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 走近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
原创 李茜 精神卫生686在我国,焦虑症终生患病率高达7.57%,是各类精神障碍中最高的。但现实中,焦虑障碍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并不理想,很多患者在进入精神科门诊前还要忍受几年的痛苦。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对焦虑症的认识。如果你看过微信官方账号这篇题为《焦虑症,六件你需要知道的事》的科普文章,你对焦虑症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来详细介绍一下焦虑障碍中两个代表性的疾病: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
焦虑和恐惧是非常常见的情绪。
焦虑是对未来威胁的预期性反应,可以表现为紧张、担心、着急等。如想到几天后的考试非常紧张,听说小区发现了新冠肺炎病例十分担忧。然而,恐惧是对迫在眉睫的威胁的反应,是一种更强烈的焦虑。被迎面而来的卡车吓得大叫。适度的焦虑和恐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为改善自己的处境或避免危险做更好的准备。比如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恐惧会让我们加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对车祸的恐惧会让我们更好的遵守交通规则。
但是,如果过度焦虑或恐惧与相应的压力或威胁不成比例,甚至脱离相应的情境,成为一种持久的情绪状态,就会变成病理性的,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等。让我们关注他们的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也称“慢性焦虑”,核心特征是显着/过度的焦虑,并且是泛化且持久的。意味深长地指焦虑往往脱离相应的情景,或者程度上明显与相应的压力、威胁不成比例,是一种不必要的、过度的焦虑。比如一位妈妈看到孩子磕破一点皮,就开始担心孩子会患破伤风而危及生命,忧虑不已。推广指焦虑往往不限于某种特定的情景,通常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身体健康、安全、财务状况、工作等最为常见,可以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事,而有时患者的焦虑甚至没有明确的焦虑对象或者缺乏相应的外部环境。持续意味着焦虑是慢性、长期存在的。患者会伴随有身体上的反应,比如坐立不安、颤抖、头疼、心慌、出汗、口干、胃肠道反应等,因此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躯体症状最先到综合医院就诊而非精神科,而且往往经过全面检查也未发现可解释身体不适的明确病因。情况李某,30岁,家庭主妇。自从两年前父亲意外去世后,患者开始担心自己的亲人得了重病或者出了意外,尤其担心母亲一个人生活。她每天要打好几个电话,没接到电话就很紧张。她一直在想各种不好的情况,什么也做不了,直到她再次联系她。平日里大事小情都让患者担忧,孩子在外玩担心遇到意外,丈夫回家晚点就担心出事了,去超市排队结账时莫名紧张甚至手抖,自己也苦恼“真不知道结个账有啥紧张的!”即便没事在家呆着,也总是心烦意乱、坐立不安。病人不能安静地做事,衣服叠了一会儿就开始焦虑,乱七八糟地扔进衣柜;我对家人不耐烦了。我在2岁的孩子身上发脾气,事后非常后悔。后来因为反复一阵阵心悸,多次去医院检查心脏,都没有发现异常。患者每日爱出汗,行色匆匆时出汗,长期头痛,肩背痛,经常失眠。他们担心晚上睡觉,但他们越担心,就越睡不着。
这是比较常见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李某的各种担心、出汗、头疼、失眠等都是该病常见的表现。惊恐性障碍惊恐障碍,也称“急性焦虑”,是一种急性的严重焦虑的反复发作,患者往往体验到突然出现的高度恐惧,可伴有心悸、呼吸困难、大汗、头昏、全身发麻等身体症状,继发出现濒死感或死亡恐惧,或者感到自己就要失控、害怕发疯。有的患者会感觉这个世界突然变得不真实了,或者自己变得不真实。攻击通常会持续几分钟,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发作后的疲劳可能会持续1-2天。因为发作时剧烈的躯体不适,多数患者会误认患有躯体疾病而打急救电话求助。然而经过检查往往得到“没有躯体疾病”的结论。一般患者的发作缺乏明确的触发因素,发作不局限于特定的情景,但个别患者也可能会有一定的触发情境。患者往往担心复发,可能会避开一些场合,比如过去有惊恐发作的,没有及时就医的,或者为了避免孤独而变得依赖他人的。情况
王某,23岁,大学生。在商场等饭的时候,突然觉得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我很快感到“完全上气不接下气”、“奄奄一息”、“想喊却喊不出来”,极度惊恐,脸色苍白,汗流浃背。朋友打了120,把他们送到附近的医院急救。在等待期间,病人的不适和恐惧慢慢消退,但他感到很累。急诊检查心电图、心肌酶无异常。两周后,患者在教室和宿舍再次发作,表现相似,但发作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发作时没有不适感,但他总是担心再次发作,害怕一个人,怕发作时得不到治疗。
王某惊恐障碍的表现非常典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疾病。通过今天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请记住,焦虑症并不可怕。即使生病了,也可以通过药物或心理治疗积极应对。如果你或你的亲友有上述类似表现,他们主动调整后也无法释然。请及时到精神心理门诊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