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 走进智慧社区的养老服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网信河北随着老龄化的深入,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明显增加。如何有效满足社区居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数据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养老服务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成为创新养老服务供给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智慧社区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现代化、智能化生活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时代不仅给了老年人全新的面貌,也使他们的养老观念和养老决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老年人利用互联网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能力,从社会向老年人提供资源,到通过互联网积极寻求资源。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互联网给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就养老服务精准化供给来说,“互联网+”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提高社会主体对养老服务的参与积极性。互联网的加入使得养老设施都活了起来,不再单一地局限在某一个社区或单位的内部,而是放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让所有老人都能了解信息,进行共享。在当前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养老基础设施基本上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但政府并不是唯一会建设养老设施的主体,一些单位也会出资建设一些养老服务设施,比如说按摩椅等保健设施、老年活动室、医疗检测点等等。过去这些设施往往仅仅局限在机构内的人员利用,在“互联网+”的模式中,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将这些设施全部集中到平台之上,对其进行分类,分成可以免费共享的和需要承担一些设施费用的或者以服务收费的。在老人都拥有手机APP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老人在平常搜索时也能够找到这些设施,在增加老人选择机会的同时,也给相关的企业带来了回报。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了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养老服务设施构建中来,使得他们更有动力去开发老人智能设备,给老人创造更多便利的服务。基于数据的养老服务信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链在供给、运输和利用三个阶段存在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由于缺乏对养老服务需求信息的深入挖掘,服务信息传递存在障碍,服务信息无法被服务对象所熟知和理解,服务供需无法有效衔接,导致老年人的部分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而其他服务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闲置甚至浪费。传统居家养老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缺乏合作交流平台、公共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许多“信息孤岛”导致信息不全、重复投入,不利于居家养老服务的统一高效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出现推动了新型养老方式的变革。大数据给社区居家养老带来了便利,也给居家老人带来了福音。借助大数据,可以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实现居家养老专业化。老年人可以通过电话或互联网上的指令在家享受方便的上门服务。此外,在政府的社会化管理和监督下,老年人在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养老服务方式智能化。随着互联网在养老服务中的广泛使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也采取了许多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智能化与高科技的养老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家政、关怀陪伴等养老互助服务层出不穷;为老年人设计的健康手环、健康腕表等可穿戴监护设备也日渐流行。智能化养老方式将互联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应用到日常养老服务中,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全天候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当老人在家或外出发生意外时,家庭成员和养老服务机构可以立刻得到通知。冰箱里牛奶翻倒洒出抑或锅在热灶上无人看管,冰箱和厨房的传感器会自动发出报警,自动化“药剂师”尽心尽责地提醒老人准时吃药,老人在家即可享受紧急救助、商品购买、健康管理、就医等服务。引入“互联网+”,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线上线下养老服务。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居家养老服务形成有效的闭环,通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对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指标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及时获取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定期主动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且可以通过平台的评价反馈系统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和监督。随着相关信息及数据的不断增长,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海量养老服务数据进行处理,既能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居家养老成本,又能利用其规模效应节省政府和社会的养老服务开支。资料来源:学习时报编辑: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