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 一个残忍的实验告诉你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去操场玩,孩子不敢滑,不管你怎么说,它都不动;
孩子见到陌生人就想躲起来,更别说打招呼,甚至不敢眼神交流;
孩子晚上睡觉不关灯,说怕黑,怕“妖怪”;
……
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胆小?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有什么可怕的?
其实恐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生的。大多数孩子的“懦弱”都是大人培养出来的。
内向VS胆小
不要混淆概念
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内向”和“胆怯”的概念。
图片来源:作者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神经系统和先天性格。
父母需要了解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不要急于给孩子下定义和标签。相反,他们应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况,因材施教,给予帮助。
如果孩子只是比较内向,就需要被接纳。接受孩子的性格特点,接受孩子的独特性。
对于一个真正胆小的孩子来说,了解孩子害怕的事情和来源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宝宝年龄的变化,他害怕的事情也会不一样。
0 ~ 6个月:高分贝噪音,突然发声,突然失去支撑;
6个月到1岁: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环境,抗拒浴缸,厌恶洗头洗澡;
1 ~ 2岁:分离焦虑,害怕离开母亲,害怕在房间里独自玩耍和睡觉;
2 ~ 5岁:害怕想象中的东西,比如想象中的怪物、强盗、医生等。,在面对新环境时都是紧张而谨慎的,因为他们害怕孤独和害怕危险;
5 ~ 12岁:我怕死,所以会对身体伤害和自然灾害大惊小怪,尤其是照顾自己的身体,受伤的时候很容易哭。
有些恐惧会在孩子的正常发育过程中消失。
有些恐惧,如果父母不及时引导,会对人生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的恐惧是如何形成的?
图片来源:站酷罗海创意廊
恐惧是如何形成的?
行为心理学家做过一些实验,比如让宝宝摸毛茸茸的兔子、湿漉漉的青蛙,甚至有毒的蟒蛇。他们也尝试过烧报纸、闪电型强光灯等等。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胆大”的宝宝其实并不害怕这些东西,这真的回答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老话!
但与此同时,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在1920年做了一个经典的恐惧形成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
艾伯特是沃森从医院挑选出来的孩子,接受实验时他只有8个月26天大。
实验前观察:
第一次,当他和一些小动物如老鼠和兔子放在一起时,艾伯特对这些毛茸茸的东西感到兴奋和快乐,他不怕这些小动物。
图片来源:网络
当艾伯特试图触摸鼠标时,沃森和他的助手用身后的锤子敲击铁棒,铁棒发出刺耳的声音,观察并记录艾伯特的反应。
触摸鼠标时,铁棒的敲击声响起,艾伯特离开鼠标,大声哭了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
然后,每当艾伯特想触摸鼠标时,沃森和他的助手就会敲铁棒。
多次重复这一行为后,艾伯特一看到小白鼠就会露出惊恐的表情,即使华生停止击打铁棒,他也会转身哭泣。
这意味着艾伯特把老鼠和巨大的噪音联系在一起。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老鼠代表着巨大的噪音。因为他害怕巨大的噪音,他害怕老鼠。
实验前:艾伯特被巨大的噪音吓坏了
实验过程:噪音大+怕老鼠
反复配对后:怕老鼠
沃森通过建立条件刺激创造了艾伯特的后天恐惧,然后这种恐惧被形象化了。
图片来源:网络
对小布什的影响不止于此。
第一阶段实验结束17天后,再次来到实验室的小阿尔伯特,对任何有皮毛的东西都表现出恐惧,当他看到曾经非常喜欢的兔子和小狗时,也表现出同样的恐惧。
就连华生也戴上了圣诞老人的面具,看到了白色的长毛胡子。可怜的小艾伯特吓哭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实验在历史上以不人道而臭名昭著,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们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恐惧,其原因可能与“小阿尔伯特实验”的情况类似。
比如孩子看到狗,大人突然拽过来,甚至大叫,因为怕孩子乱动,引起孩子对狗的恐惧。
图片来源:站酷罗海创意廊
让他们害怕的不是狗,而是我们成年人的反应。
由此带来的启示是,成人在护理过程中的示范和引导是儿童建立事物和情绪反应的重要参考。
引起儿童恐惧的四个常见场景
研究发现,孩子的胆怯问题与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
1.任性
滑梯这么高,危险,快下来!
这里孩子太多,会伤害你。不要在这里玩!
登高怕摔,拿东西怕拿,不玩滑梯。过度保护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代际教育中。老一辈人把他们的孙子当成小皇帝和小公主一样宠爱。
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冒险家。过度保护阻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使他们变得软弱、害羞、恐惧,不敢面对新事物,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失去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图片来源:站酷罗海创意廊
2.过度恐吓
如果你不洗头,头发会发臭。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喜欢和你玩。
如果你不洗手,就吃。过一会儿,虫子就会爬进你的肚子里!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用威胁的话让孩子服从,比如“我不要你”“给别人”。众所周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的突然脱口而出可能会让孩子一辈子陷入恐惧。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害怕,他们暂时听话,逐渐变得恐惧扎根在心底,变得越来越胆小。
3.标签效应
怎么大家都敢上台,你却什么都不敢!
你真的太胆小了,根本不是个男孩!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说:“人一旦被贴上标签,就会成为被贴标签的人。」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超人一样勇敢强大,面对外界的困难无所畏惧。但现实是,你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却强迫他们勇敢。如果不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引导他去探索,只会大声威胁他。
你的孩子在你威胁的语气中逐渐变得胆怯,但你却给他贴上了“懦弱”的标签。
孩子胆小,所以引导他们
图片来源:站酷罗海创意廊
恐惧来自未知,但恐惧并非不可战胜。了解了孩子胆小的原因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六岁前和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
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恐惧是第一步。
例如,当孩子害怕独自睡觉时,你可以这样说:
我妈小时候怕一个人睡,怕妖怪。我奶奶给了我妈一个小夜灯,说如果她害怕,就开灯。我试了试,开灯后发现屋里没有怪物,所以慢慢的就不害怕了。
宝贝,你能以你妈妈的方式试试吗?
当你理解并说出自己的经历后,孩子的情绪从害怕变成了好奇:原来我妈跟我一样是个胆小鬼,我可以试试。
用绘本也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在故事中释放孩子的恐惧,可以从孩子的大脑中剥离恐惧和紧张,可以让孩子跳出情绪,“感觉害怕=我胆小”是不能被视为的。让孩子明白,一颗坚强的心可以对抗一切说不出的恐惧。
推荐一些培养孩子勇气的绘本。
我好担心。
推荐理由:担心、害怕、害怕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情绪问题。这本书介绍了小丽在生活中遇到的让她害怕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介绍了减轻孩子烦恼和焦虑的方法。
懦夫威利
推荐理由:很多孩子都梦想成为坚强的超级英雄。威利的例子可以用来鼓励孩子——真正的勇气来自内心的力量,而强化自己是获得自信的途径。
寻找勇气的小老鼠
作者:文/妮娜·梅·霍瓦特
图/安娜·泽维德夫
推荐理由:可能每个孩子都像故事里的小老鼠,内心都有向往的东西。所以,“勇敢面对”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等待”和“强迫”不足以让孩子变得坚强。
父母要学会给孩子支持和力量,帮助他找到心结,面对和克服恐惧,消除心理阴影。最初的“懦夫”也可以反击成无畏的战士。
参考
1.颜树昌,“沃森实验中小阿尔伯特的认定与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