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娱乐军事情感奇闻搞笑社会体育游戏百科

医生专访 专访 院士钟南山:医生看的不是病 而是病人

2021-11-25 09:39
清明节三天假期,84岁的钟南山一直在位于广州医科大学越秀校区的办公室工作。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他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留学生之一。17年前,非典期间,67岁的钟南山坚定地坚持了这一点;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84岁的他依然像钢铁战士一样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4月4日,接受记者专访时,钟南山以一句直击人心的话,道出了医者仁心,更道出了一位84岁老人对生命的体悟。

4月4日,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越秀校区接受了《中国纪检监察报》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专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张锐摄

奔赴:“去武汉的时候有一种比较急迫的心情”

问:1月18日你匆忙去了武汉。当你到达武汉时,你知道什么?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钟南山:1月18日下午,我在参加会议讨论广东省抗击疫情部署时突然接到通知,让我当天晚上必须赶到武汉,参加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而且安排我做组长,第二天要进行讨论。当时,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应该是比较严重的,去武汉的时候有一种比较急迫的心情。

我带着一系列问题去了武汉,因为一旦发生急性传染病是人传人,就会影响整个社会和经济。我在车上一直在想,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天早上开会以前,很多在武汉临床一线工作的我的学生,还有此前从北京派去的专家都跟我讲了一些情况。结合调研了解的情况,我就有了一个很肯定的结论。

1月20日上午,我代表专家组汇报,我们看到的情况相当严重。一定有两种现象,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另一种是医护人员的感染,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迹象,表明疾病会迅速传播。

面对一个新的传染性疾病,首先要考虑怎么防。对所有的公共卫生事件,首先要把它堵在上游,一定要防止它大量向外扩散。当时我心里头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在上游能够解决好病人的情况,这是我们第一波尽量减少传播的一个关键。

战斗:“没有什么比避免更多感染和减少死亡更重要了。”

问:如何总结两个多月在防控一线的日子?

钟南山: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的疫情防控策略非常正确。前期在武汉实施上游拦截,切断传染源,在全国开展群防群治,后期上升为联防联控。什么是联防联控?我自己的理解是“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些在国内都是成功的。在重视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总结规律,比如它有什么临床特点,哪些药物可能有效,对全世界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经过艰苦努力,现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这非常不容易。但是,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到4月3日,已经有700多例境外输入病例,而且还在持续增加。所以,我们要及时调整完善疫情防控策略,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入境人员必须都要做检测,只要是阳性就要隔离。

问:这期间你最大的个人压力是什么?

钟南山:在我从医以来,我觉得最大的压力在于病人最后是救活了还是去世了。把病人救活了、康复了,什么都好说;如果病人没有救过来,那我的压力是最大的。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如此,避免更多的感染,减少死亡,对于医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问:疫情期间,你与救援队进行了多次会诊。这种特殊的方式起到了什么作用?

钟南山:远程视频会诊在抗击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视频连线,我的团队以及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医务人员,定期连线广东深圳、中山、东莞等地,以及湖北武汉等疫情震中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会诊研讨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在非常时期和特殊条件下,这种方式发挥了独特作用。

进展:“防控疫情,从历史情况来看,还是要靠疫苗。”

问:在这场科学与病毒的赛跑中,您的团队在新冠肺炎科学救治和药物验证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钟南山:我们开展了氯喹和连花清瘟胶囊的临床试验。从目前的分析结果来看,两者都有相对积极的作用。氯喹可以缩短病程,降低病毒载量。连花清瘟胶囊能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新冠肺炎与SARS相比,除了肺纤维化等共同特点外,突出的特点是小气道里黏液非常多,阻碍了气道通畅,容易导致继发感染。我们前期观察了一些患者使用氢氧混合气治疗的情况,初步发现氢氧混合气能够明显改善气促,可能更适用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

问:除了治疗手段,公众也普遍关注新冠肺炎的疫苗研发。为什么这次疫苗这么受关注?

钟南山:研制疫苗是很必要的。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SARS强很多,传染系数可以达到3.5,也就是说,1个传3个半,而SARS顶多是1个传2个,所以现在有些国家每天增加上万名确诊病例。防治疫情,从历史的情况看,还是要靠疫苗。

我们知道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天花,一个是脊髓灰质炎。天花和脊髓灰质炎具有高度传染性,死亡率为20%至30%,并有许多后遗症。记得小时候身边很多人都有麻脸,那是天花的后遗症。现在完全看不到了。这取决于疫苗。在我看来,开发新冠肺炎疫苗非常紧迫,必须迅速推进。

科研:“基础科研要为临床实践保驾护航”

问:你是博士,也是带领团队攻关的院士。你的团队在新冠肺炎的这项科学研究中进行了什么研究?

钟南山:临床救治必须时刻摆在抗击疫情的极为重要的位置,基础科研要为临床实践保驾护航。比如,疫情暴发后,我们很快总结了1099例的临床特征,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是首次汇总到全国范围内过千例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还是这次疫情中全世界引用最多的论文。通过研究发现,有一半病例在入院时是不发烧的,所以把发烧作为唯一症状不合适;另外有些病人的实验室指标特别高,很快会转为重症。这些基础科研在全球救治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也是目前与国外同行连线时大家普遍关注的。

问:在与外国专家交流时,我们分享了哪些基础科研成果?

钟南山:在与国外同行视频连线时,我们主要从“四早”、联防联控等理念出发,分享了危重症病例管理的要点、新实验室检测技术、新的治疗手段等。我们初步与美国哈佛大学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将在新冠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临床救治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家风:“我爸很少说话,他说说话要有证据。”

问:很多人都想知道,您成为医生是否与家庭环境有关?

钟南山:我想是的。我父亲是儿科医生。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很多邻居晚上经常带孩子来我家看病。吃了药,孩子康复了,邻居们都很开心,爸爸也很有成就感。我的母亲是一名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高级护士。后来她担任华南肿瘤医院和现在的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副院长,参与了这个医院的创建。在家里,我的父母谈论医学,这对我影响很大,培养了我的兴趣。

问:父母以及家风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钟南山:对我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实事求是了。我父亲很少说话。他说他在讲话中必须有证据。1969年,我去农村参加了一个医疗队,去看一些病人。有一次遇到一个尿血严重的孩子。大家都说这是肺结核患者,需要治疗。我回家谈这个情况的时候,爸爸突然问我,你怎么知道他是肺结核?我消息灵通。因为血尿是很常见的症状,可能是膀胱发炎、结石、肺结核,但你必须有证据才能治疗。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他这句话。这让我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坚持讲实话,坚持实事求是,你要相信自己实践的,而不是单纯听见的。

问:你的家人对你的职业有什么看法?

钟南山:他们的支持是无声无形的。因为我很少休周末,就算在家,我爱人也说你最好的休息就是能够安静坐在家自己看书。家里人对我的要求不高,并不是要全家出去旅游,但这方面我是欠了家里的。我的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家人的支持极为重要。

我处于“张口拿食物,伸手拿衣服”的状态。当我回家时,我有食物和很好的照顾。因为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我们也可以保证承担繁重的任务。

做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问:你曾经说过,你的医学生涯始于35岁。为什么这么说?

钟南山:当时孩子还小,我和爱人长期分开,对家庭和老人的照顾很困难,所以碰上一个机会就调回广州了。回来为什么算是一个大的转折呢?因为之前我在北京医学院是搞基础研究的,35岁那年,回到广州后才从头开始,在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是现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忘的。当时,在临床知识上也几乎是“一穷二白”,因为我读大学期间还为参加第一届全运会训练了一年,回到北医就上了半年临床课,之后又留校当老师。所以我此前并没有搞过临床,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问:1979年,你去爱丁堡大学学习,就在几天前,你获得了爱丁堡杰出校友奖。留学期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钟南山:我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要参加教育部的考试,考过了才能去。当时的英语考试我考了52.5分,结果那年45分就合格,我就出去了。

当时所有的留学生都很努力。坐火车去英国需要9天。为了省钱,连卫生纸和洗衣粉都带在身边。我们每个月只有6英镑的生活补贴,在英国理发要花12英镑,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到达爱丁堡皇家医学院后,最难的是语言。我曾经学过俄语。每天参加完查房,就去图书馆借录音听,写。如果我听不懂,我就问他们。我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来提高我的英语。

我的导师弗兰里教授是专门研究慢性气道疾病的,非常有名。我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有三项做得比较好,也得到全科室的认可。英国有些研究思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常常做出了一点成果就理所当然地直接往下做,他们是要反复验证,没走好第一步之前,绝对不走第二步。再就是要相信自己做的实验,不一定相信权威。这两条给我印象很深,所以我后来一直很重视对团队基本功的训练,练好了再提高。

问:我听说我的导师在回家之前试图留下来。你为什么决定回国?

钟南山:后来,我想做哮喘方面的研究,就去伦敦进修,又待了半年。想留我的是伦敦另外一个教授,他主要看我有关哮喘的研究做得比较好。但是我觉得国家这么困难还给我们机会出去留学,从来没想过不回来。学了以后就得回来提高我们国家的科学水平,当时就是这样单纯的想法。

问:你经常说自己“只是个医生”。你认为医生这个职业怎么样?

钟南山: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我的很多想法甚至灵感,或者一些科研题目,都是从临床实践里来的。我不太习惯从文献中找课题。

医生看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我们经常想的是,医学上有哪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怎么解决?比如,40年前,我开始和我在英国的导师一起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当时诊断明确,但治疗落后。后来技术进步了很多,但对患者的治疗还是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我一直在思考,这其中的要害在哪儿?很多慢性病,比如高血压,你早期把它控制住,就不会发展为脑出血、脑梗塞。糖尿病也是如此,不一定等到出现其他症状才下诊断,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就控制,一些合并症都可以避免发生。这就是战略的进步。

许多呼吸科医生不愿意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为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病人来的时候,呼吸困难。此时,肺部病变是不可逆的。所以在2000年初,我就有了这个想法,为什么不在患病初期进行干预呢?

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中,只有出现症状才干预。现在我们的看法改变了,因为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发现,更早期没有出现症状,或者只有很轻的症状时就实施干预,效果非常好。我们要继续走这一条路。

问: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电脑和材料,你的书桌上还有一个你小时候打篮球的小雕像。当你超过80岁时,你仍然可以承担非常繁重的工作任务。与不间断运动有关吗?

钟南山:我从小就喜欢体育,后来在中学、大学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竞技体育的优点,一方面是指锻炼对身体有很大好处,另一方面对培养意志品质也有很大帮助,什么事情都想争上游不落后、追求高效率。我原来跑400米,训练一年成绩能提高两三秒就了不得了,在平常的工作里,你为什么不能也珍惜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所以这对我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启发。再一个就是协作,像跑接力赛一样,得大家一块儿努力。我们研究所里从1982年就开始组织篮球队,每个星期六晚上大家聚在一块儿比赛,坚持了30多年。

身体是基础,健康需要投入。我现在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我有这个能力支撑,这和体育锻炼有很大关系。这让我受益匪浅。

问:能和我们回忆一下,什么书对自己的影响比较大吗?

钟南山:工作之余,没有时间看小说等书,但是上中小学的时候,看了很多,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当时的我影响很大。爱国主义,我为每个人,每个人为我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正如我父亲曾经说过的,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东西并不是徒劳的。

未来:“健康应该贯彻到整个医疗卫生工作全部政策中,这是要害”

问:未来,应如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钟南山:非典以后,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能够及时监测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传染病。这些年也确实做得不错,包括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MERS、H5N1和H7N9禽流感等。但还有继续完善的方面,因为预防工作应该摆在更高的地位。党中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应该贯彻到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全部政策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更重视抓上游,搞好预防为主,这是最要害的问题。

总的来说,公共卫生体系需要在认识上加强,组织结构需要完善。对于突发疫情,应赋予疾控机构更大的权力。

本世纪刚过20年,就已经出现三次冠状病毒感染疫情——2003年的SARS、2012年的MERS、这次的新冠肺炎,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博弈。人与自然界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和谐的生态关系,这样自然生态链才能够比较好地运行,这是很重要的。

问:几年前你说有两个愿望:建设广州呼吸中心,启动自己的抗癌药物研发。请介绍一下这两部作品的最新进展。

钟南山: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支持下,广州呼吸中心目前推进顺利。跟我们合作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越来越多,他们看到我们是在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且有实实在在的成绩。我们花了十年时间去推进,现在这个平台正在加速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能够完工。

这个中心有四大功能,一是科研,二是人才培养,三是疑难疾病诊治,四是急性传染病防控。现在我们非常有信心把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心。

我和一名美籍华人科学家花了26年研发一种抗癌药物。这个药有一定普适性,不是单纯治疗某一个肿瘤,而是多种实体瘤,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有望在今年得到临床批准。药物研发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因为这个药能够造福很多人,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除了这两个愿望,我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改变世界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策略。疾病分为一至四个阶段,目前的治疗重点是第三和第四阶段。在治疗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这是下一个最好的政策。如果我们把主要力量放在早期预防上,就能事半功倍。我特别希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形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治疗思路。

采访结束时正是上午10时。窗外警报响起,钟南山站起身,腰板挺直,静立默哀。“中国的医务人员始终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他说,这次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对被新冠病毒感染牺牲医务人员的认可和尊重,是从人们的内心肯定这些白衣战士的贡献。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原标题:《专访 | 院士钟南山: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相关阅读
苏岩前夫陶经个人资料背景揭秘 苏岩劈腿告别小三生涯
据知,苏岩前夫陶经也是一名圈内人,陶经是一名电影录音师,还多次拿到金鸡百花的最佳录音师,在圈内知名度也非常高。目前苏岩前夫陶经个人资料及家庭背景在网上曝光,苏岩与他相恋了十多年,令网友唾骂的是,原来苏岩早在还是艺术学院的学生时就当了陶经的情人,而且苏岩当小三当了十年。陶经终于与前妻离婚和苏岩结婚,但是十年小三换来的婚姻并不长久,据说苏岩在和陶经结婚两年后就恋上罗嘉良,两人随即离婚,苏岩背上了更多的19在看 07-07
河南赵作海案件始末揭秘 被冤枉杀人后遭刑讯逼供
河南村民赵作海,1999年因同村赵振晌失踪后发现一具无头尸体而被拘留,只因两人曾发生冲突,警方认定无头尸体系赵振晌,凶手是赵作海。后来,赵作海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死缓。谁曾想到,就在“杀人犯”赵作海服刑11年后,“死者”赵振晌突然回到村里。赵作海案件始末是怎样呢?小面小编为您揭秘。1998年2月15日,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赵振晌的侄子赵作亮到公安机关报案,其叔父赵振晌于1997年10月30日离家19在看 07-07
曾国祥母亲 曾国祥生母是谁 曾国祥妈妈宋丽华曝光
曾国祥是曾志伟的亲生儿子,曾志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对自己的儿子非常的满意,众所周知,曾国祥和曾宝仪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弟,那么,曾国祥的妈妈就不是宝妈,曾国祥生母是谁呢?曾国祥生母是谁?曾志伟一共有两段婚姻,与第一任妻子生有曾宝仪和曾咏仪姐妹,与第二任妻子育有曾国祥和曾国犹两子。曾国祥比曾宝仪小大约六岁左右。曾国祥母亲 曾国祥生母是谁 曾国祥妈妈宋丽华曝光早在七四年前后时,曾志伟尝试做影视武行,但是23在看 07-07
吴京安遇车祸受重伤 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图片)
昨日,华策星之经纪公司透露,曾出演过《新四军》《施琅大将军》《壮志凌云》《贫富人生》等影视剧的国家一级演员安于7月11日下午遇交通意外,身受重伤,肋骨骨折,目前仍在重症病房。昨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也发布公告,称吴京安主演的大型话剧《红旗谱》不得不因此暂停演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7月12日发布关于话剧《红旗谱》全国巡演暂停通告,通告中提到7月11日话剧《红旗谱》主演吴京安在赶往北京火车站赴演途中,一辆大11在看 07-07
吴大伟简介 中国好哥哥吴大伟个人简介丨照片丨微博
中国好哥哥吴大伟个人简介丨照片丨微博参加《非常完美》的广东小伙吴大伟,因为在微博上频繁上传自己和妹妹的合照,而被称为“中国好哥哥”。吴大伟的妹妹可不是和他只相差几岁而已,而是相差了整整18岁,这一年龄差距,也被人称为最萌年龄差兄妹。吴大伟简介 中国好哥哥吴大伟个人简介丨照片丨微博在微博中,吴大伟非常大方的展示自己和妹妹平时生活中拍摄的照片以及海量的个性照片。由于年龄差距太大,吴大伟就像是个“小爸爸14在看 07-07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