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沉浮录 红学大家冯其庸曾盛赞《国宝沉浮录》
辽宁人民出版社《国宝沉浮》作为一部以故宫散落的书画为研究对象,集纪实、研究、鉴定、鉴赏于一体的力作,自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收藏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者杨是故宫博物院藏失传书画搜寻整理的见证者。随着这本书的出版,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被公之于众,这使得这本书成为难得的文物畅销书。本书扩充了内容,理清了脉络,审视了错误,为读者呈现了这一文物鉴赏领域的经典力作。
本书按照历史进程,以事件中人物的活动为经典,以作品的历史艺术分析为纬度,看人看事。它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种书画记录或笔记,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该书不仅追溯了历史朝代的文物收藏和鉴赏活动,还记录了国宝消失的过程和线索。还向读者介绍了艺术收藏的一些知识、历史、特点、技法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已故著名文化学者、红色科学家和杨是好朋友。他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充分肯定国宝沉浮。以下是冯其庸文章的内容:
《国宝沉浮》是一部记录辛亥革命胜利后末代皇帝溥仪从紫禁城盗取书画珍品的著作。溥仪利用自己当时的特殊条件,在紫禁城内盗取了大量书画珍品,然后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伪满洲国,背叛了祖国和民族。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将他从天津偷来的大量珍宝送到长春伪满皇宫。抗日战争胜利后,日寇投降,溥仪带着财宝逃跑,被我俘虏。然而,伪满皇宫小白楼内留下的大量书画珍品,却遭到伪满洲国卫队士兵的洗劫和争夺,以至于被撕碎、散落,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新、最严重的书画珍品浩劫。
老阳一直关注着溥仪盗窃国宝的事情,想尽办法查清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尽可能地抢救这些国宝。就在20世纪50年代初,老阳被政府派往东北调查、清理和收集这些散落的国宝。因此,他对小白楼事件和溥仪盗宝事件有着最深刻的了解,并亲自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老阳也为国家保存了数千件文物,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他在仓库的杂货中发现的。最初被认为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原画,其实是后人的一幅画。是老阳发现了张择端的真迹,才让这件国宝再次闪耀。老阳还两次在荣宝斋遇到一个东北小伙子,手里拿着一袋古书画的碎片要卖。老阳竟然从碎片中拼出了米芾行书《苕溪诗》的原文,这才使得这件国宝获救。与此同时,数十枚碎片被救出。国宝正巧遇上“国眼”,灾后重生。
老阳的《国宝沉浮》详细记载了溥仪从紫禁城走私宝物到天津张远的情况。之后,溥仪依靠日本人的力量,从天津逃到长春,成为“儿皇帝”。他还利用日寇的力量将国宝送到伪皇宫。后来日寇投降,溥仪逃跑被拦截。伪皇宫的宝物因劫掠而散落一地,文物和古董商趁机大捞一笔。直到后来,国宝被部分回收,等等。这本书就是一切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老阳以其出色的书画鉴定能力,尽可能对溥仪盗宝清单上的国宝书画进行了学术鉴定和审查,并附上了大量的图版,使这本书成为可读性强、专业水平高的好书,从而对溥仪盗宝事件作出了近代史上最真实、最详尽的记载。