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骏 如果《中国合伙人》发生在当代 成冬青还能和孟晓骏创办新梦想吗
在《中国合伙人》中,程、孟晓军、汪洋毕业后都有了自己的机会,直到程发现专修英语辅导班前途一片光明,才带着另外两兄弟一起创业。
故事背景设定在80年代,不难看出当时的大学生思想比较保守。
就连最前卫的孟小军,毕业后也只想在美国找一份高薪工作成功,并没有毕业后自己创业的打算。
虽然这离不开孟小军家族留美传统的影响,但确实反映出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主动创业。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当代大学生不再把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作为自己的首选。
据统计,疫情以来,每天有4万人在网上开店,店主平均年龄降至25岁。
这意味着,以95后为主的中国年轻人成为电商创业者的主要群体,一大批年轻人一毕业就借助网络平台开始创业。
为什么互联网平台和电子商务的出现,让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变化这么大?
我认为这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各种网络平台突破了个人和消费市场之间的层层障碍,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直接向市场展示自己的价值。
试想一下,如果程毕业后能在网上开设英语辅导班,在找不到场地的情况下,他还需要被迫去肯德基教书吗?
显然不是,只要他在网络平台上注册为内容创作者,就可以将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做成课程并发布,在平台的推荐下自动获得受众。
只要内容质量高,就能吸引到自己的第一手学生,不用贴小广告,不用爬灯柱。
然而,程有没有可能和孟小军开始新的梦想?
估计希望渺茫,成为冬青的格局其实不大。当初他拉拢孟小军和汪洋,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个人服务一大批学生。
孟晓军的加盟,凸显了程的不足,在企业发展和管理上明显跟不上孟晓军的步伐。
虽然这种矛盾在合作初期没有被激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合作解体。
如果程当初借助互联网开办补习班,他只会在办学上拼尽全力,不会想到拉拢汪洋和孟小军创业。
第二,如果孟小军有互联网的帮助,就不会跌入低谷,在美国帮别人洗碗。
孟小军是个人才。他在美国不受重视的原因是他缺乏合适的平台。他无法在歧视性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当他回到他信任的朋友身边时,他会立即感到如鱼得水。
在互联网还没有起步的时候,孟晓军就意识到互联网可以给各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于是向程提出要发展互联网教育,更不要说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了?
聪明的他,必然会在信息爆炸的洗礼下掌握更多的信息,放弃毕业后在美国生活的计划,率先互联网创业。程哪里会向抛出橄榄枝?
毫无疑问,网络平台可以让大学毕业生更直接地向市场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中国合伙人》发生在当代,程应该无法与孟晓军建立新的梦想,他们将依靠网络平台发展自己的事业。
但凡事有利有弊,网络平台在为大学生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同行的竞争。当每个人都能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出相似的价值时,只有真正优质的内容才能脱颖而出。
如今,浩浩荡荡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大军需要在残酷的同行竞争中站稳脚跟,他们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不低于在任何公司工作的要求。
我是一座危险的建筑。如何看待“高校毕业生成为互联网创业主体”“中国合伙人”?请在下面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