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要坚强 习近平致敬的战“疫”英雄 壮哉 大武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效春和他的同事检查了新冠肺炎患者的CT图像。新华社
随着疫情的蔓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效春大声疾呼,要把CT临床诊断作为筛查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长王伟接受新华社专访。新华社记者王摄
疫情正在肆虐。面对“一床难求”、死亡人数飙升的危险局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带领团队迅速重建近2000张新床位,主动承担起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
“我报名!”“我熟悉它,我会来的!”.....长长的话语,伴随着白色的铠甲,逆行远征。
在这场殊死搏斗中,有的医护人员的脸像刀痕一样深,有的手肿得不成样子。他们筋疲力尽,在角落和桌子上到处都能睡着,这让中国人感动。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彭和夏思思...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病人,这让人流泪。
医者,救死扶伤。事情不投靠,也没有回头路。
武汉当地6万多名医务工作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4.2万名医疗队员并肩作战,与时间和疾病赛跑。
在最需要的地方,白衣战士们用生命去执行任务,成为成千上万武汉人的依靠。
截至3月29日,武汉市累计治愈出院45733例,治愈出院率91.5%。
——面对困难,表现出无惧无悔的感情。
在苦难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
除了白衣战士,还有与城市同进退的社区工作者、警察和基层干部。
用心保护生命。无数个深夜,陪病人去医院的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道曹芳社区书记杜云想得最多:“车能快点到,是病人的希望。”
不要放弃日日夜夜,追逐希望。“我最近每天工作15个小时左右,但我们知道,时间不等人,疫情不等人!”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柯蓝从未停止过跑步。
在武汉市江岸区黄石路汉口药店,惠民花园小区网格员冯峰把为居民购买的药品挂在了墙上。新华社
默默坚持,尽力而为。早上5点,社区网格员冯峰出门帮助居民买药,10多个小时后终于拿到了近百种药品。他身上贴满了药袋的图片,有人开玩笑说他就像“游戏里的大英雄”。
勇往直前,编织一道严密的防线。红山区司法局干部杨端华患有鼻咽癌,身体瘦弱,背着10公斤重的消毒喷壶,从一楼爬到七楼,不容易。当他沉入社区时,他穿上防护服,每天杀死社区里的五个单位。
无悔付出,保平安。小区中转车辆不够,警车来送;无家属,有民警陪同;病人有意识形态上的顾虑,警察会帮助解决。在高风险转运环节,无畏的金盾挺身而出。
4.45万党员干部职工下沉至1.38万余网格;1.9万名民警迎难而上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3.6万名“城市美容师”坚守岗位,努力把干净的容颜还给城市...他们和广大社区干部一起面对千家万户,克服一切困难和风险。
面对居民的投诉,武汉多文社区主任田林耐心地松了口气...但当有人说“谢谢你,辛苦了”时,他忍不住皱着眉头哭了。
武汉的每一个人,就像钻石的每一段,都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守望相助,聚在一起传播大爱。
在“封闭”之下,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要维持两个多月的基本稳定,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这样就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背后是无数微光的汇聚。
自疫情爆发以来,瓦坎达轻饮咖啡店已配送近3万杯咖啡。每个咖啡纸杯上都写着咖啡师写的问候。新华社记者乐摄
医生和护士打架时,他们没有撤退。煮咖啡,做奶泡,一天几百杯,亲手写祝福,送给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疫情以来,瓦坎达轻饮咖啡店共送咖啡近3万杯,成为疫情中的一股暖流。
当社区被封锁时,他们没有观看。在60多公里的路程中,35岁的快递小哥朱洪套每天都要和几个人一遍又一遍地过马路,不仅是为了送包裹,还有很多“兼职”——做社区采购员、给奶奶买药、喂宠物。“只要我们还在跑,武汉就不会停。”
杨雪和守护天使志愿队的队友在一起。新华社
当交通堵塞时,他们毫不犹豫。中午12点,“守护天使”志愿者团队的杨雪和队友们匆匆吃过午饭,继续接送医护人员、收集医疗设备、运送物资。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他们一直在武汉的街道上飞行,守护着自己的城市...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武装的外卖兄弟和快递员不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它们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家庭,试图确保每个人都能保证基本的生活。
心中有爱,战斗才会强大。出院患者不断增加,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少;收容所医院全部关闭,武汉98%以上的非疫区关闭。
普通人站出来,把自己变成“超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拯救这座心爱的城市。
同舟共济。他们用勇敢、牺牲、无私、互助点燃了希望之火,交换了城市之光。
面对大考抗大疫:保卫武汉,我们就赢了!
说起武汉,钟南山院士曾哽咽落泪。“这个实力上来了,很多事情都可以解决...武汉是一座非常英雄的城市。”
踏上返程的陕西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第一位队员崔亚青,在途中流下了眼泪。新华社记者肖一久摄
3月17日,踏上返程的陕西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第一位队员崔亚庆含泪回望这座城市说:“武汉真的很难,但我们的国家已经过去了,武汉人民真的是英雄。”
陕西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队员在返程大巴上拍摄武汉日出。新华社记者肖一久摄
日月开新币,天地重春。
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会和他们的英雄城市一起,冲破藩篱,走出阴霾。
经过艰苦努力,武汉作为全国疫情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接连收到好消息:自3月18日以来,武汉除23日新增确诊病例外,其余12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危重病人的数量已经下降到三位数...
同时,武汉市局部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越要小心谨慎,再接再厉。
目前,武汉市仍有1733例接受治疗,其中重症和危重症601例...医务人员正在与死亡作斗争,为自己的生命而战。
苦难中孕育希望,痛苦中迎来新生。
面对疫情防控的全新征程,只有保持“坚持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永不还”的拼搏精神,才能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大考书写一份合格的答卷。
3月28日,武汉轨道交通部分线路恢复运营。这是一名“车载安全员”在武汉地铁2号线车厢内巡逻。新华社记者沈博涵摄
-地铁开通了!随着一声汽笛,武汉地铁2号线首班车缓缓驶离长清车辆段车库,城市交通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列车从中国铁路联盟武汉中心站发车。新华社记者肖一久摄
-板列通!停运60多天的钢铁巨龙国际列车,开始隆隆满载防疫物资,驶向欧洲。
——企业在运转!截至3月28日,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工业企业复工率分别达到98.2%和95%。
“蔡林记”热干面馆经理周秋香正在做热干面。新华社记者熊琪摄
-里根面条回来了!烧开水,准备材料,混合酱汁,捞面条...庆忌街的老热干面名字“蔡林佶”恢复了网上销售,面条一度香浓。
收回失去的时间!
回望历史,伟大的中国人总是在追求时间中书写新的历史;回望过去,无论抗击洪水、非典还是冰灾,英雄的武汉人总是在拼搏中创造新的奇迹。
灯光修理工文瑞在雨夜拍照,记录武汉长江大桥的灯光情况。新华社
从“加油武汉”,到“致敬抗疫英雄”,再到“武汉一定要赢”,长江沿岸的景观灯招牌几经变换,也记录了这座城市抗疫的故事。最后,守着这些灯两个多月的“90后”男孩文瑞开始计划回山西老家的时间。
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灯亮着。文瑞知道春天有一盏灯等着他去约会。
"寒冷的通知结束了,春风回来了."
通过60万米空高度卫星的眼睛,人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变热,武汉正在移动!
恩格斯曾说:“没有不被历史进步所补偿的伟大历史灾难。”
天道酬勤,耕田不欺。人们坚信,一个崭新的武汉,一定会再次经得起潮流,不辜负武汉的伟大声誉。
看着楚天,万众一心;放眼中国,14亿颗心在同一条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英勇的武汉人民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伟大,伟大的武汉!雄哉,武汉人!
……
25日凌晨,随着一声呐喊,新冠肺炎孕产妇定点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产科迎来了新生命。这是疫情期间在这里出生的第20个新生儿。
按照诊疗标准,新生命在隔离病房观察14天后,将于4月8日首次与亲人团聚。
那天,正好赶上武汉解除“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