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六要素 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旅游促进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作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承担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其中,旅游业在减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世界旅游联盟发布了《2018年世界旅游发展报告——旅游促进减贫的全球进程与时代需求》。该报告指出,旅游业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的作用已经从辅助作用发展为关键驱动力。2019年9月19日,在中国杭州举行的世界旅游联盟胡翔对话上,世界旅游联盟发布了《2019年世界旅游发展报告——旅游促进减贫的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出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可以促进旅游减贫和深度发展,从而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从国家层面,旅游业已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推动减贫的重要产业目前,进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游客占全球旅游市场份额的一半,旅游业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机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发展旅游业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最可行、最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选择,也是一些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世界上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旅游业是20个国家出口收入的第一或第二大来源。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旅游业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上。在非洲,旅游业产值占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8.1%,为非洲创造了2000多万个就业机会。在中国,自2011年以来,已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占贫困人口的10%以上。二、从地区层面,旅游发展对特定贫困地区脱贫做出了难以替代的贡献贫困地区的贫困往往源于封闭的交通、落后的信息和保守的文化,其中许多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的边境地区。在这些地方发展传统工业和农业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而发展旅游业可能会有一些优势。因为很多贫困地区虽然交通闭塞,但景观优美,自然生态良好;虽然信息贫乏,文化保守,但保留了许多传统生活方式和多样的民俗文化,对现代游客很有吸引力。201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联盟在意大利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办“中国旅游扶贫推介会”暨“中国旅游扶贫图片展”。会上,我们分享了来自中国贵州从江县的旅游扶贫案例。从江县有着适合旅游发展的良好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是从江旅游扶贫成功的基本条件。从个体来说,旅游作为服务性行业,很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高,能够给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丰富、多层次的就业,特别是在促进妇女、低学历人群就业以及当地居民就地就业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发展旅游给很多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径。例如世界旅游联盟会员爱彼迎在部分地区实施的旅游扶贫试点,以爱彼迎全球网络平台为基础,将少数民族村寨分散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与全球旅游市场信息进行有序对接,同时联动“吃+ 住+ 行+ 游+ 购+ 娱”旅游六要素,构建“旅游业+ 农业+ 商业”的全链条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民宿,引导贫困村户参与民宿经营项目,发挥其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回流和素质的提高。三是从产业层面看,旅游业对贫困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较强的带动作用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和一二三产都能形成广泛关联,对产业链的形成和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因此在很多贫困地区,旅游业不仅本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有力带动了很多其他行业的发展,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世界旅游联盟联合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我们三方通过各自渠道征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减贫案例,按照可以量化的减贫效果、创新性、可复制性和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标准确定。两年间我们共确定了101个经典旅游减贫案例,虽然这些案例的实施主体有政府、有企业、有社会组织,但都发生在贫困地区,通过各自不同的模式,带动了贫困人口的就业和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升级,服务了游客,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一方面,游客的到来是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起点。为解决游客入境便利和就地居住问题,政府及相关组织将优先支持公共交通、给排水、电力通信、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给贫困地区带来了收入,部分弥补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不仅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提供了更多的生产可能性。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升级带来了新的模式。在《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中,有来自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众多案例,通过在减贫地区发展旅游业,形成了很多创新的模式和业态。例如在中国,随着贫困地区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业态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将旅游的注意力从城市转移到乡村。根据中国有关部门的数据,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次已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旅游减贫事业客观上促进了旅游业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第四,从文化层面,旅游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在很多贫困地区,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一方面由于不为人所知,其价值得不到重视和体现,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进行保护。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很多传统风俗、生产生活方式、节事、手工艺、地方戏曲表演等濒临消失。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旅游的发展则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使得其获得新生,并在和旅游者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创新发展。在中国贵州的丹寨县新建的旅游小镇上,新建了59家特色手工艺品商铺,包括民族手工产品、民俗活动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展现和传承。在中国云南丽江,素有“音乐化石”之称的纳西古乐一度有失传的危险,旅游业的发展则让其重获活力,很多旅游者慕名前往聆听。5.从社会层面看,旅游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贫困地区封闭保守的社会格局被打破,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原有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逐步转变,利益需求日益多元,带来了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很多贫困地区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显现出了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离散化的态势。例如在中国,就有很突出的“三留守”问题,即伴随着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出现大量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随之带了了包括就业、养老、教育、情感等家庭问题的产生。家作为最小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的基石,贫困地区日益显现的家庭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有效地吸引劳动力的返乡回流。家庭的团聚和收入的增加让很多家庭问题得到解决,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游客为贫困地区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的文化理念、管理理念。很多贫困地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意识得到了加强,政府治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6.从生态层面来说,旅游开发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旅游者看的是风景,体验的是环境,从根本上,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冲突。而且,随着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者越来越多,良好生态环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更加突出。因而,在开发适度、经营管理得当的情况下,旅游发展不仅不会对旅游地环境造成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能够为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条件。一方面,旅游发展带来的收入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提供了资金;另一方面,旅游发展让当地居民看到了生态环境的价值,从而自觉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旅游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很多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总体上比较优越,但是由于贫穷落后,也存在森林砍伐、开山挖石、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排、土壤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发展旅游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习近平主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就深刻阐述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从以上六个方面简述了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可以给国家、地区、产业、文化、社会、生态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促进这些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导致一些矛盾亟待解决,但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仍然很强。世界旅游联盟的使命是“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人类社会对旅游业促进和平、发展和减贫的责任和能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期望。我们有信心和使命将一个更负责任的旅游业带入一个新时代。原标题:《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旅游促进减贫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