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森三世 十三世纪的几代教皇被法王“囚禁”,连教廷都迁到法国了。
在中世纪教权影响达到顶峰之时,教皇英诺森三世认为教会的权柄来自于天主的恩赐,世间一切权力均应服从于教权,教皇是“独一无二”和“全然神圣”的。然而,强极则辱。就在他死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教廷势力一落千丈,教皇甚至沦为世俗君主控制和摆布的傀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
1294年,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卜尼法八世接任教皇。他不满前任教皇的软弱,立志以英诺森三世为榜样,以信仰之名到处横征暴敛。然而,这时的西欧,封建制的胚胎渐渐褪去,王权集中的趋向日渐明显,国王需要更多的税收以加强自身的力量,以招兵买马,开疆扩土。握有大量土地的教会自然成为君主们觊觎的“肥肉”。
这个时期,法王腓力四世宣布禁止财富外流,并公开对教会地产和神职人员征税,这引起了教皇卜尼法八世的愤怒。1296年,他发布敕谕,重申神职人员及其所享有的地产无须向世俗君主交税。但腓力四世显然对此不屑一顾,1301年,一名主教拒绝交税,被腓力四世逮捕并欲以叛国罪处以极刑。卜尼法八世得知此事后,勒令法王放人,并再次发布敕谕,宣布教皇权威不可僭越,任何人都有无条件服从教皇旨意的义务。腓力四世当众将敕谕烧毁,表示“除了上帝,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其处理世俗事务的权力绝不受其他人的干扰”,并坚持将那名主教处以极刑。卜尼法八世恼羞成怒,愤然宣布对腓力四世采取“绝罚”,开除其教籍,并呼吁所有天主教信徒都有义务消灭腓力四世这样的“悖逆者”。腓力四世自然不会甘心就戮,但他知道,如果在罗马和教皇正面交锋,自己占不到一点儿便宜,只有想办法把教皇弄到法国才能进行有效的处置和审判,彻底打败这个对手。
1302年,经过精心策划,在一次晚祷会后,被腓力四世雇佣的数十名壮士一拥而上,将卜尼法八世“绑架”到法国接受审讯。早已在三级会议中做好铺垫的腓力四世,历数从当选教皇开始卜尼法八世的种种“不合法之举”,甚至包括异端、腐败、圣职买卖等,并在审判之后,将其关押起来。虽然卜尼法八世不久就逃回了罗马,但这却是这位心高气傲的教皇经历的奇耻大辱,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就一命呜呼了。
卜尼法过世后,继任的教皇本笃十一世不到一年也过世了。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控制、干预下,1305年,罗马教廷选举法国波尔多大主教、法国人克力门五世为教皇,同时废除了卜尼法八世关于教权至上的敕谕,承认教会无权干涉君主对行政事务和世俗事务的处置,并将任命法国境内主教的权力自愿让渡给腓力四世。但法王并未因此满足。1309年,腓力四世索性强迫克力门五世将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的阿维尼翁。
此后直至1376年近70年的时间内,天主教会的五任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本笃十二世、克力门六世、英诺森六世和乌尔班五世,也都在这里“就职”,为法王所操控,无论是教宗选举、枢机会议,还是教义解释,全都要经过法王的同意,直到格里高利十一世时,教廷才得以重新回到罗马。这就是基督教史和法国历史上著名的“阿维尼翁之囚”。这个时期的教廷,无所顾忌地兜售赎罪券和公然进行圣职买卖等行为,使其所代表的“至公至圣”的宗教形象愈来愈遭到质疑。教权得以与王权分庭抗礼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