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举海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
原标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竹山县委书记龚菊海
3月5日,走在珠山县的山间,山坡旁矗立着茶园,茶树一棵棵叠在一起,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犹如大地的“指纹”。
竹山县位于湖北西北边陲,秦巴山腹地,是我国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难度大、难度重。
“县里的贫困户都是我的亲戚。我们必须让他们走上繁荣的道路,过上好日子。”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珠山县委书记龚菊海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坚持产业帮扶、志愿者帮扶、智力帮扶相结合,推动茶叶、中药材等扶贫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至2020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一倍。
70%以上的精力是用来摆脱贫困的
宝丰镇新茶村地处偏僻。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为了让新岔村尽快脱贫,龚菊海多次深入村里,为贫困户解决问题,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结合资源实际,新茶村把茶叶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的茶园面积已达2736亩,带动了40多户村民每户增收1万多元。
竹山县贫困发生率高达36%,比全省高21.3个百分点。像新茶村这样的重点贫困村多达61个。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竹山县坚持用70%以上的精力脱贫攻坚,县委常委每次开会都要研究扶贫问题。贫困村享受过哪些扶贫政策?驻村工作队经常来参观吗?龚菊海每周至少花两天时间去偏远的村庄和农民那里了解情况,促进问题解决。
在新茶村因病致贫的董守义一家是龚菊海的保障户。从2016年开始,龚菊海每年都要来家里十几次,鼓励他振作起来,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如今,董守义一家过着富足的生活。
“龚书记一直把我当亲人。”另一位有保险的贫困户方友毅说,他的妻子在2019年因病去世。龚菊海来参观了解后,坚持要陪同200元。去年,他看到他的孙子去上学,并获得了证书。他还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300元鼓励孩子。
这个行业覆盖了每一个困难家庭
“近年来,最大的收获是10亩茶园。”谈起低产茶园改造,德胜镇文峪河村村民陈满心欢喜。
此前,陈在外地煤矿工作时发生山体滑坡,右腿被石头砸伤,留下一名残疾人。2014年,他被评为贫困户。他承包了村里10亩贫瘠的茶园,从早期就在茶园里辛勤劳作。“2017年茶园改造成功,政府奖励我1.8万元。现在每年茶叶收入超过3万元。”
竹山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2016年,珠山明确将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首选和支柱产业,大力推动其发展。制定茶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大规模改造扩建茶园;加强推广重塑竹山茶品牌。为此,龚菊海还进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电商扶贫行动》栏目,亲自代言竹山茶;延伸茶叶产业链,建设10个大型茶叶加工厂、52个中型加工车间、77个小型加工车间,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目前竹山茶叶种植面积近30万亩,综合产值21亿元,带动15万人增收脱贫。
工业是摆脱贫困的基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珠山因地制宜系统培育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光伏发电等重点扶贫产业,掀起了“增加产业收入、治穷治根”的总战役。为了了解各地的产业发展情况,龚菊海经常深入贫困村进行实地考察。
五年来,竹山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光伏发电等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19年底,珠山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5元增加到2020年的11343元。
创造十颗星是为了补充“精神钙”
“去年养殖收入10万元,今年还要扩大规模。”农民于金涛信心满满。
马家渡镇建沟梁村村民于金涛在2012年的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右手,这次事故对他打击很大。建沟梁村距离全国“十星级”文明户发源地马家渡镇罗家坡村仅几公里。为了帮助于金涛树立自信心,江沟梁村扶贫干部主动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鼓励支持他养猪养羊。如今,于金涛不仅摆脱了贫困,还结婚生子了。村委会还为他家添了一个“勤劳致富之星”,成为十星级文明户。
“贫困人口既是脱贫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只有充分激发扶贫主体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长久。”龚菊海介绍,为帮助贫困户树立自主脱贫信心,珠山县充分利用“十星创建”的独特优势,通过“星承家风、精神脱贫”“星耀村风、小康示范”“星淳社风、文化强县”三大行动,构建精神支撑,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通过开展“十星创精神扶贫”系列行动,竹山县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县和55个精神扶贫示范村。“我要脱贫”深入贫困群众心中。同时,一系列行动催生了一大批农民自发成为致富带头人,涌现出3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为当地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摘帽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龚举海说,今后还要持续培育壮大富民产业,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