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当家 读《傅雷家书》学当家长,孩子人格为主、知识其次,父亲是引路人
“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像傅雷这么严格,这么一丝不苟,这么有原则,又为教育孩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他是世界上不可多得、不可多得的父亲。”
这是著名作家叶永烈在《傅雷与傅聪》序言中写的一段话。
12月29日凌晨,据报道,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因新冠肺炎并发症在英国去世,享年86岁。
有句话说,不认识他,就应该认识傅雷,不认识傅雷,就应该认识傅雷的《家书》!
1981年首次出版的《傅雷家书》畅销近40年。这是译者傅雷和他的妻子给儿子的家书汇编。它摘录了傅雷先生从1954年到1966年5月的186封信,最长的一封长达7000多字。
傅雷的《家书》展现了典型的中国式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生活态度,堪称经典。台词中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期待,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崇高感情。
据叶永烈先生所言,《傅雷家书》犹如山间潺潺的清流,似碧空中的白云,似海面上自由飞翔的海鸥,似无暇的白玉,似透明的水晶。感情是那么简单,那么真实,那么善良,那么美好。没有虚伪,也没有必要假装有潜力。
傅雷的《家书》体现了父亲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对儿子的教导。每一封家书都体现了他高尚的生活水平、优秀的品行和传统的道德品质,远远超出了傅雷的家庭范围。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可以从傅雷的《家书》中学习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和方法。
傅雷《家书》中所展现的四种教育理念,至今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
第一条:教育要重人格,其次才是知识。
其实这篇文章和我们现在提倡的“以德养人”是一致的。从心理学上讲,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适应中对人、对物、对自己的行为的内在倾向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人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体质的综合。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往往把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把孩子个性或品格的培养放在第二位,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和过激行为。
事实上,知识的获得是暂时的、周期性的,而道德是伴随一生的。在傅雷看来,一个孩子是否贤惠,是否正直,是否缺乏一些知识,都无关紧要。
第二,民族观念是立足世界的基础。
傅雷认为,任何孤独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文化孤独,而文化是有民族性的。傅聪离开英国后,这种书信教育变得更有意义。
第三,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变”,而不是吞知识。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不是从死亡中学习,而是真正理解并内化为孩子的能力。这与有些孩子很难类比学习,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是一致的。
第四,分数和能力不一定一致。
具体学习方面,傅雷一直不太关注学校成绩,认为成绩往往与真实成绩不符。
考试成绩是学生的命根子,是教师的法宝,是考核的方式和手段。但是,分数不能全部代表能力,也不能说明某一学科的成绩。正因如此,现在正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试图改变“一次考试决定一生”的考试评价体系。
还有一点是,学习傅雷的《家书》真的能感受到“父亲是孩子独立的宣言,父亲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父亲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这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