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加入中国国民党 我是党员|曾任杜聿明侍从副官的他 102岁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名十多年的国民党军人,他曾担任国民党高级将领杜的副官,在湖南枝江见证了日本投降仪式...
这个见过许多“大场面”的“张副官”,终于在102岁时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8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夙愿实现了。谈起这件事,他泪流满面,享年104岁。
他就是张守忠。
△人民政协网原创视频——“我是党员|他曾经是杜副官的副官,10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德司令员居然叫我‘司机同志’。”
1936年,19岁的张守忠从晋绥陆军汽车队毕业前被派往战场,与绥远省主席、国民党第35军军长傅将军一起夺得百灵寺。
“我开车到前面的指挥员那里,拉着防空炮跟在队伍后面,奋战三天打下了内蒙古白灵寺日伪司令部。”张守忠回忆,80多年前的那场战斗点燃了他的抗战热情。
1937年,国共合作时,张守忠作为一名汽车兵,奉命为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司令员开车。“在五台山的最前沿,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吃饭。”张守忠回忆说:“朱司令其实叫我‘司机同志’,他跟我们一样吃米粉,没有咸菜。”正是这种接触,让张守忠对八路军官兵的平等关系感到惊讶。
△张守忠
“我当时就想,为什么八路军这么和气!”那一次,张守忠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入党的念头也埋在了心里。但他曾经是国民党汽车兵,现实让刚满20岁的张守忠犹豫不决。他不敢加入共产党或国民党。
1938年,张寿被调到杜的机械化部队。1945年,张守忠在昆明第五军服役,担任第五军总司令兼昆明守备司令杜源·余明上尉的副官。1945年8月,张守忠在湖南枝江见证了日军投降仪式。1948年2月,他加入华北总司令傅军第三营,随部队参加“北平和平起义”,取得《北平和平起义证书》。
从1936年参军到1949年“和平起义”,张守忠在国民党军队的生涯就此结束。眼见满目疮痍的国家终于重生,张守忠从未放弃过加入共产党的念头。
△抗战时期的张守忠
△张守忠起义人员证
“国家不在乎我曾经是国民党军人。”
1951年,在“既往不咎”的政策下,张守忠进入北京林学院学习31年。“对我来说有什么身份证明?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安全驾驶31年。”采访中,张守忠自豪地说。
退休后,张守忠在学校后勤岗位上干了10多年,直到83岁高龄,还获得了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十角”奖章。
退休后,张守忠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幸福变化,安享晚年。看到家人朋友纷纷入党,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张守忠常常是羡慕的,但同时又暗暗为自己是“国民党军人”感到羞愧。
直到2015年,张守忠和他的家人收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时,都是幸福而激动的。
“国家和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反战老兵!国家不管我以前是不是国民党兵。”回忆起领奖的那一刻,张守忠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
记者面前的张守忠,须发皆白。虽然他经历了许多沧桑,但他仍然站得很高,声音很大。这枚分量极重、意义非凡的奖章,让埋藏在心中80多年的张守忠入党梦又复活了。
“入党的勇气又来了。”张守忠说。
“入党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采访中,张守忠发现了1947年杜将军乘专机抵达上海时的一张老照片。“作为杜的副官,我是不是一个字国民党党员?...不,不参加,我等着加入共产党!”说到这里,张守忠激动的眼中泛出泪光。
2018年3月,101岁的张守忠终于鼓足勇气,向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林达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入党申请书中,张守忠写道:“我一直想入党。我已经是百岁老人了。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了中国的大变革、大动荡、大治理、大发展,经历了旧社会人民的苦难,享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带给人民的甜蜜。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一定要有追求和理想,共产党员的要求就是我行动的指南。特别是十九大的召开,进一步激发了我入党的愿望。”
2019年9月21日,张守忠晚年最神圣、最难忘的时刻来了。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和北京林业大学社区党总支的见证下,102岁的他面对鲜艳的党旗,紧紧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绝不背叛党。”
“入党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终于实现了期待已久的愿望。”回忆起自己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那一刻,泪流满面的张守忠说:“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就够了。”
张守忠从床边拿出一份写满中国共产党党章。“我睡到半夜,经常会想起一些事,就是看党章,很多地方画记号……”入党后,张守忠依然坚持每天学习,亲自写下入党的感受。
采访快结束时,张守忠特意给记者看了他为党的100岁生日写的贺词:
今年是我们党的百年诞辰。我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感到骄傲。我们党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和光辉岁月。一百年过去了,党依然生机勃勃。祝愿祖国在党的领导下更加繁荣富强。虽然我已经104岁了,但我仍然“努力工作”。我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更好。我从心里对党充满信心。
监制:李牧源、王羽佳
协调人:宋宝刚康亮
记者:牛、、
摄像:宋宝刚杜肖航
后来: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