流程,相关部门提出相应防控措施,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临床研究,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减少社会恐慌。
图为童在重症监护室巡视。图片由北京朝阳医院提供
“二哥比大师兄还狡猾”
2003年非典爆发时,佟38岁。当时,他刚从德国回国。
他回忆说:“过去我没想那么多。当时不知道什么是非典,就冲上去了。”他在北京承担了非典主任医师的任务,每天奔波于北京各大医院之间,对接受临床观察的患者进行筛查和隔离。当年4月,他成为非典定点医院的病房主任,创造了不超过100名非典患者死亡的记录。
这一年,佟55岁,遇到了与非典病毒有85%相似性的新型冠状病毒。他说:“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使命感,看到病人一定要救。"
作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组专家,1月18日抵达疫情“风暴”中心武汉。
童是湖北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在家乡,他感到特别痛苦和痛心,希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更多的患者能够转危为安。
面对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童、东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邱海波、北京协和医院ICU主任杜斌每天深入临床一线,巡视武汉各大医院,指导并积极参与危重患者救治。
除了武汉的6家危重患者救治医院,他还走访了武汉及其郊区的30多家医疗机构,甚至还走访了黄冈、黄石、鄂州、孝感等地,指导危重患者救治,以期将患者的救治水平均化。
他提醒他的医学同事要警惕新冠肺炎和非典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没有明确的接触史,没有发烧、轻微咳嗽或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还有头痛,潜伏期超过两周。“总之,有些患者症状隐匿,进展缓慢,长得不像患者,不容易被重视和认可,而且比2003年的非典还狡猾。二哥比老爷哥更不好意思。”
撰写临床工作笔记,帮助同事了解新疾病
针对不少专家提到的感染是继发于或并发于细菌感染的情况,童表示,与甲型流感相比,的细菌感染问题较低,但也要注意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要滥用抗生素和激素,从而合理用药。
“今天,我们来谈谈重症和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的营养支持……”他认为:“重要的事情说一百遍都不为过。对于100%供氧,在较高条件下无创通气2小时,氧合指数仍小于150的患者,应尽快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有些轻症和普通患者进展到重症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有些患者半天就能进展到重症。”他认为,不仅是重症患者,轻度患者也需要前行。于是,他去收容所医院“抓鱼人”,挑选了一批60岁以上伴有基础疾病需要吸氧的患者,转到重症、危重症患者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什么是恢复期血浆?治疗效果如何?如何做呼吸支持?.....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他总结经验,写临床工作笔记,帮助全国的医学同仁了解疾病。
他和专家组成员结合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经验以及国内外循证医学,为新冠肺炎制定了一系列诊疗标准和流程。
科普知识可以减少社会恐慌
童不仅及时总结临床经验、撰写科研论文,还将科普知识传递给大众,回应社会关切,解答民众疑问,消除社会恐慌。
当人们盲目看好双黄连等药物的动物实验结果时,他提醒公众理性看待动物实验结果。
当人们怀疑患者是否会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时,他就大谈病毒和机体免疫规律,认为抗体会持续半年,一般半年内不会第二次感染。
当公众对少数出院患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感到不安时,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短暂的核酸阳性是不会传染的。
当一些媒体曲解新冠肺炎患者的尸检结果,质疑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技术时,他写文章传达正确解读知识。
病人对出院后如何恢复表示困惑。他通过媒体发声,并告诉大多数患者,根据SARS患者的随访经验,他们的肺功能可以在一年内恢复。
“每当灾难和流行病发生时,人们总是希望找到一种特定的药物来控制相关疾病。”童说,但遗憾的是,国内外尚未发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他强调,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还有很多未知。科学地、辩证地、有充分证据地对待患者是必要的。
童说,随着对的深入了解,甚至会有第八版和第九版的治疗方案。
“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家里总有一盏灯为你点亮!”他已经赶往武汉50多天了。他看到女儿的微信,眼里含着泪。他在微信里被称为英雄,要他“注意防护!多加小心!记住,你爱的人日日夜夜都记得你,期待你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